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明朝最知名十大名人之一、最伟大的回族同胞郑和

题记: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十大名人,从全国范围内、从精英到草根全阶层看,能够进入明朝十大名人的人物应该是:朱元璋、朱棣、郑和、解缙、唐伯虎、戚继光严嵩、海瑞、崇祯、李自成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不行,特别是没渎过多少书的老人。

郑和是唯一一位非汉人。郑和是元朝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的六世孙,赛典赤意为“先生”、“首领”,指圣裔;赡思丁意为 “宗教的太阳”,原籍中亚不花刺(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曾任云南最高行政长官——平章政事六年。郑和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颠阳侯。回族人

海瑞之所以入选,主要是他是官场异类,而且民间虽然很推崇他,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一些人污蔑一下,为自己的贪腐行为作辩护,而且他也被人误会为回族同胞,今天咱们就谈谈这个问题。

唐伯虎属于被文学弄得严重脱离史实的人物,算是十人中最异类的,是一名小商人、落魄的知识分子。唐伯虎就不说了,本人号内关于唐伯虎的文章已经非常多了。本文主要介绍一下著名的回族名人郑和,以及被误会为回族的唐伯虎。

1.在明代作为至少不是榜样的名人郑和

在封建社会,太监作为皇权的成员之一,往往作为皇帝的亲信,受到一种特殊看待。正是因为这一点,文官们不敢骂皇帝,便把愤怒的目标指向了他们。也确实,东汉的宦官之祸、晚明的阉党等等在中国都非常有恶名。但正如古人言: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只要有人群,就会有好人坏人,宦官出了些恶人就把整个宦官群体否定,也是不对的。

至少,宦官蔡伦对人类的贡献,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的。

至少,宦官郑和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超越。

在今天的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县昆阳镇月山郑和公园内有座马哈只墓碑(又名《故马公墓志铭》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是郑和为自己的父亲立的碑。碑文楷书14行,计284个字。全文为:

公字哈只,姓马氏,世为云南昆阳州人。祖拜颜,妣马氏。父哈只,母温氏。公生而魁岸奇伟,风裁凛凛可畏,不肯枉己附人。人有过,辄面斥无隐。性尤好善,遇贫困及鳏寡无依者,恒保护赒给,未尝有倦容。以故,乡党靡不称公为长者。娶温氏,有妇德。

子男二人,长文铭,次和;女四人。

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公勤明敏,谦恭谨密,不避劳勋,缙绅咸称誉焉。呜呼!观其子而公之积累于平日,与义方之训可见矣。

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

铭曰:身处乎边陲而服礼义之习,分安乎民庶而存惠泽之施,宜其余庆深长而有子光显于当时也。旹,永乐三年端阳日,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撰。

哈只,是对参拜过麦加的人的尊称。因此,郑和的父亲和祖父名字都可以被称为哈只。从上面的碑文中,可以破解关于郑和的三个谜团。因为,历代文人和正史对于太监、宦官都存有偏见。因此,《明史》中关于郑和的身世只有这些: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籓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

从这句话中根本看不出来郑和生于何年、为何做了太监。所幸,郑和给父亲立的墓志铭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些信息。

其一:郑和的父亲生于1344年,卒于1382年。

其二:墓碑阴文: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家坟茔祭扫追荐,至闰十二月吉日乃还记耳。显示在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前曾回家祭祖扫墓。

其三:写碑文者为堂堂尚书,却不写郑和父亲名字(其祖父名字拜颜都写了)等诸多不合常理的现象。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一方面故元势力仍旧在不断地反抗着,导致朝中大臣们“非我族类”之心很严重;一方面朱棣却对朱棣非常新任,导致堂堂尚书要煞费苦心、不惜让时人、后人笑话连篇墓志铭都不会写。

在这种情况下,将郑和非常知名、受过朱元璋和朱棣祭奠过的六世祖不能被公开。他的父亲颠阳侯抗命而死都不能说,

1931年,昆阳月山又挖出一座郑和后裔的墓碑。自称为元咸阳王第十八世孙,明三保太监第十二孙。其实,郑和的后裔今天留有许多,足有千人。原因就在于,郑和兄长马文铭把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郑恩来又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郑万显,一个是郑庭显。目前郑和的后裔有三支四地:云南玉溪和昆阳;江苏南京;泰国清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