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清乾隆宫廷玉器的精美绝伦 多以青铜器或古玉仿古


清乾隆时期,仿古玉器的制作从数量到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乾隆皇帝热衷于收藏,加之平定回部后掌握了和田玉料的来源,为仿古玉器的制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时的仿古玉器基本为宫中造办处制作,器形种类较以前为多,风格也更多样化。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在形式上仿古,即以青铜器或古玉为蓝本,进行完全仿古。二是根据新意改作古玉。三是在风格上仿古,器形和纹饰比古器多有增损,不过仿其神韵而已。三种形式中完全仿古者所占比例最高,主要器形包括玉鼎、玉尊、玉簋、玉卣、玉壶、玉觥和玉璧等。仿古彝器的选料恰到好处,玉质上的黑、褐色杂斑恰似青铜器上的锈迹。雕工也颇多讲究,局部雕工好像不甚精致,但实际上是在模仿青铜器纹饰的铸造效果,因而尤显技法的高超。乾隆皇帝特别看重仿古玉器,在其御制诗及御制文中都有所表现。

碧玉双孔瓶


碧玉双孔瓶上的谷纹

清乾隆

高22.5cm,口径4.9cm,底径10.7×7.3cm

瓶碧玉质,立体圆雕。瓶身琢成双筒,蟠龙形顶盖。双筒间透雕飞鹰踏熊首像。瓶身上部饰谷纹,中部饰勾云纹,下部饰蝉纹。器底熊之腹部阴刻“大清乾隆仿古”隶书款。

谷纹、勾云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上使用较多,蝉纹多出现于商末周初的青铜器上。此件玉瓶借鉴了古代器物的装饰纹样,鹰、熊是传统的纹样,以其谐音寓意英雄,指有胆、有识、有能的杰出人物。

白玉寿字出戟方觚


清乾隆

高24.5cm,口径8.9×8.3cm,足径6.7×6.4cm

方觚白玉质,局部有黑斑。方口微外撇,有直边,长颈,凸腹,高圈足外撇,下有直立裙边。颈、足饰蕉叶纹和雷纹,腹饰饕餮纹。颈、腹、足部均饰八出戟,戟面上刻篆体“寿”字。口内四周刻楷书乾隆御制诗:“和田贡美玉,量质制成觚。无取俗时样,教摹博古图。圜方品殊矣,饕餮戒存夫。久弗为饮器,簪花佐咏娱。”末署“乾隆乙巳,御题”款,并琢“会心不远”、“德充符” 篆书阳文印两方。乙巳为乾隆五十年(1785年)。

此器材质为和田玉,玉质温润,造型古色古香,纹饰精美,戟面所刻“寿”字多达百个,并有吟咏此器的御制诗题刻,其历史、艺术价值颇高。

黄玉兽面纹盖尊

黄玉兽面纹盖尊上的兽面纹



清乾隆

高16.1cm,口径4.9×3.3cm,底径3.4×5cm

尊黄玉质,局部有糖色。扁瓶形,颈肩处有镂空云形双耳。尊有盖,盖面饰云纹。盖沿、器口边及足上均饰回纹。尊身主题纹饰为兽面纹,兽面上下各有蝉纹一周。足底阴刻篆书“乾隆年制”款。

清代宫廷的仿古玉器中黄玉质地者不多见,此器的几种纹饰均仿自商周青铜器纹样,且雕刻得极为精细。

青玉御题觥

商铜兕觥


清乾隆

高10.2cm,口径13.2×6.6cm

觥青玉质,浅腹,龙形鋬,圈足。器配兽头盖,盖内阴刻隶书乾隆皇帝御制诗一首:“和田玉来夥,巧制颇纷如。渐欲引之古,庶几返以初。为匜肖周代,作器戒虚车。流鋬考二合,敦牟介绍渚。”末署“乾隆丙申新正上澣,御题”。器底阴刻“乾隆仿古”款。

此器应作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后,这一时期乾隆皇帝大力推崇玉器的还淳师古,出现了许多仿古玉器,此件玉觥即其中一件,从所刻御制诗中可清楚地看到乾隆帝的制玉主张。诗中称此造型之器为“匜”沿袭古人对这种类型的青铜器的称谓。近人王国维《观堂集林·说觥》一文提出有盖作牛头形的彝器为觥,无盖为匜,这里权且参照王国维的说法(参见《中国青铜器》一书)。

青玉方鼎式炉


清中期

通高13.5cm,口径10.1×7.1cm

炉为青玉质,材质良好。器呈长方形,两侧各有一朝天耳,四夔形足。炉身四面纹饰相同,口沿下饰夔纹,腹部以兽面纹为主要纹饰,并有八出戟。

此炉是陈设用品,仿古特征明显,其造型仿商代青铜方鼎,兽形扁足具有商晚期青铜器足的特点,兽面纹和夔纹也是当时流行的纹饰。在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玉器中,此器是仿古彝器的代表作。

青玉夔龙纹爵


清乾隆

通高12.7cm,杯口径4.8×11.6cm,足距4.6cm,盘口径14cm,足径9.8cm

爵青玉质,稍有糖色。杯体短粗,三锥足。流口下以雷纹为地,饰夔龙纹,腹部亦以雷纹为地,饰兽面纹。杯下有托盘,盘内心琢凸起的三叉山形台以嵌杯足。盘下具四垂云足。盘底阴刻“乾隆年制”篆书款。

爵杯仿自商周青铜爵,所饰纹饰也多出自古彝器,但其下所具的托盘具有清代特点。清乾隆时期,在玉器、瓷器、珐琅等多种手工艺品中都可见到此种形制的仿古爵杯。

玉雕人物飞禽走兽纹豆

战国狩猎纹豆

铜豆上的狩猎纹示意


清乾隆

高20.9cm,口径15.5cm,足径10cm

豆碧玉质,颜色泛青。有盖,圆形捉手。器腹圜收,喇叭状高足,口外侧有一对环形耳。盖及器腹、器足凸雕人物、飞禽、走兽。足内侧阴刻“大清乾隆仿古”隶书款。盖内阴刻清乾隆帝御题诗一首:“和田绿玉中为豆,命工追琢成百兽。四足双翼无不有,奇形诡状难穷究。较之夏楬胜其质,等以商玉如其旧。式取西清周代图,想侧边左俎之右。意存复古去华嚣,鄙哉时样今犹富。”末署“乾隆丁未,御题。”并“古稀天子”、“犹日孜孜”二方印。丁未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豆配如意云头形三足木座。

此器以战国时期的青铜有盖豆为本,完全仿古,器形、纹饰都唯妙唯肖,甚至连色泽都接近于铜器上的绿锈,非常漂亮,是清宫仿古玉器中的精品。

青玉御题蚕纹璧

战国青玉兽面蚕纹璧


清乾隆

直径26.3cm,好径(中间孔径)5.4cm,厚0.8cm

璧青玉质,以绳纹为界,纹饰分为两个区:内区满饰蚕纹,外区遍饰夔龙纹和兽面纹。在璧的侧边阴刻楷书乾隆皇帝御制诗:“周尺竟踰尺,斯今亦匪今。羊脂略无玼,玉叶果生琳。子爵执诚合,王孙语漫侵。琢章每师古,可以识予心。”末署“乾隆壬子,御题”款,并琢“比德”、“朗润”两枚单框篆书印。壬子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在清宫仿古玉器中,以古玉为蓝本的玉器为数不少。此器仿战国时期的玉璧,但在花纹装饰上按照清代的审美观进行了不小的改动。

白玉人面鸟兽纹斧

白玉人面鸟兽纹斧另面



清乾隆

每件长9.6cm,宽4.2cm,厚0.6cm

斧白玉质,两件的器形、大小类似,上端宽而有刃,每面都琢有阴刻纹饰。一件下端为两孔,正面上部为一正面人首,其两耳下各有一侧面人首,下部为变形兽面纹,背面为上下两组变形兽面纹。斧两侧分别阴刻隶书“洪字七号” 、“乾隆年制”。另一件下端为一孔,正面为鸟兽纹,鸟爪触及兽背,背面为勾莲纹。斧两侧分别阴刻隶书“荒字八号”、“乾隆年制”。

这是两件带有千字文序号(“洪字”、“荒字”)的清乾隆时期的仿古玉器,其器形、纹饰、钻孔均仿古代玉斧而琢,是这一时期仿古玉器中的精品。

碧玉兽面纹双筒形花插

春秋玉璜上满饰勾云纹


清乾隆

高8.3cm,单口径3.3×2.9cm

花插碧玉质,有黑斑。双方筒并立式,筒下各有连托圆轴,可开合,合则双筒并立,开则成一字形。筒身满雕兽面纹和勾云纹。器底为长方形平面,阴刻楷书“大清乾隆仿古”款。

清宫遗存多件此种玉器,玉色不同,名称亦不同,或称花插,或称规矩首,名称依何而定尚不明确,使用方法亦待研究。

【分享】21世纪最有价值的就是信息,闭门造车终成井底之蛙。当你将有价值的信息,分享出去就是你帮助他人的开始。互相交流沟通才能懂得更多。

主编id:15618698593←长按可复制(艺术品鉴赏评估、每天推送最新收藏资讯)

主编平台id:chineseart99←长按可复制(艺术品鉴赏评估、每天推送最新收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