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108好汉被注定的命运,揭秘宋江不可思议的招安之路
宋江这个人物一直是古今的热议人物,对于宋江的议论一般是分两种:他带领众多好汉发动起义,他劫富济贫在民众中拥有极大地威望,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人物;他是梁山的叛徒,因为自己的性格,致使许多好汉因为他而死,最后同意了朝廷的招安。关于这两种看法,不能说哪个绝对,因为各有各的道理,我们今天就来客观的分析下“招安”这件事。
作为梁山英雄众望所归的人物,不可否认,宋江有着足以服人的人格魅力。他扶危济贫,仗义疏财,被誉为“及时雨”。他识人重义,有始有终,团结了许多兄弟。他有着卓越的组织和军事才能,率全体梁山义军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的成绩。他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入主山寨即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方匾,为梁山英雄定下了明确的行动目标,江湖好汉们但凡听是宋公明,无不五体投地,心悦诚服。
《水浒传》中“义”是灵魂所在,梁山事业的凝聚力就是义气。身为群雄首领,宋江理当为义的表率。不错,宋江在江湖上有“孝义黑三郎”的美名,各路好汉都把他目为义士,对他恭敬有加。然而众人的敬意并非基于各自对他的认识,而是传闻。初见他时,谁也没见他有何义举,难免对他有些无礼。只在听到他是江湖上盛传的“及时雨”时,才倒身便拜,所以关于宋江是否具有“义”值得我们探究。
宋江自幼学儒,忠君报国兼济天下的思想在他脑海里根深蒂固,功成名就,名垂青史始终是他追求的理想,可是奸臣当道,并没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且他将“忠”狭隘化了,他这是对皇帝的“愚忠”,梁山108将之所以走向败落,不仅仅是因为朝廷的腐败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宋江。他不明白尽管他对朝廷的忠心无可厚非,但是朝廷对于一个一直和它作对的造反队伍是不可能放心的,朝廷之所以同意招安,无非是无法用正规的手段把梁山造反之人通通剿灭,只好用招安的手段以贼制贼来消灭你。以宋江的聪明才智,他一方面知道要在朝廷里立足,他必须为朝廷做出一定的成绩,证明他的忠心,但是他不知道他表达忠心要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付出一个小校这么简单,而是要付出大部分的兄弟还有他自己的命,假如他一开始知道是这个结局,也许宋江会犹豫一下,但是这个时候,宋江已经陷入了一个建功立业的怪圈里面。
宋江倡导“忠义”,并以忠义的化身自居,连自我介绍时也忘不了说“俺是梁山泊义士宋江”,但细检其所为,殊难找到忠和义的踪影,充其量只有一些博施的善行而已。宋江的“替天行道”常被视为“忠”的表征。这“替天行道”是句含混话。天之大德曰生,宋江所行的却是杀戮。他从法场得救,要做的头件事就是烧杀:火烧无为军,杀死黄文柄一门良贱四五十人。黄某不管平素为人如何,在宋江一事上无可指责,他仅仅维护了朝廷的利益。退一步讲,即使宋江有理由仇杀,杀的应是黄文柄一人,而不该是合家老小。对此,连称许宋江的李贽老先生也大摇其头,批道“大不是,大不是”。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宋江推崇的口号。但是我们并不知晓这贪官和皇帝的界限宋江是怎么分的。不知他践踏的王法,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率众攻的城、掠的地、杀的官兵、抢的国库,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劝降和逼降的剿捕将领,是贪官的,还是朝廷的﹖他拉秦明、呼延灼、关胜等人背叛朝廷,抬出的理由是,梁山好汉企盼朝廷招安。可这些人根本不需要绕一个落草——招安的大弯子,他们已是在为朝廷效力。
宋江极力想营造“忠义双全”的人物形象,但是吃力不讨好,找来的争议却很大。儒家思想的熏陶,使他固守于“忠”,江湖豪杰的品格,又使他乐于行“义”,有人称赞他是“忠义之烈”,有人则骂他是“奸诈之徒”。《水浒传》的结局是悲惨的,劫富济贫的梁山好汉死了大半,剩余的归顺了朝廷。我想这恐怕是所有读者都不愿看到的结局,那么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投靠朝廷的原因究竟是为何?
这里我们还是只就经济方面细细探讨其原因。如果将北宋时期的农民起义与已往的农民起义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王小波、李顺起义,还是宋江、方腊起义,他们既不像陈胜、吴广起义是由于秦朝苛酷的刑罚揭竿而起,在水泊梁山的各路“英雄好汉”中,宋江是因为误杀阎婆惜遭受人命官司,要不然他是决不肯落草为寇的。这些人聚在一起,动机各异,虚空的哥儿们义气架不住实实在在的原来生活物质利益诱惑,待在水泊梁山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使好多人非常留恋以前康乐安稳的生活,他们痛恨的是某个人或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但对民富国贫的大宋朝廷打心里还是认可的。因此,接受招安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宋江的心理只不过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心理罢了。
北宋末期,朝廷统治日趋腐朽。宋江等人是在徽宗宣和年间起事的,然而在历史发展总的序列中,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强盛时期,他们凭借强悍的武力大肆向南扩展,北宋政权最终被其灭亡,而不是被内部的叛乱势力或起义军所灭。因此,尽管当时北宋王朝奸臣当道,但整个的国家大厦还没有到了仅凭借自己的内力就发生坍塌的地步。
最后,宋江独揽了“投降派”的千古历史骂名。为什么这批亡命之徒不能与当时的朝廷断然决绝呢?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只有经济才会有这样神奇的吸引力。这种力量悄无声息但却能摄人魂魄,无坚不摧。
经济与人的生活习习相关。过优越生活的人耻于败坏自己的名节,更何况是做贼呢!宋朝的司马光是国家的肱股大臣,有人进了政府要来拜访他,他总爱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你家有没有钱?被问的都很奇怪,想司马光这么了不起的国家大臣,他对我的关怀,怎么是问我有没有钱这样的小问题?后来打听才知道,司马光的标准是说,你这个人没有钱,就不能维持你的生活,就不能不被五斗米折腰,你有钱之后,你才具有独立的人格,这个官随时你可以不做,为了自己的原则可以不做,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会被饿死,我有钱可以保护我的自由。由此看古语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也不是没有一丝道理。
作为一个人,我们说他有生存的权利,如果自个儿足够勤奋,但还是衣不裹腹,这不能说不是社会的责任。如果到了要饿死的分上,他去偷、去抢,恐怕我们也不能完全归罪于他。既然水泊梁山的好汉不是因为要饿死才造反,一旦他的仇怨所在得以疏通,作为一个大宋良民经济上的诱惑就要起作用了,最后也就跟着宋江接受了招安。
《水浒传》最后的结局让宋江忠也没尽成,义也破损了。招安确实让人难以接受,但客观的想,这也是人生存的本能,人都是现实的、实际的,如果一件事,给你的好处足够满足你的需要,我想很多人都会接受吧?所以,招安的结局其实并不能都怪罪到宋江的头上,他也只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众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