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三国最帅智将周瑜果真被气死?揭秘正史中不一样的周郎

【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导读:周瑜是三国历史中,比较出名的一个智将名字,他的人气不差于诸葛亮,甚至在军事方便比诸葛亮还略胜一筹。但是,我们对它的认识却是被诸葛亮用言语攻击,怒火冲头而被气死。周郎临死前那声“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那么,历史上的周瑜真如所说的那样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吗?

周瑜,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

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这个回答,不能否认,因为在《三国演义》这本举世无争的著作中,确有“三气周瑜”,一气,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周瑜欲夺荆州,却不料被诸葛亮抢先夺去。二气,周瑜想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以此扣下刘备,逼诸葛交出荆州,怎料,诸葛使计,让他“赔了夫人又折兵”。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且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

但是这个心胸狭隘的周瑜,纯粹只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角色的塑造,用以烘托此书中的男主,诸葛亮。并非历史上真正的周瑜。翻开正史,可以发现周瑜可谓是一个完美之人。

历史上的周瑜,兼具文韬武略,精通音律。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即便是酒过三巡,仍然能够听得出奏曲者的失误,故而当时民间歌谣传唱说“曲有误,周郎顾”。虽然史书上对于周瑜的音乐才华仅此一笔,但这一鳞半爪,也足可印证周瑜的文武全才。

周瑜自幼志向远大,有着远见卓识。本来颇得袁术赏识的他却并不看好袁术,转而投靠礼贤下士的孙策。周瑜清俊高大,年仅二十四岁时即被孙策封为建威中郎将,吴中人都呼其为周郎。周瑜与孙策同年,后又为连襟,故而情谊更笃。

史载周瑜追随孙策南征北战,攻荆州,打皖县,讨江夏,平豫章,定庐陵,帮助孙策极大地拓展了东吴基业。曹操听闻周瑜少年英雄,便派蒋干作为说客劝说周瑜归附自己。蒋干虽是能言善辩,孰料刚一到吴营,就被周瑜将了一军,周瑜表明自己只求酬报明主之恩,但愿与其祸福共存的心迹。周瑜对孙氏政权的忠贞,不仅使蒋干折服,而且当时中原士人也都对此赞叹不已。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又与张昭共同辅佐继立的孙权,建功立业。而在周瑜的军事生涯中,最为绚烂的篇章便是亲自部署指挥,并赢得大捷的赤壁之战

孙权继位后,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东吴老将程普,早年跟随孙坚,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轻的周瑜。但周瑜并不与程普计较,最后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说道:“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不觉自醉。”到宋代时,世人还是很喜欢周瑜,这一点从苏轼的《念奴娇》一词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后,人们就逐渐对周瑜进行丑化,至到《三国演义》成书时,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个人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刘备的关系,周瑜一方面主动割长江南岸地给刘备,但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交行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刘备的枭雄本色,不愿刘备一天天壮大,因此上书孙权,要求孙权将刘备软禁在京口,但孙权不愿。在对刘备一方的态度上,周瑜和鲁肃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进派,而鲁肃则眼光看得更远。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亮的垫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老实得笨得出奇的人.

另外周瑜性格确实存在一些缺点,周瑜的性格第一个特征是器量狭小,忌才妒能,目光短浅。如小说第四十四回写孙权决定抗曹,并命周瑜组织迎敌作战。但诸葛亮却对周瑜说孙权仍有顾虑。周瑜立即去见孙权,果然与诸葛亮所说的一样。于是周瑜暗忖:“孔明早已料着吴侯之心。其计划又高我一头。久必为江东之患,不如杀之。”只是由于鲁肃的劝阻,才没有杀成。试想,周瑜倘若果真将诸葛亮杀了,那么孙刘联盟就可能破裂,就会给曹操造成可乘之机,赤壁之战谁胜谁负便很难预料了。

由此可见周瑜的目光的确短浅。此后,周瑜曾多次设计要杀害诸葛亮,如派诸葛亮十天造箭十万枝,企图以军法杀之;又如派诸葛亮往聚铁山断曹操的粮道,企图借曹操之手杀之;诸葛亮在七星坛借东风,周瑜派丁奉徐盛各带士兵一百,从水陆两路前往南屏山,企图以武力杀之等等,虽说危机都被诸葛亮巧妙地化解了,但却凸现出周瑜的器量狭小,忌才妒能。

周瑜的另一性格特征是容易冲动,意气用事。如诸葛亮到东吴商量共同御曹大计时,周瑜故意说他准备降曹,意欲以此要挟诸葛亮,求他助刘备破曹。然而诸葛亮却说“公瑾主意欲降操,甚为合理。”周瑜听了诸葛亮的话后,便勃然大怒,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说:“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曹贼。”其盛情冲动的特点便显现无遗了。又如周瑜欲借曹操之手杀诸葛亮,派诸葛到铁聚山去断曹操的粮道。孔明明知周瑜的用心,非但不推诿,却借此嘲笑说:“吾闻江南小儿谣言云:‘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公等于陆地但伏路把关;周公瑾但堪水战,不能陆战耳。”周瑜听了此话,怒曰:“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引一万马军,往铁聚山断操粮道!”为了一句嘲笑,竟置统帅职责于不顾,可见其感情容易冲动、意气用事的程度是多么严重。

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作为文学作品的刻意描绘,无可厚非。但作为历史,还是要尊重史实、以真相为准。过去对周瑜之死的误解误会,应当澄清,应该纠正,以讹传讹将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至于周瑜的真正死因是,由于在一次交战中右肋受伤,战事紧张,而一直未痊愈,渐渐恶化,最终由于伤口在一次行军中崩裂,死于巴丘,年仅35岁。可惜正当风华正茂的年龄,呜呼哀哉。

通关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周瑜并非后人们所描写的那个心胸狭隘而被气死的小人,真正的周瑜同样也是乱世中的绝代智将。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历史,不能因为个人喜好而片面对一个历史人物做出评价。

【原创保护:未经授权允许,严禁转载。】

《奇闻异录》:拒绝苟且,只发原创,打造10万+全网最具人文情怀的历史世界!每日《今日头条》独家首发最新最全的历史趣事,还原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