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近现代机制铸币:独树一帜的丁未大清银币壹圆试铸样币
大清丁未银币是一款光绪年间的试铸币,钱币收藏界又称为“样币”,常见拍卖会所使用的名称为“光绪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壹圆样币”,又或者称“1907年丁未年造大清银币壹圆样币”。
该币是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由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造。是清代的标准银币之一,但仅属试铸,留传于世的很少,据资料记载仅铸400枚,是清末银币中的罕见品。
据《光绪三十三年七月初九日载泽等奏进呈新铸通用银币并议定成色章程折》所记载,节选如下:本年三月二十八日,奏请先行试铸通用银币,当经奉旨允准在案,数月以来,妥议章程,一面筹拨铸本,安设机器,业于五月二十四日由臣部(度支部,户部改称,载泽为度支部尚书)造币总厂开机试铸,臣载泽于本月初七日赴津,亲莅总厂考察一切,鼓铸尚称合法,于初八日回京,滋将新铸各种样币装盛十二匣,恭呈御览。
清单一:酌拟铸造银币分量成色章程(略)
清单二:试铸通用银币四种:
一圆银币四百枚,每匣一百枚,计装四匣;
五角银币四百枚,每匣一百枚,计装四匣;
二角银币四百枚,每匣二百枚,计装二匣;
一角银币四百枚,每匣二百枚,计装二匣。
以上资料来源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十一辑,可见丁未银币当时试铸样币四种,每种样币各400枚。由此可见此币比泉界视为大珍的孙中山陵墓币(铸量480枚)更为珍罕。
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即户部造币总厂。该厂于光绪二十九年 1903年 开始制“库平一两·光绪元宝”的模具,于光绪三十年 1904年开工铸造。因系试铸,此套银币并未流通使用。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 ,该厂又试铸正面有水波纹,背面有英文“大清帝国银币”的丙午“中”字“大清银币”,也因各省意见不一,最终未能推行而停罢。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 ,该厂又试铸丁未“大清银币”,结果又未能通用。
丁未试铸“大清银币”,直径3.9厘米,厚0.2厘米,重26.8克,成色为含银量90%。其款式大体上与丙午 1906年 试铸的“大清银币”一样,但与清末其他银币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的区别为:
第一,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边缘有精刻的水波纹,宽度为0.3厘米,这是其他清末银币没有的。
第二,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背面有英文“大清帝国银币”:“tai—cning—ti—kuo silver coin.”,其他清末银币,除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于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所铸造的“光绪元宝”也有这一英文外,其他未见有。
第三,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的“大清银币”四字,在币中央的一个直径为1.9厘米的小圆圈内,字体比其他清末银币上的“大清银币”或“光绪元宝”要小得多。
第四,丙午和丁未“大清银币”,正面的图案为边缘水波纹,中间为满文“大清银币·丙午·壹两”或“大清银币·丁未·壹圆”,中间“大清银币”,分外、中、内三个层次,而其他清末银币,正面图案只分边缘“××省造·库平七钱二分”和中间“大清银币”或“光绪元宝”两个层次。
主编id:15618698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