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惊艳西方的扇子
那些年,那些驚艷西方的扇子
中國與世界的貿易往來
自絲綢之路開拓之時就已經開啟
16世紀初,自葡萄牙的船只出現在中國海域
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就揭開了嶄新的一幕
中國的商品不斷輸入歐洲並逐漸在歐洲形成了“中國熱”
這對歐洲國家的思想、文化、藝術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依稀看到那個年代的中國口岸裝船的繁忙和喧鬧
致那曾經驚艷了西方的那些年
致那曾經造就了驚艷西方的能工巧匠
致那些曾經驚艷了西方的扇子
到17世紀18世紀初,歐洲形成的洛可可藝術就與這股“中國熱”密不可分。中國藝術品優美的造型、獨特的色澤、別具一格的圖案紋飾,迎合了歐洲人對東方藝術的熱愛與想像,大量的瓷器、絲綢、漆器、銀質品、象牙製品(現在國內不允許銷售)、壁紙、扇子等裝飾藝術與日常工藝品出口歐洲。
18世紀初法國商船“海神號”的bouvet de la touche在日記中就記載了在廣州裝船的商品除銅器、生絲、茶葉盒和藥品外,還有瓷器93箱,屏風45箱、漆器酒具22箱、燈籠12箱、扇子4箱、刺繡(包括床罩、服裝、晨衣等)7箱。
明代中晚期至清代初期,中國雖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但是與外界仍然有著貿易往來,尤其是廣州與外界保持著相對連續性的貿易關係。
在外銷商品中,外銷扇雖然只占很小的份額,但由於它携帶方便、尤其在材質、題材、紋飾、工藝等方面比較顯著的迎合了西方人的審美趣味,深受西方人的喜愛,在18世紀的歐洲上流社會風靡一時。1699年macclesfield號船从廣東運往西方的貨物中就包括外銷扇10萬件(依稀看到那個年代中國口岸的繁忙與喧鬧)。
美國在獨立戰爭後拋開荷蘭、英國開始和中國有了直接的貿易活動。1784年“中國皇后號”从紐約起航來到廣州,至19世紀中前期美國逐漸成為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那時,外銷扇在美國盛行,東海岸的女人沒幾個不再炎熱的夜晚或舞會拿著一把扇子。卡爾克羅斯曼在《中國貿易》中記述到:1832年在紐約的一場關於“廣東扇子”拍賣會上列出了所有可能的種類,包括500把屏扇,500把絲綢彩繪扇,500把米紙扇,600把彩繪(象牙)骨扇,400把仿檀香木扇,144把有流蘇的象牙柄屏扇,以及100把白色羽毛扇等。
不過在18世紀晚期隨著歐洲社會的發展,“中國熱”逐漸冷卻,到19世紀中後期,隨著各國列強踏上中國土地,中國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外銷工藝品的質量也每況愈下,外銷扇逐漸失去了它往日的繁榮。
(現在象牙及其製品在中國是禁止買賣的,此僅作學習欣賞)
外銷扇立足於中國的文化傳統,利用了許多傳統藝術語言,但整體又有西方審美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人的審美趣味,體現的是西方人眼中的東方形象。
annagray bennett認為:(歐洲外銷扇)最初的進口可能真實反映了中國品味,但是因為有利可圖,生產很快被調整成為迎合顧客的喜好。不久之後,扇子就成為歐洲審美趣味下東方形象的代表。它們被不加批判的接受,甚至大量的外銷扇都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這導致了歐洲東方風格扇子的生產反過來又影響了在中國本土的外銷扇生產風格。歐洲生產的東方風格的扇子具有“中國風”特點,帶有歐洲人自己的想像成份在里面。這種扇子受到歐洲人的喜愛。因此,在外銷扇上,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東西方交融的裝飾風格特色。(文字|陳娜)
(本文来源于:号“谁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