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解密

历史解密

如果这位皇帝还活着,明朝会怎么样?

武侠片《永乐英雄儿女》里,朱允炆不但平安活到满头白发,还修炼成江湖老大,更和晚年朱棣化解恩怨,亲切会面。在那场热情攀谈中,借朱棣之口,编剧向朱允炆提出了一个观众朋友十分关心的问题:倘若没有靖难之役,你平安当皇帝,能不能当的比我(朱棣)好!是啊,假如朱棣没造反,朱允炆能否当个好皇帝?

明朝历代帝王,即便算上最后那几位常年风雨飘摇,被清军追得无处可跑的南明帝王。唯一一位执政生涯里,被半路叛乱篡权成功的,也只有明惠帝朱允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文帝。对于这位悲催皇帝,明朝当时很多臣子百姓,哪怕面对胜利者朱棣的高压,依然对他表达了深切缅怀;最重要原因,是建文帝代表了正统皇帝,法统自然得到尊重。但同样也有另一个原因:悲催的建文帝,登基后的许多表现,也给了臣民们期待。

他是太善良还是太软弱?

他出名的仁慈感动了许多臣子,而他不顾朱元璋的“祖制”,强力推行的“建文新政”,好些内容更开一代新风,也被胜利者朱棣继承了下来。下落不明且获得深切缅怀的建文帝朱允炆,在民间文艺中,也总被善良的作者,安排好美满的结局。不客气说,他输给朱棣,除了朱棣能耐强外,也实在因为他太弱。

十分弱的一条,就是他的犹豫:登基后朱棣进京,可以扣押朱棣的机会,他犹豫着没做,后来朱棣又派俩儿子进京,可以软禁俩位世子挟制朱棣,他还是犹豫着没做。多少次可以提前扼杀靖难之役的机会,就在他的犹豫中错过。比犹豫更弱的,却是他的用人。说到这条,好些后人都埋怨朱元璋,说老朱杀功臣杀了大半辈子,人才全杀光,闹得朱棣造反的时候,亲孙子朱允炆无人可用。但这埋怨,真是冤枉了朱元璋。被朱元璋杀掉的功臣,大多数不是骄横不法,就是贪赃枉法。

而比起用人水平来,朱允炆最可怕的素质,却是不分时机的瞎指挥。削藩的时候,主次不明。要对朱棣动手,没做好准备就下狠手,反而被朱棣反戈一击。后来开打后,没打几下就临阵换帅,任由草包李景隆败事。

后来朱棣决死一扑,率军长驱直入长江,好在明军反应迅速,在徐辉祖等人的指挥下,顺利将朱棣合围。可偏偏朱允炆又瞎指挥,下令前线军队撤回保卫南京,最后一次可以全歼朱棣的机会,就这样无情错过。而后朱棣死里逃生,攻克南京,大局再难挽回。

就能力说,他唯一值得表扬的,就是仁慈。开打前反复叮嘱,前线将士千万不能伤害我叔叔。结果几次朱棣吃了大亏的仗,没这叮嘱保护,十条命都搭上了。是朱允炆的仁慈与愚蠢,最后成就了永乐大帝的霸业。

很美好的建文新政给了百姓期待吗?

能力有问题的建文帝朱允炆,如果说人生还有什么亮色的话。那就是在与叔叔掐架的三年里,他一直不遗余力,在做另一项勇敢的改革:建文新政。所谓建文新政,就是对朱元璋执政三十年时期,一些过激弊政的强力纠正。虽然这项改革运动,给了朱棣“破坏祖制”的口实。但在当时很多人眼里,他还是深得人心。具体说来,确实有几件好事。首先是他本人以身作则,改变朱元璋苛刻臣下的作风,对大臣十分宽厚,鼓励臣子直言进谏,每次召对都如春风般温馨。满朝文武从此心情放松,工作起来轻松愉快。然后就是一些政策调整,最让群臣欢迎的,就是平反朱元璋在位时期的各类冤假错案,赦免大批正在服刑的官员。

他在位三年干的决心最大,成果也最大的,也正是这条。在他的皇恩浩荡下,建文年间监狱里的犯人,竟比洪武年间减少了三分之二。这条说是好事也不为过,但朱允炆干的决心太大,手段太温柔,蒙冤的大臣们重见天日了,好些罪有应得的贪污犯也逃出生天了。比如有个叫刘观的,洪武年间因贪腐下狱,朱允炆上台后就给平反。从此顺利洗白,继续官运亨通,终于进化成明朝宣德年间名满天下的巨贪。与之对应的,是抬高文官们的地位,六部的尚书都成了正一品。坚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这条本身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关键看谁来做。

靖难之役三年里,朱允炆败笔迭出,秀才朝廷为此做出了极大贡献。而他朝中好些不入流的干部,却都被朱棣重用,最典型的,便是后来支撑起永乐盛世财政大局的杰出经济学家夏元吉。除此之外还有减税,大规模削减江南赋税。这条老百姓最得利,可也要看时机,前方打的如火如荼,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他在后方搞减税,减到最后只能派人四处跑出去筹粮草。

面对朱棣的最大优势——战争资源,却被朱允炆自废武功。除了上面这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事之外,建文新政,还有一件让后人看起来很惊悚的事:恢复奴隶制王朝周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总之,这是一个法统正确,名正言顺的皇帝;一个性格仁厚但优柔寡断,用人水平极差的皇帝;一个办事犹豫却喜欢瞎指挥的皇帝;一个一心一意,要把大明朝往井田制上拉的皇帝。做一个平民如此便好,但是一个皇帝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能力。

看历史,谈历史,探索历史,发现历史。

搜索:平行学社(px_xueshen)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历史!

平行学社征稿活动持续发酵中,奖品奖金,只等你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