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两个孔明,刘备曹操各请一个,一个孔明坑死另一个孔明
众所周知,这位后汉三国时代最负盛名的高人,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战略,晚年屡次北伐,对抗司马懿,后病死在军中,成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典范。
诸葛孔明的名号响彻天下,“孔明”二字与诸葛相伴,也成了“聪明睿智”的代名词。
但是,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三国时代还有一个叫孔明的人。而且巧合的是,这个孔明的所作所为恰恰与诸葛孔明严重冲突,可以说,若没有后面这个孔明,诸葛孔明或许就要逆天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后面这个孔明又是谁呢?
胡昭,颍川人,汉末著名的贤士高人,与魏国名臣钟繇等人齐名,同时,他也是一位隐士。
巧合的是,他与诸葛亮一样,也是字“孔明。”
胡昭早年避乱冀州,袁绍几次请他出山,他都婉言谢绝。
后来曹操做了司空丞相,听说胡昭很有才能,也邀请他来辅佐自己,史书称“(曹操)频加礼辟。”就是数次邀请他出山的意思。
胡孔明推辞数次,万般无奈便也去见了曹操,但他并没有答应辅佐曹操,而是再次请求不要勉强自己。曹操也很大度,说:“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便放过了这个孔明。
说起来,刘备请诸葛孔明是“三顾乃见”,都是亲自前去邀请,而曹操呢,估计是仗着自己人才众多,便没有亲自去请胡昭,而是派人通知,相比之下, 胡孔明显不如诸葛孔明更有“派头。”
但是曹操没有想到,就是这位被他放过的胡孔明,影响了他的江山社稷!
史书记载:
初,晋宣帝为布衣时,与(胡)昭有旧。同郡周生等谋害帝,昭闻而步陟险,邀生于崤、渑之间,止生,生不肯。昭泣与结诚,生感其义,乃止。昭因与斫枣树共盟而别。
晋宣帝就是司马懿,这个记载就是说:司马懿早年没做官的时候,有一个叫周生的人估计看司马懿不顺眼,打算干掉司马,恰巧胡昭和周生是同乡,他听说这件事后就千方百计阻挠周生,最终导致杀司马懿的计划破产。胡昭还与周生砍枣树对天盟誓,然后才走。
胡昭的行为让司马懿躲过一劫,这位“司马冢虎”成年后,隐忍不发,在曹操死后,对抗诸葛孔明,把诸葛孔明活活拖死,后又篡夺了曹魏大权。
司马懿成事以后,怀念胡昭的救命之恩,遂对这位大恩人“公车特徵。”
所谓“公车特徵”意思就是国家特别征召,属于特殊人才特殊待遇,是一种极度尊重的聘请方式。
这一年胡昭胡孔明八十九岁,另一个孔明诸葛孔明却已经在数年前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我们总是说“由于某种大潮流大背景的原因,所以历史必然会怎样怎样”,其实历史是由很多细节组成的,而细节充满了偶然性,所以,历史其实是偶然性的结合物。
胡孔明救司马懿的举动,其实改变了历史进程,说“他这个孔明坑死了另一个孔明”并不为过。
(本文为“老不看三国”头条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疑问和出版合作意向,请联系qq:205950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