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揭秘: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忽悠历史的十三处?

导读: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演义,也是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它在我国早已家喻户晓。一个遥远的历史题材小说,为什么一直牵动着千百万中国人的心?一部以描写军阀混战为内容的小说,为什么会令那么多的人为之倾倒?或者说,《三国演义》几百年来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虚构了不少情节;也有人认为,《三国演义》忽悠许多历史;而更多人则认为,正是这种虚构加忽悠,才是这部名著几百年来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的所在。但是不管怎么说,在我国的艺术长河中,《三国演义》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促进民族性格的形成、民族精神的高扬,都起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

忽悠一

刘备关羽张飞,为三国时期蜀汉集团的重要历史人物,三人公为君臣,私为兄弟。宋元以来,通俗文艺对三人的关系以及同打江山的历史即已开始文学化了,通过《三国志平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关西故事》的增饰与渲染,逐渐形成了“桃园结义”的故事。因此,有人认为《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故事完全是罗贯中虚构的;但也有人认为不完全是虚构。他们从正史中刘、关、张三人“恩若兄弟”等记载,从历史上刘、关、张三人关系发论,从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关系上发论,认为“桃园结义”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是有影子的。

忽悠二

、《三国演义》第四回写董卓专断朝政,废杀少帝,残害生灵,荒淫暴虐,朝纲紊乱,曹操挺身而出,愿刺杀董卓以谢天下。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呢?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中平六年,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表”曹操为骁骑校尉,只因曹操与董卓有矛盾,知“卓终必覆败”而未就任。因此,完全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献刀刺卓”纯属子虚乌有。

忽悠三

、人们对美人貂蝉的兴趣,是与“连环计”故事联系在一起的。《三国演义》第八九回写貂蝉巧用连环计,最终使吕布对董卓的不满步步升级,化为仇恨,进而将其杀死。这个故事构思精巧,跌宕起伏,语言痛快淋漓,令人拍案叫绝。可是,貂蝉巧施“连环计”的故事,最多不过是罗贯中对史书中王允、吕布诛杀董卓和吕布曾与董卓侍婢私通史实的大胆想象和发挥。

忽悠四

、《三国演义》有“煮酒论英雄”的情节,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对此,有人说这是曹操的酒后戏言,刘备算不上英雄;有人则说这是曹操的真言,刘备堪称英雄。考诸史籍,可知罗贯中创作此段故事于史有据。在历史上,刘备去青州,袁绍礼遇隆重;逃荆州,刘表以上宾礼待之;与东吴结盟,孙权“进妹固好”。史学家陈寿更是中肯地评价刘备“折而不挠”、知人善任、待人以诚,所有这些都说明,在曹操及当时人的心目中,刘备确实是一位英雄。

忽悠五

、“碧眼紫须,堂堂一表”的孙权在历史上究竟该如何评价,姑且不论,但孙权的用人策略却是有口皆碑的:孙策称赞他,诸葛亮称赞他,曹操称赞他,陈寿和罗贯中也称赞他。在罗贯中的笔下,写孙权慧眼识周瑜、用“凡品”鲁肃、拔吕蒙于行伍、宠遇陆逊,这才取得了赤壁之战、荆州之战、夷陵之战的辉煌胜利。事实上,历史并不是这样的。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说孙权:“性多嫌疑,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总之,孙权用人,善始却不能善终。

忽悠六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绘成仙家一类的人物,故对其家庭生活讳莫如深。然而,史籍却实实在在地记载着他是有意娶丑女为妻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诸葛亮之所以要违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心理原则,在于诸葛亮看重的不是其女而是其父,是利用婚姻作为踏入仕途的一块“敲门砖”。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是不甘寂寞的,他关心天下大事,分析、预测时势变化,又常以管仲乐毅自比,渴望着有救天下为己任、建功立业的机会。但诸葛亮十分清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要实现其理想是十分困难的。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呢?聪明的诸葛亮利用了婚姻这一简便易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