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北宋名相吕端生平简介 北宋名相吕端是怎么死的

吕端(935年―1000年5月9日),字易直,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出生在官宦家庭,自幼好学上进,终成大器。 沧州节度判官吕兖之孙、后晋兵部侍郎吕琦之子。吕端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后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等职。官至门下侍郎、兵部尚书,加右仆射,后以太子太保罢职。卒赠司空,谥号正惠。

北宋名相吕端生平简介

吕端的父亲吕琦曾任后晋的兵部侍郎,吕端少年时聪敏好学,最初以其父的官位荫补千牛备身。历任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又转任著作佐郎、直史馆。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北宋,吕端调任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

开宝八年(975年)七月,西上阁门使郝崇信出使契丹,朝廷授吕端为太常少卿,担任副使。 同年,吕端出知洪州,还未就职,改任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并获赐金紫衣。吕端为政清廉俭约,远方之人得以安宁。

不久后,齐王(后封秦王)赵廷美任开封尹,吕端被征召为考功员外郎,充任开封府判官。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赵廷美将受命留守开封,吕端对赵廷美说:“主上栉风沐雨,以征伐不义来表明天意,大王您处于近亲且有贤名之位,应当首先跟随护卫。现在由您主持留务事务,这不是您应该做的。”赵廷美于是向赵光义恳请随行。[7] 不久后,吕端因受王府亲近官属向管理人员说情违法买卖竹木的案子中牵连,被贬为商州司户参军。后调任汝州司户参军,又复任太常丞、判太常寺事务。

其后出知蔡州,因政绩良好,被官民上奏请求借留一任。后改授祠部员外郎、知开封县,调任考功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曾出使高丽。又调任户部郎中、判太常寺兼礼院,再转任大理少卿,不久后拜右谏议大夫。

吕端历任朝内外官职,虽然并没有重大建树,但他沉稳、镇静、有器量、识大体的吏治才干,已日渐为人所知。宰相赵普就曾称赞吕端说:“我见吕公奏事,得到皇上的嘉许,看不见他显出得意;受到别人的挫抑也看不见他显出沮丧或恐惧。他喜怒不形于言色。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

吕端仪表俊秀,处事宽厚忠恕,善交朋友,讲义气,轻钱财,好布施。 处事理政才华出众,逐渐为宋太宗所喜爱和重用。早在吕蒙正为相之时,太宗就有重用吕端的想法。在太宗与别人商量,打算任用吕端为相对,有人反对重用吕端,其理由是吕端这个人“糊涂”。太宗根据自己多年体察,立即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其实这个时候已坚定了任用吕端为相的决心。当心,太宗还作过一首钓鱼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欲铒金钩深未达,溪须部钓鱼人。”这诗中的意思是说,对于任用吕端当宰相的事,已无可争议,宰相这个职位非吕端莫属。过后数日,太宗就让吕蒙正改任参知政事(副相)。吕端拜相时,已年届六十,太宗曾后悔自己对吕端重用太晚。

吕端任宰相后,办事持重稳当,公道而廉洁,深得朝中朝外各方面的好评。使太宗听到的奏章多是褒奖之辞,对吕端的印象当然就更好了。

太宗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对寇准的使用,恐有吕端官居相位以后在寇准之上,使寇准心中不平,就采取了一个临时过渡的办法,作为权宜之计。太宗让时任参知政事的寇准与宰相吕端“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也就是说,让吕端和寇准隔日轮流执掌相府大计,他俩平起平坐,太宗则从旁加以观察。

当时送到朝中的奏折很多,而朝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但是众说纷纭,没有个统一的决断性的意见,“惟端罕所建明。”经过一段观察之后,宫内付出太宗的亲手戒谕:“自今中公事必经吕端详的,乃得闻奏。”这一道谕旨,无疑是太宗对吕端的更大信任和重用。吕端感到事已至此,再谦让也就不妥当了,于是他未加推辞欣然从命,履行公事。实际上这时吕端才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有职有权的当朝宰相。以致数年后吕端的名声远扬,而且传至后代,被称为一代名相。

在真宗为帝之时,吕端久病不a。真宗为了解除吕端的劳累,下了一道诏书,免去了吕端每日朝拜的礼仪。有事靠书信沟通视事。并授以太子太保。

吕端是怎么死的

咸平三年(1000年)四月初三(5月9日),吕端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朝廷追赠司空,谥号“正惠”,并追封其妻李氏为泾国夫人,任命其子吕藩为太子中舍人、吕荀为大理评事、吕蔚为千牛备身、吕蔼为殿中省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