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后人对王安石评价怎么说 王安石性格如何

王安石评价

后世对于王安石的评价可谓是褒奖不一,有人骂亦有人夸,历史名人苏洵,张方平等人都在不同程度的黑王安石,但是后世的教育体系中都是王安石的赞美词。在史书资料记载中,王安石也是一个性格奇怪,不招人喜欢的人,究竟对王安石评价如何呢?

王安石画像

对王安石评价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北宋到近代这段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近代到后世这个时期。第一阶段均是贬损为主,第二阶段均是赞扬声。特别是1949年后,对于王安石的评论转变之大,都以褒扬为主。

王安石骂名开始是从王安石变法之后,王安石推动了一些列的新法,旨在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格局,从而改善北宋的国家经济,从理财和整军两个方面下手。颁行了青苗法,均输法等在内的一系列新法。但是最终造成了一个局面就是国家富了,百姓穷了,这是一场与民争利的变法,能不遭受骂名吗?

历史上的所有变革是为了富国强兵,王安石做到了,但是他却忽略了人民这一因素,但是并不能否认王安石的功。王安石是一个改革家,他的初衷是好的,改变整个社会的积贫积弱,改变整个社会的土地兼并现象,改变整个社会的三冗问题。王安石最大的失败原因就是理论与实际不符,最终导致了整个变法的失败,百姓生活困苦,能不骂吗?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王安石变法成为了对抗地主的一个有力措施,所以人们对于王安石逐渐改观,王安石从一个乱国者变成了 一个改革家。

王安石性格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距今已有千年之久,但是人们对于当时的风云人物王安石的好奇却丝毫未减,许多人问王安石性格如何?关于王安石性格,后人也不能多加以批判,以下均是后人根据历史记载而整理的一些观点。

王安石像

说法一:王安石是个自负,自视甚高的人。

王安石从小就聪慧,更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可谓是过目不忘,加之其勤奋好学及后天良好的教育,王安石成为了一代才子,才华横溢,其文采深受好评。王安石不仅书读的好,其更有自己的想法和志向,所以在古代王安石可以位列天才这一行列。但是王安石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自负,王安石创立了王安石新学,写了一本书叫《三经新学》,其中以《周礼义》为变法依据,这个重要部分就是王安石亲自训释的,因为他看不上前人对于古典书籍的注解,于是自己写了一本,这里面都是其自己的思想及对政治观念的理解,这本《三经新学》经官方发布,成为了官方之学,所有那些要通过科举入仕的人必须读这本书,不然别想金榜题名。

说法二:不讲卫生。王安石的不修边幅是出了名的,一年都可以不洗澡不换衣服,生活极其邋遢。

说法三:刚愎自用,不能容人。王安石面对老乡晏殊的劝诫与建议,他很是瞧不起与不屑。王安石对于欧阳修从没放在眼里过,在实行变法之初,对于那些顺从他变法的人都委以重任,不顺从的都赶出了京城。

说法四:特别执拗,王安石素有拗相公之称,当初包拯上任,王安石还是包拯的手下,一群人赏花喝酒,包拯亲自敬酒,轮到王安石时他以不会喝酒拒绝,一点都不留情面,可谓时毫无情商可言。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生活于北宋年间,是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及文学家。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于一个官吏家庭,抚州临川人氏,字介普,号半山,后人又以王荆公称之。其父早年任临江军判官,县官等工作,所以辗转于南北各地。

王安石铜像

王安石勤奋好学,且天资聪慧,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先天的因素加上后天良好的教育,王安石才华出众,博古通今,是为难得的一代才子。王安石于1042年,考中进士,金榜题名,这也是他仕途的开端。王安石此后于辗转于各地任职,任职过淮南判官,舒州通判,鄞县知县等职。任职期间,王安石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扩办学校,为广大民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067年,宋神宗继承帝位,久闻王安石大名,继位之后就命王安石当江宁知府,后来又提拔为翰林学士,深得宋神宗的器重。

王安石的成就与他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王安石小时候就着父亲宦游南北,经历的多了,对整个北宋的社会危机有着很深刻的了解与体会。长大后,考官入仕,在各个地方任地方官吏,这段期间体恤民情,关系民生,体会民间疾苦,为官期间多次上书朝廷,建议兴利除弊,百姓压力小了,负担轻了,国家才能更加繁荣。

1058年,王安石开始变法,主旨是改变整个国家“积贫积弱”的格局,王安石变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变现在的格局,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王安石变法主要分成两块,分别从理财和整军两块重点下手,推行一些列政策改革,如青苗,免役等策略,但是王安石变法由于内因外因没有成功。

王安石于1086年去世,享年66岁。

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风云人物,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传奇人物。年少神童,长大天才,官至宰相,位列人臣,可谓是达到了事业的巅峰。于王安石的故事典故有很多,据史料记载的就有很多。下面来给大家罗列下王安石故事。

王安石像

一:拗相公

王安石的执拗性格在那时是出了名的,为人极其固执,自己做了决定后这是三头牛都拉不回来。固执说的好听点是对于原则的遵守,说的难听点就是刚愎自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王安石的性格缺陷。这种固执让王安石听不进劝,刚愎自用,有错也不改,当所有人都在抨击新法的缺陷时,他不闻不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坚守着自己的决心,一心变法。所以在变法期间,出现了很多用人不当的典例,甚至还出现了很多的天灾人祸,但是面对这种变量王安石没有着手解决,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这也让王安石带上了拗相公的称号。

二: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一生简朴这是出了名的,他崇尚节俭杜绝奢侈浪费。王安石做宰相期间,有一个亲戚来到京城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则礼貌的请他吃饭,到了约定时期,那个客人盛装相见,认为王安石肯定会大排场的宴请宾客。

但是那天客人等了很久也不见有宴请的阵仗,临近饭点也不见有果品蔬菜上桌,等了很久才终于开饭,开饭后上来就只有酒水,胡饼和切的很小的肉块,最后上饭伴着很简陋的菜羹。王安石就用这样的待客之道来宴请宾客,足以看出王安石的清廉朴素。

王安石的故事还有很多,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展现了王安石的人物性格。

王安石是什么家

王安石在北宋可谓称的上是风云人物,只是后来对于王安石的争议颇大,有人认为此人是祸国殃民的乱国着,有人认为王安石是大改革家,古人史书对王安石的记载也不尽相同,可谓是说法各异,但是无论王安石评价如何,我们不能否认其在历史上的地位。王安石一生多有头衔,更是涉足各个领域,那么王安石是什么家?

《苏东坡》王安石剧照

一:政治家

1042年,王安石参加科举考中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先后任职地方官吏,当过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知常州事,知制诰等多个职位,在为官这段期间王安石关注民生,大力兴修水利,扩办学校,注重教育与人才的培养,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且早年的宦游南北与在底层当官,让王安石知道国家的问题所在,知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社会现状,以及三冗问题及土地兼并严重等重大社会矛盾。

二:改革家

王安石知道国家的矛盾与问题所以,所以当收到皇帝重用时,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要想改变社会格局与解决问题,就要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推行了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一场全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其根本就是解决国家的社会矛盾问题,从而达到富国强兵的最终目的。王安石从理财和整军这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从而推行了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将兵法等一系列的新法。但是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变法最大程度的伤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从而遭到强烈反对,最终变法失败。

三:文学家

王安石将政治与文学创作做了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将艺术与政治结合,从而在文坛上添上了璀璨的一笔。王安石在诗歌,散文,词等方面均有涉猎,被人们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