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揭秘:一代骄后李凤娘为何会与宋朝四代帝王结

看到这个题目,有读者可能会纳闷,李凤娘真的这么牛?跟四个皇帝结怨,她还想不想混了?纳闷得好!一般来说,在皇权至上的年代里,跟帝王结怨,无异于自寻绝路。但时移势易,历史有的时候还真不爱跟你讲“一般”,时不时蹦出个“特殊”来,叫你云里雾里的找不着北。南宋光宗皇后李凤娘,就是一个让你找不着北的女人。

个人简介如下:李凤娘,安阳人,1144年生,父亲李道,官居庆远军节度使。其姿色艳丽,面相大贵,曾有道士皇甫坦看其面相,惊曰:“此女当母仪天下。”遂起名“凤娘”。1189年被立为光宗赵的皇后,干道四年生儿子赵扩,1200年病死。

从这个简历里看出门道来没有?赵炎看出几条来了。一,她是宋高宗的孙媳妇,宋孝宗的儿媳妇,宋光宗的老婆,宋宁宗的老妈,这有点像废话;二,她活了56岁,是病死的,不是因为跟皇帝结怨而被杀;三,她的成长环境有迷信做基础,性格养成娇宠蛮横,有恃无恐,不怕得罪皇帝;四,如果说她跟祖公公、公公,甚至和老公结怨,都可以理解,咋还跟儿子结怨呢?母子自己能有啥怨恨?我们就来仔细说说他们是如何结怨,又是如何自保的。

长舌如枪,欺高宗廉颇老矣。

按照古代的婚姻规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子女婚配的两个主要原则,也就是说,赵和李凤娘结婚,必须孝宗点头,再加上媒婆牵线搭桥,就可以了。可当时高宗还没死呢,于是乎,爷爷插手,这两原则就成狗屁了。

绍兴末年,那个会相面的皇甫坦受到高宗的召见,鼎力举荐李凤娘,说:“臣为陛下做媒来了,为陛下寻得个孙媳妇。”接着把李凤娘出生时的故事说得天花乱坠,高宗听信其言,遂聘为恭王赵之妃。道士当媒妁,爷爷来拍板,一段不伦不类的包办婚姻,就这样走上历史舞台。那么,孝宗同意不同意呢?根据史料显示,他不同意,但没得办法阻止,因为高宗对他有禅位之恩、养育之情,他不能也不敢背负一个忤逆的骂名。

在做恭王妃期间,李凤娘尚能安分守己。恭王被立为太子后,李凤娘开始暴露出骄横蛮悍、无事生非的本性。她不断在高宗、孝宗、太子三宫之间搬弄是非,到高宗那里埋怨孝宗为太子选的左右侍臣不好,在孝宗面前又诉说太子的长短。

看到李凤娘居然是这样的长舌妇,高宗开始后悔了,在与吴皇后的谈话中,他认为自己受了皇甫坦的蒙骗而撮合了这门亲事,当初实在是应该听听儿子的意见的。高宗廉颇老矣,吃不了几碗饭了,当年一怒之下杀妃子的“英雄气概”早被黑白无常给吸纳得差不多了,就凭这,李凤娘也不怕他了。

慢侮公婆,欺孝宗秉性仁厚。

常说婆媳关系不好相处,在宋孝宗家里,翁媳关系也颇为紧张,双方的矛盾到最后基本表面化了。

本来孝宗对儿子的这门亲事就不看好,再加上李凤娘又无后妃之德,所以,孝宗屡屡训斥她:“你应该学太上皇后(吴皇后)的贤德,若再插手太子事务,朕宁可废掉你!”孝宗的吓唬没有起到震慑作用,反而在李凤娘心中播下了怨恨的种子。

等到孝宗禅位,光宗登上大宝,李凤娘做了皇后,越发肆无忌惮,这种吓唬就更加无效。

一次家庭聚会,婆婆谢氏好言规劝李凤娘注意礼仪,她竟恼羞成怒:“我是官家的结发夫妻!”言外之意是讥讽谢氏由嫔妃册为中宫,在场的孝宗闻此勃然大怒,打算动真格的废了她,就招来大臣史浩商量,但史浩不同意,他认为光宗初立,此举会引起天下议论,不利于政局稳定,执意不从,废后之事只得作罢。孝宗废后的警告对李氏来说,时时如芒刺在背,矛盾开始激化。

为了保住凤冠,她想到两招,一是必须牢牢控制住丈夫光宗,使其疏远孝宗,一是让自己的儿子尽快当上太子。

不让丈夫跟人家老子见面,这怎么行?而且光宗还有病。孝宗不干了,就亲自过来看儿子,发现儿子满口呓语,不省人事,不禁又急又气,再次厉声训斥李凤娘:“你不好好照顾皇帝,以致他病成这样。万一皇帝有何不测,我就灭了你李家!”

李凤娘不怕孝宗的吓唬,是因为她洞悉了孝宗的性格特点,精明强干的外表里,藏着一颗仁孝宽厚的心,吓唬归吓唬,他最终不会狠下心来。在不久以后的一次宴会上,她当面向孝宗提出立儿子嘉王为储,孝宗沉吟不决,她竟然责问道:“我是你赵家正式聘来的,嘉王是我亲生的,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孝宗大怒,却拿她没办法,只好拂袖离席。

血色控制,欺光宗生性懦弱。

皇帝怕老婆,历史上有吗?许多人总认为唐高宗算一个,其实不对,李治并不怕武则天,而是爱其贤能,扬其才干而已,跟怕没关系。真正对老婆感到恐惧的皇帝,大概只有光宗一个。普通人怕老婆,可能还有几分爱意在里面,宋光宗则完全没有。

一次,光宗洗手时见端着洗脸盆的宫女双手细白,就色迷迷地盯着看,不料被李凤娘瞧在眼里。几天后,她派人送来一具食盒,光宗打开一看,里面装的竟是上次那个端盆宫女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