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揭秘:超级驴友徐霞客的旅游经费究竟从哪里来?自费?

导读:

除了借贷、马牌,让自己的名声发挥最大作用,也是徐霞客解决旅费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通过好友陈眉公介绍,在他入滇之后认识了昆明名士唐大来。唐大来和徐霞客很谈得来,不仅资助了他旅费,还为他写了不少介绍信,保证他在后面的旅程有人接待。这种一环套一环的朋友推荐,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续性。

上高中时候,我看过陈建功先生上世纪90年代初的小说《耍叉》。里面写到一个在五星级酒店看停车场的老头的困惑。老头发现总有背着大包的外国人和住店的外国人搭话,然后住店的外国人就给背包的外国人钱。后来老头打听出来,背包的是来中国旅游的,没钱,跟住店的要钱。老头奇怪,都敢出来旅游还不带钱,这是什么事情。要钱居然还有人给,这更没地方说理去。当年的我也不理解,这都是一帮什么人?放到现在就不新鲜了,只是穷游背包客而已。

当年的我不知道,明代我国就出了一位穷游的背包客。他常常独自旅行,或者只有一两个旅伴。他倡导徒步出行,喜欢细细慢品,拒绝走马观花,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说,余谓游不必骑,亦不必同,惟指示之功,胜于追逐。余之欲行者,正恐其同;其不欲同者,正虑其骑也。这个人是徐弘祖,我们更愿意称呼他为徐霞客。他写的《徐霞客游记》至今为人津津乐道。

说徐霞客是穷游背包客有根据吗?咱们看看他的朋友和他自己怎么说。

徐霞客祖上是江阴望族,他高曾祖还可称巨富,到他爷爷这辈家道已中落。其父徐有勉戮力创业,徐家家业又有所恢复。但这份家业是否多到可以让徐霞客从22岁开始出游到55岁,几十年旅行都不用考虑出行成本?笔者以为恐怕还到不了这个程度。

徐霞客友人晚明名士钱谦益在《徐霞客传》中写到,霞客力耕奉母。需要力耕的人,会有钱长期外出旅游吗?当然,钱谦益这力耕的说法可能有所夸张,但作为徐霞客的好友,也绝不可能毫无根据。再假使徐霞客年轻时有徐有勉留下的家底,但他几十年基本不事生产,热衷旅游,到他晚年这份家业也用得差不多了。当他用生命最后4年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壮游时,经济状况已经捉襟见肘。让我们通过《徐霞客游记》的记载,看看他是怎么解决这次出游的旅费问题。

51岁的徐霞客遇到了静闻和尚,和尚说他用舌血抄了一部《法华经》,要去云南鸡足山供奉,于是徐霞客便和他上路了。崇祯九年九月十九离家,当月三十入杭州。当日徐霞客记到:是日复借湛融师银十两,以益游资。出门仅11天就开始借钱,可见他的旅费有多少。但先不要感叹,让我们往后看,还有很多钱等着徐霞客去借。

崇祯十年,徐霞客旅途中遇到了一次大挫折——湘江遇盗。是年二月十一,徐霞客与静闻泛舟湘江,当晚盗寇来袭,徐霞客将行李抛入江中,赤身跳水逃走。强盗走后,徐霞客除了e发的一枚银耳挖,已经一无所有,只有用银耳挖和邻船戴某换了一套衣服,暂解燃眉之急。邻州客戴姓者,甚怜余,从身分里衣、单裤各一以畀余。余周身无一物,摸髻中犹存银耳挖一事,遂以酬之,匆匆问其姓名而别。只有衣服,旅行也没法继续。怎么办?借。

好在此处离衡阳城不远,那儿有徐的朋友金祥甫。二月十三,弃舟登岸直奔金家。徐霞客本想通过金借几十两银子度过难关,谁想金也没钱。于是一直住在金家想办法,其间还不忘出去玩了几趟。直到当月二十六,金某从互济会得银百余两,这才借给徐霞客二十两,代价是徐家20亩田的田租。是日忽阄一会。得百余金,予在寓知之,金难再辞,许假二十金,予以田租二十亩立券付之。至于后来金祥甫有没有拿到田租,就不得而知了。

有了这二十两,徐霞客又上路了。不幸的是静闻和尚因为这次惊吓,不久便病死了。徐霞客焚化了静闻,决心一定要把骨灰带到鸡足山。

旅途中并不总是不顺,当年十月在广西,徐霞客得到了一个好东西,帮了他大忙。十月初十,中军唐玉屏给了徐霞客一块马牌,以马牌相畀。马牌是什么?马牌是明代军事人员给驿站出示的信物。我国历代都有邮驿制度,驿站要负责供应传递邮件的人员、军事人员以及部分官吏的食宿和出行工具。在徐霞客生活的明朝,驿站负责重要官员及有军事任务人员的食宿、出行。在明初驿站管理非常严格,非军事人员使用驿站是重罪。到晚明各种制度都有所松弛,但徐霞客这种自费旅游人员,一样无权动用驿站资源。可是有了马牌,徐霞客就变身成了任务在身的政府公务员。

此后的一段时间,徐霞客利用马牌解决了食宿问题。沿途驿站开始为他征用民夫抬轿子,吃饭也有人供应。这个过程中,有民夫不愿为他服务,出现了种种状况。十月二十五,徐霞客来到一个山村,村民为了躲他都逃到山里。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这个人还被他追得爬到房梁上。徐霞客强迫他下来,为自己搬行李。之后又勒令一位老妇人为自己做饭。抓到一个跛子为自己寻找抬夫。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十二月他进入南宁。

除了借贷、马牌,让自己的名声发挥最大作用,也是徐霞客解决旅费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通过好友陈眉公介绍,在他入滇之后认识了昆明名士唐大来。唐大来和徐霞客很谈得来,不仅资助了他旅费,还为他写了不少介绍信,保证他在后面的旅程有人接待。这种一环套一环的朋友推荐,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徐霞客旅行的可持续性。

这种帮助一直延续到他旅行的最后一站鸡足山。在鸡足山徐霞客全身发疹块,两足俱废,由仰慕他的丽江木土官资助路费并派人护送回家,归家半年后死去。如果没有木土官,徐霞客恐怕要客死他乡。

能想到这么多办法,坚持旅行不辍,徐霞客算得上穷游界的楷模了。现在社会发达,人出行比古时不知便利了多少。选择背包穷游的人也不在少数,据说也颇有些人要做当代徐霞客。这固然是很好的,但我想徐霞客除了作为旅行家,还有一点极可贵。徐霞客事母至孝,年轻时不经母亲许可不出游,出游也会如期回来,不让母亲惦记。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当我们去实现自我,向下一个目的地进发时,也该尽到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起码不要让父母担心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