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心理阴暗的独夫帮闲
也许是出于对儒家学说某些缺陷的失望,比如过于看重人情,讲求尊卑,又崇尚德治,对法制并不怎么信仰。又比如,儒家的大佬孔夫子就主张“亲亲相隐”, 亲人之间有了违法乱纪的事,要相互包庇,不能揭发。在司法实践上,儒家的经典《周礼》又明目张胆地搞出个“八辟”制,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成“八议”,成为 正式的法律条文。何谓“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亲,皇亲国戚、龙子龙孙;故,皇帝的故旧、朋友;贤,所谓的社会贤达; 能,有点歪才怪才的人;功,为王朝效过犬马之劳的人;贵,三品以上的官员和有一品爵位的人;勤,皇帝比较勤快的爪牙狗腿;宾,王朝的贵客,一般是指被尊为 国宾的前朝国君的后裔。“议”就是讲情面,这八类人犯了罪违了法,法律基本管不着,怎么处理皇帝说了算。一般来说,这八类人哪个不是皇帝最铁的奴才?皇帝 老儿当然明白,保护他们,就是保护自己统治的根基,要想江山坐稳,还得靠这帮人撑场子。所以,所谓的处理,大都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大不了把正省部 级待遇降为副省部级,或者暂时带薪休假个一年半载,待到舆论关注降低、民愤渐渐淡去时,再让他们换个位子复出。不少人,包括一些所谓的学者,把清扫这些历 史的丑恶的希望寄托于儒家的对立面法家,对于集法家学术思想之大成的韩非,充满了崇敬之情。动不动就把他搬出来赞美一番,仿佛连自己的小命都保不了的韩非 是民族的希望,“指引着人民前进的方向”。而深谙法家学说精髓的统治者,又往往喜欢以孔夫子做面子,拿韩非充里子,玩“外儒内法”的政治把戏。如果足够无 耻,还可以一把撕掉面子,再“踏上一脚,使永世不得翻身”,直接内衣外穿,公开为韩非唱赞歌。总之,生前倒霉的韩非,死后不久其实已经暗暗走红。时至今 日,在一帮真傻的学者和装傻的政客们的推动下,更是大有由暗红转成明红之势。其实,早有远见卓识的学者指出:法家决不等于法制,他们只不过是一帮没有人 性、没有良知的独裁者的帮闲!韩非虽然求为帮闲而不得,还断送了小命,其实,他还真可算得上法家的代表人物。> > 一、韩非其人> > 韩非是战国末期人,《史记》说他是韩国的“诸公子”。所谓“诸公子”,就是韩王不继承王位的儿子,也不一定是庶出。王位只有一个,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只 有正妻所生的老大才有资格。哪怕他是傻子,只要不死,也轮不到别人。那些不能继承王位的儿子,即是诸公子。韩非是韩国的诸公子,但史书未明确记载他是哪位 韩王的儿子。他有口吃的毛病,不善言谈,从小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也就是商鞅、申不害等前辈法家学说的总称)。但喜欢法家那一套东西的韩非却与李斯一 起,拜在了当时的大儒荀卿门下,跟随荀卿学习治国之道。现在看起来几乎不可理解,韩非既然喜欢法家学说,为何拜大儒荀卿为师?其实也没什么难以理解的,在 那时,教育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有这么多的学校、专业供你选择。你喜欢法家,但不一定能碰上出色的法家学者,商鞅、申不害都不与韩非同时代,而荀卿是那个时 代最杰出的学者,在大师云集的稷下学宫“最为老师”,三次充当祭酒,能拜在荀卿门下,就像现在考取北大、清华一样荣耀。> > 韩非与李斯是 同学,成绩比李斯强多了,连李斯自己都认为比不上他,这其实也为他埋下了祸根。因为李斯这人,是个典型的下三滥,他本是上蔡(今河南上蔡)的一个破落户, 早年在楚国做过小吏。有一次上厕所时,看到一只老鼠,见到人和狗就吓得东躲西藏。后来进入官仓,又见到一只老鼠,安享官仓的粮食却无忧无惧。这么一比较, 李斯不禁大有感慨:同是老鼠,命运却天差地别,还不是因为它们所选择的安身立命之所不同么?从此,李斯人生开悟,发愤图强,誓要做一只从容在太仓里偷吃的 硕鼠。在傍上了秦始皇这位主子以后,李斯开始对儒家反攻倒算,不仅不许别人学习儒家经典,连在一起谈谈《诗》、《书》都要杀头,还把儒家经典一把火给烧了 个精光,亲手策划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大浩劫。经他这么一烧,中国上古的文化典籍基本给毁得差不多了,直到现在,人们连《尚书》到底有多少篇也还没有搞 清楚。当然,这是后话。> > 韩非虽贵为韩国诸公子,但并不得志。专制政治的铁律:越是亲人越防得严。此时的韩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不 谋夕。强大的秦国已显现出横扫六合、席卷天下的雄心和实力,在关东六国中,韩国不但最为弱小,而且还和秦国接壤,更重要的一点是,秦国一旦兼并韩国,就拦 腰切断了劲敌楚国和赵、魏的联系,合纵再难成气候,而秦国则可以分割包围、各个击破。所以,韩国成为强秦进攻的首要目标。在秦国的进攻下,韩国土地不断遭 到蚕食鲸吞,国势日益危亡。韩非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不断地给韩王上疏,出谋划策,可韩王就是不理他这茬。在这一时期,忧心忡忡的韩非对韩国的国内“国 际”形势进行了深入的观察研究,这对他学术思想的形成至关重要,他的《孤愤》、《五蠹》、《说林》、《说难》、《内储》、《外储》等名篇均写作于此时。> > 公平地说,韩非对韩国政治弊端的揭批还是很深刻的,他所提出的一些补救主张也还算得上对症下药。比如,他深感韩国统治者昏庸无能,政治腐败,无耻的知识 分子不顾良知,卖身投靠权贵,摇唇鼓舌,消解国家政令的推行;信口雌黄的纵横家为满足自己的野心,成为挟持国家的政治买办;亡命之徒和游侠依附于权贵,成 为他们的走狗和打手;而富商巨贾则与权贵相互勾结,瓜分社会财富。这五类人和权贵阶层狼狈为奸,形成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联合起来将政府绑架,使政府 沦为维护他们集团私利的工具。整个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兵无斗志,民心溃散。韩非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五类人乃是国家的蠹虫,提出要对既得利益集团痛加 裁抑,“除此五蠹之民”,挽回人心,加强军队战斗力。这些观点,非常深刻,非常具有针对性。> > 韩非通过深入观察韩国政治的种种弊端,总 结出46种亡国的征兆,指出一个国家只要有其中的一种情况,就存在亡国的可能性。这46种亡国之征兆,其中不少还是很有见地的。这里略举数例。比如“国小 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这里的“国”,相当于今天的政府,“家”,也就是权贵们的小圈子。一旦政府被既得利益集团劫持,沦为他们掠夺老百姓土 地、压榨老百姓血汗的工具,必然为老百姓唾弃。失去了民心的政府,就像被蛀虫蛀空的大树,表面看来似乎枝繁叶茂,一派盛世景象,但经不起风雨。一遇到风 雨,必然飘摇。乌合之众的既得利益集团马上就会对他们曾经利用过、玩弄过的政府弃如敝屣,纷纷携款外逃,作鸟兽散。剩下已成为老百姓眼中钉肉中刺的政府面 对人民海啸般的讨伐,其结果也只有轰然倒塌!所以,只要“国小家大”这种局面形成,国破家亡的惨烈结局迟早都会到来,这是历史的铁律。再比如“简法禁而务 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简法禁”就是轻视法规制度建设,平治天下不重视规范化管理,抛弃法治,幻想依靠个人的小聪明小权谋走捷径,把自己当 成救世主。无数的历史证明,这是最愚蠢的做法。“封内”,通俗点讲就是国内,“封”是指边境。治国首要的目标是理顺国内的各种利益,协调好各种关系,做足 强筋健骨的功夫,然后再于“国际”外交上用心,争取好的“国际”环境,这样国家才会长治久安。如果对内鱼肉人民、专横暴虐,把工夫都用在对外作秀上,以掩 饰自己的暴政,讨取强邻的欢心,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政府,总有一天要陷入到内外交困的境地,并最终完蛋。再比如,“喜淫辞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 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治国要拿出真能耐,管用的招数。这就要求统治者胸中要富有韬略,能够提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针政策,文件讲话要 富有实践性和可执行性,能够指导实际行动。如果夸夸其谈,口若悬河,文件讲话全是正确的空话大话,不切实用,就等于对社会顽疾开不出药到病除之方,只能像 《红楼梦》里的王道士“王一贴”胡诌的“疗妒方”,吃了固然无害,甚至对身体还多少有点作用,至于治病救人,则远远谈不上。这样,小病耽误成大病,最终难 逃呜呼哀哉!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www.)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