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扬州隋炀帝墓考古获重大发现:萧后冠饰藏有棉花

昨天下午,本报与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等共同策划的扬博大讲堂在扬州双博馆报告厅举办第12讲,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讲解隋炀帝墓的发掘与初步研究。

曾有两个水塘,可能与隋炀帝夫妇有关

对于隋炀帝墓和萧后墓在扬州曹庄被发现,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束家平称,这是配合基本建设的抢救性发掘。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位于邗江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组,墓葬所在地称为后头山,原地势较高。

在走访调查过程中,让考古人员感到奇怪的是,当地没有流传有关隋炀帝墓的传说。走访时听说,在隋炀帝墓和萧后墓所在地附近,曾有两个水塘,西侧的水塘被人们称为明塘,东侧的水塘则称为焦塘。这两个水塘的位置,不禁使人们想到这两座墓的位置——隋炀帝墓在西侧,萧后墓在东侧,而且,隋炀帝被人称为明帝,此外,焦和萧音相近,这两个水塘是不是有故事呢?束家平表示,考古工作是严谨的科学工作,他们也在研究。

第三座砖室墓,和萧后墓是同一时期的

隋炀帝墓和萧后墓所在的土墩是人工堆砌的。束家平称,通过发掘推断隋炀帝墓的营造方式为:先在生土上挖浅穴、修砖室,在修砖室的同时堆筑夯土,并在堆筑夯土时预留墓道,下葬封门后,再在墓道内填土,最后封土形成土墩。整个墓葬的营造应为一个完整过程,夯土紧贴墓室砖壁。土墩与墓葬的营造为典型的南方高等级墓葬做法。而萧后墓是开挖土墩后下葬的,也符合史料记载。

虽然在隋炀帝墓周边的工作范围内已经考古发掘了10多座古墓葬,但是,只发现一座与隋炀帝墓和萧后墓有关系的。在隋炀帝墓葬的西北约80米的地方,发现一座残存的砖室墓,只出土少量的文物。这座砖室墓的形制和萧后墓的形制、墓砖的纹饰也很像。出土的灰陶碎片,特别是陶罐口部和萧后墓里的很像,我们推测第三座砖室墓和萧后墓是同一时期的。

经过考古勘探与发掘,在已工作范围内没有发现陵垣、神道、兆沟等陵园迹象。

萧后冠饰有新发现,出土的唐代棉花罕见

隋炀帝墓和萧后墓一共清理出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400余件套。束家平表示,萧后冠饰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进行实验室考古后,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萧后冠饰已清理约三分之二,出土大小铜钗12件、铜香炉1个、铜灯1个、额托1个、博鬓2个、花朵若干以及其他残片,饰件有水滴形、荷花形等多种造型。

除了铜香炉和铜灯,铜钗、额托、博鬓、花朵等实验室考古清理出来的这些文物都应该是冠饰的构件。初步研究表明,萧后冠饰的制作工艺包括锤揲、掐丝、镶嵌、珠化、鎏金、抛光、錾刻等,构件复杂程度、工艺精美程度远超想象。此外,又有新发现,束家平称,铜钗断裂处露出疑似棉花的填充物,经显微观察及红外光谱分析即是棉花。根据sem图像清晰显示,铜钗中棉的显微特征与现代棉一致,束家平认为,这在考古学上有重大意义:目前出土的唐代棉花极为罕见,萧后冠饰内棉花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填补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