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 圣人归天
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去狩猎,叔孙氏的家臣(chú)商猎获了一个怪兽,麇(jūn)的身子牛的尾巴,头上有角,没人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就派人来 问孔子,孔子赶了过去一看说这是麒麟。细看麒麟的角,上面还有母亲系上去的绣绂。可是麒麟已经死了。孔子十分伤感。面向苍天哀叹道:难道我奉行的大道要绝 了吗?我的生命要终结了吗?他让弟子埋葬了麒麟。现在巨野故城东十里有个土台,长宽各有四十多步,民间叫做获麟堆,就是当年埋葬麒麟的地方。孔子在这里抚 琴悲歌:> > “明王作兮麟凤游,今非昔时欲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孔子预感自己的生命已快走到尽头,从此和学生整理《鲁史》,综合了自鲁 隐公元年到鲁哀公猎获麒麟这一年,共二百四十二年的史事,写成《春秋》一书。从此中华文明史上有了《经》、《书》、《礼》、《乐》、《易》、《春秋》这六 部民族文明的瑰宝。> > 孔子病了,子贡来探望他,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散步,看到了子贡孔子问道: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随后又自己唱 道:泰山要塌了!梁柱要折了!哲人要凋谢了!并落下了眼泪。接着又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采纳和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了棺木停放在东 台阶,周人死了棺木停放在西台阶,殷人死了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中间。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中间受人祭奠。我也本来就是殷族的后人哪。> > 七天以后,孔子去世了。> > 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哲人、儒学儒教的创始人,在以自己的创造留给了后人以宝贵的精神遗产之后,去了他该去的地方。他伟大的思想永在,“圣人”的美誉永存!> > 孔子生活在社会变革的过度期,他终生致力于综合、提炼、推行一个民族应该具有的道德理念,而且矢志不移地坚持它,传播它,想得到社会的认可,却一直没有能达到目的。> > 问题出在哪?出在载体上,一种思想的传播和接纳,需要一个能为世人所接受的载体,孔子找到了这个载体,那就是“礼”!可是在当时,社会进步中人们要破坏 的意识形态表现之一,就是礼,孔子却要以礼为载体去承载民族道德理念,因此难以被世人,尤其是统治者所接受。所以虽然孔子到处宣传,但世人接受的是他的道 德观念,否定的是他复礼复古的做法,他也就难免四处碰壁。> > 他的后世门徒解决了这个问题。弟子们对他的思想取其精华编成了《伦语》,让 世人更集中、更真切地体会到了孔子的思想,认同感提高了,接受程度也就提高了,儒教以倡导教育的方式把这种思想代代传袭,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在人 们心中道德的内涵定位了,而且通过教育教学使之无法消磨;汉代董仲舒说服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道德理念成了统治者的精神工具,成为了权 力的一个部分,从此成了正统思想,使它有了强制性和政治地位;宋代朱熹、程颐、程颢则把这种思想进一步抽象化,修正成了纯度更高的道德理念;明代王阳明又 进一步发扬光大,也就使儒家思想在政治上扎深了根,民间就更枝繁叶茂。应该说:是孔圣人出了个题目,做成了框架,他的弟子代代相传代代努力,找到了让统治 者和平民百姓都能接受的支点和方法,加之思想的更新进步使之更具有了时代性,这样的思想,再施以权力的认同,教育的铺展,代代的修正,不兴盛是不可能的。> > 相比之下,道教也不差,影响力也不弱,之所以不能像儒教之盛,就是它的载体较之儒教太抽象了,没有权力化、大众化、动态化。所以儒教成功了。道教也成功了,但较之儒教的普遍性就逊色得多了。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www.)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上一篇:项羽巨鹿之战英勇作战过程
- 下一篇:秦二世胡亥:喜怒无常缘于极度的自卑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