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坚信自己的暴政是以德治国?
汉代时,有个超级聪明的大学问家,叫贾谊。他写了篇文章《
过秦论
》,标题的意思是说:讨论一下大秦帝国所犯的严重错误――之所以研究已经灭亡的王朝治政得失,是以史为鉴,警示来者,避免重蹈覆辙而已古史理论学者告诉我们,就是秦帝国的政策没有依据时代变化而调整。以前,征伐天下时,难免要役使民众,劳力天下。但等到六合尽扫,四海归一时,就应该相应的调整政策,由战时管制向民生经济转变。
秦帝国至少有两次大的时机,可以调整政策,稳定民心。一次是六国灭、四海一的始皇帝时代。另一次是始皇死,二世继的时候。
但遗憾的是,秦帝国却放弃了这两次机会。
何以如此呢?
答案说出来会吓你跳起来――就是因为,秦帝国太讲究以德治国了!
在老早以前的史学研究中,对秦帝国的治政风格,评论起来就一个字:暴!
所谓暴秦是也。
但这是史学家的观点,不是
秦始皇
的。秦始皇认为,他德性深厚,恩泽天下。证据就是――秦始皇平灭六国之后,就成了一名勤快的好驴友,他行经天下,巡游四方。每到一处,就征召石匠,为他刻碑。碑文上,往往开头就称:诵功德、诵皇帝功德、称成功圣德,又或是立石刻颂秦德……总之,在秦始皇所下令刻的碑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儿,就是个德字。如秦始皇琅邪刻石,德字就出现了四次。
也就是说,秦始皇对自己的评价,与史学家完全相反。史学家称其暴,而秦始皇则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才是圣帝大德。
双方观点完全相反,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再研析秦国的暴政思想史,就会惊讶的发现:实际上秦国人比东方六国更关注于对“德”的研究,秦国历史上绝不会少于三次,进行过大规模的“德学”理论基础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