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齐国第三十二任君王---齐康公吕贷(春秋战国)

  在位起讫:公元前404年-公元前379年。

  生卒年:公元前455-公元前379年。

  出生地: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立都: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

  年号:(丁丑,公元前404年)。

  吕贷,姓吕名贷,谥号为齐康公。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第三十二任君王。他的祖父是齐国第三十任王吕骜,他的父亲是齐国第三十一任王吕积。

  齐宣公五十一年(丙子,公元前405年),在位51年的齐宣公死,其儿子吕贷继承王位,为齐康公。齐康公在位时,当时的时期是春秋向战国转折时代,各路诸侯相继自立为王,他是春秋战国时期曹国齐国姜氏政权体系中最后一名国君,即“姜齐”时代的最后一个齐国国君。

  齐康公十四年(庚寅,公元前391年),沉溺于酒色,不理政事齐康公被田成子的曾孙田和废为庶人。

  齐康公十九年(乙未,公元前386年),田和又放逐齐康公于海滨,只给一座城做食邑,以便供给对其祖先的祭祀。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周天子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

  齐侯剡五年(壬寅,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享年76岁。姜氏齐国历史就此结束,田氏完全取代了姜氏的政权,不过仍然保留‘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据《史记》载,齐国田和篡夺姜姓王位,齐康公姜贷被放逐到芝罘岛附近。齐康公死后,子孙将其葬于夹河下游公鸡岛,后迁葬芝罘山顶(今芝罘岛老爷山顶),俗称康王墓,至今尚存。

  有关康公与其拗拧儿斗气的故事在张店炒米一带家喻户晓,久传不衰。还有一段名谣流传至今:“康公的后代拗拧种,让他往西他往东,叫他撵鸡他撞钟,终生听爹一句话,将爹葬在高山顶”的坊间俚语。

  传说康公只有一个儿子,但这个儿子行为怪僻,生性倔犟。康公有生之年,他叫儿子往西走,儿子必定往东去。父子之间,总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齐康公被田和废为庶民之后,居住在现炒米山风景区桃花山附近。为了重新燃起“姜齐”东山再起的希望之梦,康公生前周游列国,遍请各路风水大师为自己选择百年之后的皇陵,最终选择了“秀丽之山数扇锦屏遮阳主,幽阳淄水一条玉带束梁王”闻名的之太平岭(即现在的围子山)阳坡之下一处宝地(今齐孝陵)作为百年之后的福地。为了实现百年之后能够安葬在自己选择理想皇陵的愿望,康公生前挖空了心思,想方设法把拗拧儿子带到自己所选择的陵园前,煞有介事地指着北面的太平岭山巅峰对儿子说:我死后你就把我葬在那山顶上吧,让我与这高山永世共存!齐康公指山为葬的本意,是企盼儿子依然如故地反其道而行之,能把自己葬在太平岭向阳的山坡之下。

  世事难料,人算不如天算。康公去世之后,齐康公那位拗拧儿子心想,自己一辈子没有听过老子的话,现在老子不在了,就听他一次话吧,一反常态地遵从他老子的所谓临终遗嘱,真的把康公葬在了山顶上,成为流传千年的笑谈故事,而齐康公的意愿却成了千古的缺憾。太平岭因安葬齐康公(王)改名为康王山,当地百姓因齐康公之子在康公的后事安排上听从了老子的话,认作彰显了忠孝,故将康王山改名为齐孝陵。

  注:太平岭,康王山,围子山是同一个山峰,围子山是因明朝炒米村在康王山上修建了城墙而得名,目前此山称为围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