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隋朝的帝王丧葬

开皇元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朝。八年之后,隋灭掉了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近四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为中国的封建文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陵寝制度的复兴与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在仁寿年间,太子杨广在泰宝殿弑父即位,然后葬隋文帝于泰陵。史书上说泰陵"高五丈,周数百步",这说明隋朝已经恢复了秦汉时期"封土为陵"的规则。后来宇文化及等人在扬州煽动卫士数万人攻入江都宫。隋炀帝被迫自缢身亡,由他身边的宫人草草埋葬在吴公台(离江都县大约有二公里),后来改葬在雷塘(在江都县的北面),"陵土仅高七点八尺,周二三亩许"。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仅有二世,前后不到四十年,文帝和炀帝又都死与非命,所以在陵寝制度上,隋朝虽然恢复了秦汉封土为陵的规则,但是在营建规模上还远远比不上秦汉陵寝那样高大宏伟。隋文帝泰陵隋文帝阳坚是华阴(今天的陕西)人。北周的时候承袭父爵,当上了隋国公。他的女儿是北周宣帝的皇后。静帝年幼便即了位,他任丞相,于是总揽了朝政,被封为隋王。后来他废静帝自立,建立了隋朝,年号是开皇。

他用了九年的时间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隋文帝在位一共二十多年,开基立业,在政治上比较有所作为,在历史上称为"开皇之治"。他推行均田制,创立了科举制度,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唐代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死后与皇后合葬泰陵,同坟异穴。隋文帝的陵被称为泰陵,大约在今天的陕西省扶风县城附近。它南面靠近一个小村镇,东面就是杨陵火车站。所以如果你想实地探访一下泰陵是比较便利的。站在泰陵前,你的目光越过渭河,可以看到巍峨的终南山。静观泰陵,你可以发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它显得益发古老而沧桑。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陵墓顶部是平坦的长方形,而陵冢的底部和四周已经被挖去了很多,想来是历代盗墓者所为。陵园的建筑早已经毁废,现在地面的遗存物也已经难以找到了。按照史书的记载,这里应该建有高耸的阕楼。从陵冢往南是一座清代石碑,大约高三米,碑上刻着"隋文帝泰陵"五个清晰的大字,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阮所书。往泰陵东南走,在不远的陵角和陵东两块高地上,还有当年隋文帝庙的遗迹。今天俗称"祭祀坛"。原祀庙的垣墙建筑早已经毁掉,现在只能够看到残砖碎瓦了。但是我们不难设想,当初祀庙的规模是多么地宏大。从这里还能看到阕楼的遗迹。就是在这些残砖碎瓦中,历史学家发现了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文饰和形制。比较多的是莲花状的方砖。

方砖中央是浮雕的莲花图案,角边饰以蔓草,四周刻着连珠纹,非常美观大方。特别的,这里还发现了一枚残破的、以菩萨形象为文饰的瓦当。它的正面用弦纹和连珠纹组成一个心形,中心端坐着一尊双手合十、结迦跌坐的菩萨。据说这种直接以菩萨为文饰的瓦当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隋炀帝陵隋炀帝陵,在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北雷塘村。雷塘,又称为"雷坡",相传吴王曾经在这里建造钓鱼台。南朝的时候,这里园林山水,亭台楼榭,是江南胜迹。宋代以后,这里湮灭无存,只剩下炀帝孤冢一座,老百姓称为"皇墓墩"。后世的人做诗讽刺隋炀帝说:帝业兴亡世几重,风流尤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原生归架六龙。隋炀帝杨广,是杨坚之子。他十三岁就被封为晋王,拜拄国。隋讨伐陈的时候,他是行军元帅,驻镇扬州。后来他弑父即位。即位之后他贪图奢靡,开了通济渠,便于自己坐龙舟游玩。他三下扬州,整天杯不离手,纸醉金迷。他的住所都用金玉装饰,金碧辉煌。他还热中建造宫殿,劳民伤财,致使国力亏空,民不聊生。后来宇文华及攻入江都宫,隋炀帝怕杀头碎尸于是自缢而死。清代的时候曾经重修了炀帝陵。陵墓的前面有阮沅所立的碑石,上面清晰地写着"隋炀帝陵"四个大字。隋炀帝在歌舞和美酒中把江山断送了,引起后代多少文人的感慨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