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汤和为何能活到最后?汤和的墓在哪里?汤和死后葬在哪?

汤和为何能活到最后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大明王朝从此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在我国历史上,皇帝杀忠臣的事似乎是家常便饭,成为了万人之上后,就开始担心曾经的左膀右臂会不会想要分走半壁江山。平时爱猜忌,性格又刻薄的朱元璋更是将这一举措发挥到了极致,为了巩固龙椅、为了保护朱家王朝的利益。

汤和像

朱元璋可以说费尽心思,用尽阴谋,杀人无数,曾经一同浴血奋战过的开国元勋几乎都惨遭杀害,唯有汤和获得幸免,汤和和朱元璋从童年时期就开始为打天下一同努力,可以说朱元璋的明朝大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和汤和有关,汤和作为开国大臣,和朱元璋走得最近,对国内现状也了解的最清楚,是不是因为太了解,所以汤和找到了一线生机,获得安享晚年的机会呢。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34位开国功臣,只有4位免于杀身之祸,朱元璋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诛杀功臣最多的一位帝王。然而,汤和依旧找到了一条出路,这和他平时的心思缜密,为人老实,对帝王尽心尽责是分不开的。早在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汤和就对其毕恭毕敬,对朱元璋的话更是言听计从,从不反驳,当然这是建立在朱元璋决策果断,深得下属信任的基础上,不然也不可能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元朝灭亡后,汤和更是第一个主动交出兵权的将领,朱元璋在当时就把汤和随自己的威胁降到了最低,并且给了汤和一份特殊的安心。在朝中的地位提升,加之平常的察言观色,汤和意识到年岁渐大的朱元璋已经无效顾及军权,也开始意识到自己也将要尽力历朝历代臣子的必经之路,便主动退出历史舞台,像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旨在告诉太祖自己功成后绝不争功,根不会威胁到王权,自己只想做个凡夫俗子,体验一把平凡子弟的宁静罢了。就算不问朝政,汤和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不被朱元璋监视着,他就整天游山玩水,也不结交地方朋友,一股与朝廷脱轨的洒脱,朱元璋对此大为放心,加之先前汤和的表现,这一前一后,让朱元璋绝对的放心,汤和重病的时候,朱元璋还亲自前往探望。可以说汤和成为落网之鱼除了一定的运气成分,何其自身的一系列表现是密不可分的。

汤和怎么死的

寿终正寝的汤和也许是朱元璋手下最幸运的,我们知道朱元璋晚期开始大杀功臣,明朝开国功臣中几乎无人幸免,唯独信国公汤七十岁高龄而逝。那么汤和是怎么死的呢。

汤和告老还乡

我们知道,在洪武二十一年,汤和选择了告老还乡,告别了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官僚生活,也告别了他和朱元璋那份长存已久的情谊,退隐的生活固然美好,没有后顾之忧的汤和享受了人生暮年应该有的平静生活,功成名就后很难有人可以放下这样一份向往,去寻找一种别样的释怀,但是汤和做到了,他没有留恋官场生涯的福利,也许是上场打仗的将领所体会不到的一种感受,亦或是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已无心再顾及官位高低、全是高低。

但毕竟年事已高,1390年的正月初一,在到京师给朱元璋的路上,汤和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想着返回故乡后好好调理,但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1394年,汤和病重到不能站立,觐见朱元璋的时候也已经不能回答,只能不停的叩首来表示感谢。洪武二十八年夏天,汤和病逝,享年七十岁,一个人穷尽一生能获得安稳的晚年也许是对这位功臣最好的回报。在汤和死后,死孙为其修建了汤和庙、汤氏祠以此来纪念这位明朝开国将臣。2006年汤和墓被重修,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响着当代的年轻人,警示他们做人的谦卑与不慕荣华富贵。

汤和墓

汤和墓汤和古迹园坐落在蚌埠市的东郊曹山上,此乃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给大将汤和的。墓室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足以见得朱元璋对汤和的重视程度,墓室由大型砖石构成,整个结构给人一种恢宏大气的感觉,不愧为明朝开国功臣之墓,期间透出的庄严气息令人折服,仿佛能感受到汤和将军挥斥方遒、浴血奋战的盛状。也许是不想打扰汤和将军这里的布局感受不到战场的硝烟,和厮杀,似乎在这里只能体会平静,只能见证汤和将军的一件件功勋。

汤和墓

墓前排列着的石雕粗狂而流畅,形态各异,这是为守护汤和而修建的吗,还是说想要说明,在这里躺着的是一位足以被历史铭记的人的标志吗。

如今的汤和墓,被蚌埠市当作风景名胜,每年吸引着过往的游客,无论是慕名而来,还是带着尊敬而来,汤和墓的庄严,都让人们肃然起敬,这是他追随朱元璋数十年,立下战功最好的写照。

古墓往南几步有大殿一间,古朴巍峨,就像一块崛起的巨石,大殿坐北朝南,正上方有白底黑字祭祀牌位,上书明东瓯襄武王汤和灵位。整座大殿于1984年开始整修,经过七年的紧张施工,汤和墓享堂重修工程竣工。

汤和墓是大型的单券式砖石结构,整个墓室凿山而建,前门两侧依稀可见山体大石,1973年文物工作者发觉该墓时,有一件大型青花带盖瓷罐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如今这里已成了蚌埠市的龙湖八景之一,受到广大命中喜欢,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