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慈禧年轻时有多风骚?是如何在畸形之恋中满足欲望的?

一个曾经辉煌的王朝,在她的手里走向最后的没落;两个少年天子,被她玩弄于股掌之间,形同虚设。嗜权如命的慈禧,何以能够在男人统治的世界里纵横捭阖,掌控大清王朝近半个世纪?《百家讲坛》主讲人隋丽娟教授洗去了慈禧脸上的层层油彩,她讲述的不仅是一个“政治人物”,更是作为妻子、母亲和女人的慈禧。

慈禧容貌到底有多漂亮?

慈禧没有高贵的血统,没有显赫的门第,但她有美色。她是凭借着在一场名为“选秀”的选美“大赛”胜出后,被选入宫的。

慈禧究竟美到什么程度?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宫人以我为美”,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我们现在可以零星见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画像,即使从今天的审美角度来看,慈禧依然可以称之为端庄。有两个女人曾经在慈禧晚年与她有过近距离的接触:一位是德龄,因通晓外文而成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她对慈禧的容貌评价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风姿绰约、明媚鲜明的少女,这是宫中人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

另一位是美国女画家卡尔,1904年8月进入清朝宫廷为慈禧太后画像,与慈禧朝夕相处九个月之久,将自己的亲见亲历,记录于《慈禧写照记》中。在书中她写道:“我看眼前这位皇太后,乃是一位极美丽极和善的妇人,猜度其年龄,至多不过四十岁(其实慈禧已年近七旬),而且其性情佳丽姣好,使人一见便生喜悦之情。”“慈禧太后身体各部分极为相称,美丽的面容,与其柔嫩修美的手、苗条的身材和乌黑光亮的头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相得益彰……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

然而后宫佳丽,个个优秀,哪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美女,皇帝身处其中,移情别恋、见异思迁是常有的事。对于慈禧来说,维护与巩固皇帝的专宠,还需要具备别人无法替代的潜质。其中,慈禧有一项后宫嫔妃们无人能抵的能力――能读写汉文,这在当时的满族妇女中是极其可贵的。因此,慈禧是宫中嫔妃中的既能掌握满语又能读写汉语的“双语”模范。

教子亲手挑选的伴读成伴游

慈禧对同治帝的严格要求,并没有使他充分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反而使他性格中形成了对母亲极强的逆反心理,到宫中戒律的范围外去寻求冒险和刺激。有两个人在这个时期对同治帝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个人是恭亲王的长子载。管理皇帝学习事物的惠亲王去世以后,奕祥、奕询两个伴读也结束了与皇帝共同的学习生活,随后由慈禧指派恭亲王的长子载伴同治帝读书。慈禧只看到了载聪敏、开朗的性格特点,可她有所不知的是载的生活放荡不羁,章台走马,无一不精。慈禧精挑细选的“伴读”,最终成为同治帝的“伴游”。

另一个是翰林院侍读王庆祺。王庆祺,顺天人,生长在京师,是世家子弟。王庆祺是个“美丰仪”的男人,“工度曲,擅长谄媚之术。初值南书房,帝爱之,授以五品官加二品衔,毓庆宫(应为弘德殿)行走,宠冠同侪,无与伦比。”王庆祺的学问应该不错,因为能以翰林侍读的身份入值弘德殿――同治帝学习的地方,足以说明。他的貌美丰仪,他的擅长谄媚,对于涉世不深的同治帝来说,自然多了几许诱惑。在他的引导下,同治帝竟然与王庆祺同卧起,保持着极其暧昧的关系。

舐犊将痘神娘娘供到养心殿

当慈禧在得知同治帝生病,且患病症状是发烧出疹,慈禧忧心如焚。经过一夜的观察,次日,同治帝开始明显地表现出出疹症状:“疹形透出,挟杂瘟痘”,“颗粒透出”,由此御医判断,同治帝感染了天花。

慈禧不敢怠慢,一面吩咐御医全力诊治,一面依照祖上传下的规矩,谨慎照做,唯恐出现疏忽和纰漏,对儿子闯过天花这一关不利。

首先,供送痘神。慈禧命令将同治帝发病以来就供奉的痘神娘娘迎供到养心殿来,宫内到处铺上红地毯、红对联,营造出一片喜气,期望痘神娘娘早点将撒下的天花收回。供奉三天以后,又举行了隆重的仪式,恭送痘神娘娘于大清门外,用纸扎的龙船、金银玉帛举火焚烧,使痘神娘娘在飞腾的烈焰中升天而去,希望由此带走同治帝满身的水痘,平安渡过劫难。

其次,祈求祖先神灵。慈禧和慈安一起到供奉祖先的景山寿皇殿――这里从乾隆时期规定作为奉祀“神御”的殿堂,祈求祖先神灵赐福,保佑儿子平安无事。

此后,同治帝不断出现痘粒,并开始收浆结痂脱落,似乎一切正朝着慈禧期盼的方向发展。然而,十一月二十日以后,同治帝病情突然恶化,他开始出现毒疮,而且毒疮在腰部溃烂如洞,流脓不断,疼痛不止,面颊肿硬,口喷臭气。“湿毒流聚腰间,红肿溃破流脓水。……痘后余毒湿盛”。之后,虽然“痘痂俱落,而腰间溃孔,左右臀部溃孔……”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同治帝“六脉已绝”,病逝于养心殿东暖阁。母亲慈禧失去了自己的儿子。

陵墓不甘心与慈安同等级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中,依慈禧的身份、地位,理应稍逊慈安一筹,在陵寝规制上也会有所体现,这样才能体现等级差别。然而,鉴于慈禧的特殊身份,本来设计的陵墓无论在规制与质量上都与慈安难分伯仲,她本应心满意足。但是,慈禧并不满足,无限膨胀的自大心理与无法遏制的贪欲,使她不能甘心于与慈安比肩。既然在葬位的选择上必须屈于慈安之后,就要在陵寝的建筑与装饰上超过慈安,以显示她的与众不同。

慈禧陵的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结束。重建后的隆恩殿与东西配殿,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即使是与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慈禧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

据清宫档案《大行太皇太后升遐纪事档》记载,慈禧生前先后向金井中放了六批珍宝。而下葬时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他的心腹太监李莲英亲自参加了慈禧棺中葬宝的仪式。据他和侄子所著的《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一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二十七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玉石骏马八尊,玉石十八罗汉,共计七百多件。安葬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二千二百块填棺。而按“内务府簿册”载,殓入棺中的珠宝玉器无论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极为惊人,几乎是一个“珠宝玉器大全”。

由于在她死后十九年,她的“万年吉地”被军阀孙殿英炸开,不但尸骨尽遭暴露、羞辱,随葬的奇珍异宝也被洗劫一空。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老佛爷”,只留下孤独的荒冢任后人评说。

慈禧的幸与不幸

作为一个女人,慈禧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运在于她获得了那个时代女人难以得到的地位。慈禧并非出身于世代簪缨、钟鸣鼎食的显贵之家,她不过是当时一个中级旗籍官员的女儿。若不是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凭着选秀的偶然机遇,进入紫禁城,从而为她搭建了扭转乾坤的政治平台,她的命运与千千万万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别?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钻营,从贵人到嫔,又靠着幸运地生下了咸丰帝惟一的皇子,从而“母以子贵”,被晋封为妃、贵妃,直到皇太后,并藉此“垂帘听政”四十七年。

慈禧又是不幸的,她的不幸在于作为妻子和母亲,她青年丧夫,中年丧子。虽然她拥有至上的权力,使无数王公大臣匍匐在脚下顶礼膜拜,却无法得到一个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欢女爱,也无法获取一个正常的母亲所拥有的儿女绕膝、含饴弄孙的幸福。我们很难想象她是如何在被高高宫墙所围筑的禁宫中,孤独地度过那漫长的日日夜夜。

光绪十六年(1890年)新年刚过,慈禧太后怀着沉痛的心情,以光绪帝的名义追封故去的科尔沁贝勒那尔苏为亲王。要说权力,此时55岁的慈禧太后已经成为大清王朝的第一人,无数达官显贵匍匐在她脚下,竭尽阿谀奉承之事,光绪帝几乎是个傀儡。然而作为女人,慈禧太后是不幸的,26岁时丈夫咸丰皇帝就先去了。在漫长而寂寞的岁月中,她与男人周旋、斗争,越来越像男人一样的生活、做事,她主宰着整个中国,却失去了普通女人的幸福和情感。

然而,感情的死水在沉寂了多年后,却被一个蒙古青年掀起一阵涟漪。

1888年,那是个初春的日子,慈禧太后和往常一样在御花园里散步,光绪帝也按照习惯来请安。一切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规矩。突然光绪帝身后一个神采飞扬、容貌清秀的卫士引起了慈禧的注意。这个人就是那尔苏。他是赫赫有名的忠亲王僧格林沁的孙子。

僧格林沁是清朝后期一位忠诚勇敢的蒙古亲王,为清王朝平定太平天国、捻军都取得了杰出的功劳,自己也在镇压捻军的战斗中殒命。清廷对僧格林沁后代子孙都非常厚待。僧格林沁的长子伯彦讷谟祜不但继承了其父的王位,还担任御前大臣等职,位高权重,当时就有“伯半朝”之说。那尔苏是伯彦讷谟祜的长子,自小生活在北京,因为文武双全,神形俊朗,首先被光绪帝看中,选为自己的贴身侍卫。

从这次偶遇开始,慈禧太后死寂的心开始萌动,她对那尔苏一见倾心。此时的慈禧太后已是站在了权力的巅峰,只要是她想要的东西都能得到,那尔苏就是她需要的。慈禧太后当时已经五十出头,但她仍然具有出众的女性魅力。

人靠衣装,慈禧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她可以拥有中国最奢华的衣着来增加自己的光彩。德龄在她的《清宫两年记》中曾记载:“太后穿的黄缎袍上绣满了大朵的红牡丹,珠宝挂满了太后的冕,两旁各有珠花,左边有一串珠络,中央有一只最纯粹的美玉制成的凤。绣袍外面是披肩由三千五百粒珍珠做成,粒粒如鸟卵般大,又圆又光,而且都是一样的颜色和大小,边缘又镶嵌着美玉和璎珞。此外,太后还戴着两幅珠镯,一副玉镯和几只宝石戒指,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英寸长的金护指,左手两个指头上戴着同样长的玉护指。鞋上也有璎珞,中间镶着各色的宝石。”

更重要的是,能在咸丰帝众多的妃子中脱颖而出,证明慈禧本来就是一个美女,即使年纪大了,仍然具有迷人的风情。1903年来华的一位给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师是这样回忆的:“慈禧的头与肩的比例协调,身材匀称的恰到好处。手非常之美,小而优雅,面部构造和谐准确,精致的额头上方乌黑的头发平伏着分成两半,眉毛弯尔细长,神采奕奕的黑眼睛十分整齐地嵌在脸上,鼻子高高的,宽宽地垂直于前额,嘴虽稍大,但仍然很美,两片灵活的红唇在坚毅的白牙之上分开时,会使她的笑产生一种罕见的魅力。要不是我知道她已年近69岁,我会把她看成保养的很好的40岁的女性。”而那尔苏初见慈禧,要比这个美国人早近二十年。

两个年龄身份相差悬殊的男女迅速陷入了情感的漩涡。清朝宫廷的众多规矩阻碍重重,热恋中情人的每一秒分离,都是度日如年。为了更多见到自己的情郎,慈禧太后先是将那尔苏晋升为内大臣,找各种理由,让他更容易出入宫禁。比如北京地区长时间不下雨,慈禧太后便让那尔苏到自己居住的清漪园龙神祠求雨。雨来了,还让那尔苏回来还愿。可是,这样的“公事”实在太少。如何能更多的厮守,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聪明的大太监李莲英明白慈禧太后相思的苦痛,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他对外宣称太后为了滋养身子,必须喝北京玉泉山的水,每天夜里,李莲英带着几个太监亲自押水进宫,将两个大水箱送入慈禧的寝宫,一个水箱是水,另一个水箱里藏着那尔苏。李莲英是慈禧身边的第一号红人,宫廷的侍卫也不敢太认真检查,于是慈禧太后和她年轻的情人可以夜夜相逢。虽然慑于慈禧太后的权力,没人敢说什么,可是天长日久,这样重磅的风流韵事很快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去,一时间北京满城风雨。

那尔苏的父亲伯彦讷谟祜也听到了风声。他也发现自己的儿子以宫廷值班为名,经常晚上不在家,早就心有疑惑,可事情毕竟太过令人震惊,他不敢相信。后来有一次他去觐见慈禧太后,看见那尔苏居然与慈禧坐在一起喝酒,伯彦讷谟祜才明白,那些传言原来是真的,恐惧开始包围着他。

伯彦讷谟祜的家族代代与爱新觉罗皇族联姻,僧格林沁的养母是道光帝的亲姐姐,僧格林沁就是咸丰帝名义上的表哥,慈禧太后则是僧格林沁的表嫂,是那尔苏的祖辈,这样有悖伦理国法的畸恋,如果继续发展,整个家族难免大祸临头。

1900年初,恰好临近新年,惊惧中的伯彦讷谟祜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请求慈禧给那尔苏三个月的假期,好让他陪同自己回科尔沁草原祭祀僧格林沁等祖先。虽然不舍,但慈禧无法拒绝这样正当的理由,只得放那尔苏去了。回乡后,伯彦讷谟祜以整个家族的安危逼迫那尔苏自杀,于是那尔苏纵情打猎三天之后,在僧格林沁的墓前,掰断了慈禧太后亲手送给他的金镯子,一半扔向北京情人的方向,一半自己吞下自杀,时年35岁。

慈禧在短暂的欢愉之后,情感再次陷入无边的沉痛。掌握权力的代价,就是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真正拥有一个普通女子的平凡感情。

为了纪念自己的情人,慈禧太后追赐那尔苏亲王爵位。一年后伯彦讷谟祜亲王也神秘去世,据说是慈禧太后为那尔苏报仇,毒死了他。

这段暧昧的宫廷秘闻,自然不会出现在正史之中。我们只能凭着正史中关于那尔苏生平的简单叙述,以及科尔沁草原与北京等处的传说,加上《内蒙古文史资料》、《安康县文史资料》中的记载,还原出这样一个故事。但在正史之中,确实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印证这段感情大抵真的存在过。在《清德宗实录》中明确记载,那尔苏去世后被追封为亲王,这样的待遇在清朝非常少见,且不符合规制。清廷爵位封赏非常严格,甚至是福康安这样文治武功都有卓异成就,甚至传言是乾隆帝私生子的人,死后也仅被追封为“嘉勇郡王”。而那尔苏,尺寸之功未立,生前爵位只是贝勒,却被莫名其妙的连越两级追封为无限尊荣的亲王,不得不令人生疑。或许连慈禧太后也感觉有些不妥,在追封御旨的最后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嗣后不得援以为例”。

此外,按照常理,世袭罔替的亲王,如果长子先于父王去世,要由亲王的其他儿子继承王位。那尔苏先亡,伯彦讷谟祜的博多勒噶台亲王爵位,本该由他的另一个儿子温都苏继承,却被那尔苏的儿子阿穆尔灵圭直接继承,着实有悖常理。

或许,这些是慈禧对情人唯一能做的补偿。

慈禧26岁守寡,在之后的生命中,历经前朝后宫的权谋争斗、丧子之痛、国难威逼,很难称得上有什么真正“幸福”的时光。自她垂帘听政起,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从未停止对这个女人情感生活的猜测,从太监李莲英等、到权臣荣禄、甚至饭店伙计还有“歪果仁”,几乎毫无根据,却都演绎得栩栩如生,让慈禧呈现出一副被权、欲扭曲的面容。但爬梳正史,唯一能看出端倪的一段感情,却是和这个毫无功勋、羽翼未丰的蒙古青年。这个故事里的慈禧,少了一些恣意妄为,更多的是努力挣扎后的无奈。毕竟,她连爱人的性命都无法保全。

为何即便成为了权力巅峰上的女人,但是,爱情对她来说也只是一场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