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范蠡西施泛舟太湖 你未曾见过 晚霞凝聚下的太湖之美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笠泽,一直以来被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太湖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她的秀丽风景、富饶沃土上,更在于她背后的人文故事、历史传说,这些赋予了太湖更深沉的魅力。

在黎明时分,太阳露出了脸,射出万道光芒,哺育着大地,万物笑开颜。

待日落时分,那一抹晚霞,便默默地,凝聚了一天的精华,在夜之将至时,迸发出所有的能量,把美尽情释放。

被齐天大圣打落凡间的银盘

太湖把周围纵横交织的江、河、溪、渎,与大小湖荡串连起来,滋养江南,那太湖的水是哪里来的呢?

相传王母娘娘做寿,玉皇大帝抬去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后来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孙悟空大闹天宫,这只大银盆,也被他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从天上落下,跌到地上,化作三万六千顷的湖。由于此湖是从天而降,人们将“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化作一点,成了“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

喜欢晚霞,爱它的色彩,浓郁,如陈酿的美酒;爱它的气势,层层叠叠,如排山倒海般恢宏。

范蠡情系西施泛舟于太湖

春秋末期,范蠡为辅佐勾践打败吴国,物色美女送给夫差,就这样,西施和郑旦被选中送到吴国。但在这过程中,范蠡与西施产生了感情,并私订终身。

在晋朝孔晔的《会稽记》中说,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乃西施当年纱石。“纱”就是“浣”。

不过在明朝梁辰鱼写的剧本《浣纱记》里,就变成了范蠡游春到萝,在溪边遇浣纱女西施,一见钟情。

公元前473年越国败吴,实现了复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他急流勇退,离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

范蠡与西施的结局,最早出现于《越绝书》:“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当然,不管实际如何,都表达了人们对于“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喜欢晚霞,爱它的色彩,浓郁,如陈酿的美酒;爱它的气势,层层叠叠,如排山倒海般恢宏。

孝子寒冬破冰下湖捉鱼

太湖中有一种奇怪的鱼——半爿鱼。它宽如手掌,但只有半个脑袋一只眼睛,没有椎骨肋刺,浑身透明,可以看见五脏。更稀奇的是,鱼身的一面只有一层簿皮,另一面却是雪白的肉。

关于这种鱼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一年寒冬,孝顺的儿子为母亲在太湖破冰抓鱼,好不容易捉到一条鱼。准备杀鱼时,只见这条鱼双眼流泪,像是在哀求放了它。儿子心生动容,他把鱼剖成两半,一半是留着五脏六肺的,一半光是肉。他把有内脏的一半,放进湖里,那半片鱼竟然摇摇摆摆的游走了。母亲喝了鱼汤,病情好转。后来,渔民们发现太湖里多了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鱼,大家得知这个故事后,就把这种鱼称作“孝子鱼”。直到今天,太湖里还有这种鱼!

不争不张扬,是人的品性。有人在功成名就之后,选择了隐退,因为深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时静坐,呷一口清茗,心便会安宁;有时静坐,阅一本书,思绪便会理清;有时静坐,聆听一曲高山流水,心便会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