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第18节 臣定君位

桓公回了国,因为管仲功高,就从伯氏的采邑中强拨出三百户给管仲,算做给管仲的奖赏。赏是赏了,管仲也受了,但却给管仲的后人埋下了一个隐患。
   前面说了,桓公派吕隰朋去周王室报告逼楚臣贡的情况。周惠王很礼貌地接待了他,吕隰朋是个做事有能力有远见有根基的人,见完了惠王,又请求见一下世子, 惠王一听这个请求马上就显出了不高兴的样子。但又不好不让见,就让次子和世子一起出来相见。吕隰朋偷眼观察惠王,惠王脸上显露出一种仓皇的神色。
  吕隰朋从周回来,对桓公说:周王室要出现内乱。
  桓公就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呢?
   吕隰朋说:周王的长子姬郑,是先皇后姜氏生的,已经明确了太子的储君地位。姜后死了以后,次妃陈妫(guī)得宠,已继为王后。她生的儿子名叫姬带,姬 带善于趋炎附势,周王很喜欢他,叫他“太叔”。就有废世子立姬带为太子的想法。我看他神色仓皇,可能就是这事在心里做怪。周如果内乱生变,主公您是盟主, 倒是不可不利用这个机会扬名。
  桓公就召见管仲,问他这事怎么应对。管仲说:我有个办法可以安定周室。
  桓公急忙问他:什么办法?
  管仲答道:世子的地位已经有危险了,而且世子在朝中势力孤单,主公可以给天子写一份报告,就说“诸侯愿见世子,请世子出见诸侯”,世子一和诸侯见面,君臣的名份就定了,天子再想废立就难了。
  桓公说:好办法。
   就派使者通知各国诸侯,明年的夏季在首止(今河南省睢suī县东南)会面。同时派吕隰朋到周王室,向周惠王请求:诸侯商议请求会见太子,重申尊重周天子 的誓盟。周惠王不想让世子和诸侯见面,但齐国势力太过强大,不好不听。况且齐侯所提的要求理由正当也没法拒绝,也就只好答应。
  吕隰朋回来一报告,桓公在春天就派妫敬仲先到了首止,修建宫殿等待世子的来到。
   到了夏季的五月,齐、宋、鲁、陈、卫、郑、许、曹这八国诸侯汇集在首止,世子姬郑驾临和诸侯相会。姬郑想以宾主之礼相见,桓公那能同意吗?坚持以君臣之 礼相见,并私下和世子说了这次约见的目的,就是要稳固世子的政治地位,防止太叔借助父母之爱夺了太子之位。世子自然感激不尽。姬郑就这么住下了,世子不 走,诸侯也不回,每天各国轮番进献酒食,犒劳从行人员,让世子充分感受到了享受尊重的快慰。
  世子觉得总这么着也不行,会误了各国的 事,就请诸侯们回国,自己也回周。齐桓公对世子说:我们留你滞留在这里并不是为娱乐,而是有意拖延时间,让周王感觉到世子在这里非常受诸侯的尊重和爱戴。 一切都是为了巩固世子的地位。而且明确告诉他:我们也就在这里避暑了,等秋天凉爽了你再回周,我们也在那时各回各国。
  周王一看世子总 不回来,知道这是齐侯有意安排的,心里很不高兴。再加上姬带和陈妫王后天天在身旁诽议,这娘俩越说惠王心里就越对世子不满。找到太宰周公说:齐侯虽然以王 命统领诸侯去伐了楚,但实际上楚国并没有受什么损失,而且楚也不是心服,这才几年,楚的态度和朝贡的物品都已经大不如从前,我没看出楚在哪些方面已经顺 遂。现在齐国制服不了楚国,却长期在首止拥留世子消耗时日,这是想把我放在什么地位对待。我想请太宰给郑伯通个信,让郑伯弃齐从楚,努力勤事王室,不要辜 负了我的希望。
  周公说:大王!您要知道,楚能服从周王室那是齐侯努力的结果,大王怎么可以抛开可以信赖的伯舅亲情,而去相信和依赖一贯言而无信的蛮夷呢?
  惠王说:郑伯在这几位诸侯中,是和周较亲近心里又对齐有怨气的,只有让他离开,诸侯才能散去,总这样下去,谁能保证齐侯没有别的打算。我的主意已经打定了,太宰你不用强调你的理由,就照着我的话去做就行了。
   太宰不好再说什么,就带着惠王的密信让人快速地送给了郑伯。信封得很严,写的是什么内容太宰周公也不知道。郑伯接了信拆开一看,内容是:世子违背父命, 培植私党,不堪再为储君。我的想法能承继大位的应该是次子姬带。叔父如果能舍弃齐国而去支持楚国与齐争霸,共同辅佐姬带,我愿意将国事委托给您!
  郑伯高兴地说,我的先祖武公、庄公,都是周的卿士,领袖诸侯,何等威风。后来中断了反而要依附他人,就是厉公后来虽然有扶佐王位的功劳也没受过重用。现在天子这么相信我,如果能秉周政,上可光宗耀祖,外可立威诸侯,这是天大的好事,我怎么可以不做呢?
  郑文公这时忘了一件事,那就是举鼎之心人人都有,之所以有人举得起来有人举不起来,是因为身板不一样。你有那个心还得有那个力。
  郑国大夫孔叔头脑比较清醒,进言说:齐国因为我们的原因,才发兵攻楚,现在我们如果叛齐附楚,有违德义。况且拥戴世子是主持天下大义,主公不应该叛诸侯而听信周王所说的。
  郑伯坚持道:跟着霸主走不如跟着天子走,况且天子根本不喜欢世子,我又何必去忠于他呢?
  孔叔说:周王室的传继制度,传嫡传长。当年幽王喜欢伯服,桓王喜欢子克,庄王喜欢子颓,都因为人心不服最后是身先死事无成,这些事您也不是不知道。主公如果不惟大义是从,不是也要重覆当年辅臣之辙吗?那时悔之晚矣!
  大夫申侯说:天子的命令,谁敢违逆?如果听了齐的不听天子的,就是违背了王命。我们现在离去,诸侯们就会起疑心,猜想我们为什么会离去,结盟也就不一定成。就周王室来说,太子有外党,太叔有内党,谁胜谁败都不是定数,不如回去,以观其变。
  郑文公听了申侯的话,就说国内有急事,不辞而别。
  齐桓公帮助了申侯这个德行不全的人,今天又吃了他的亏,所以说缺德的人,眼里心里没有公义,只有利益。
  齐桓公听到郑文公逃会背盟的报告,那简直是火冒三丈,就要拥世子去讨伐郑国。管仲说道:郑和周相距最近,这一定是王室有人引诱他。一国的去留不应该阻碍行盟的大计,等结了盟再收拾他也不晚。不可以因为他影响了会盟的日期,否则其他多数诸侯国会怪我们无信。
  桓公就在首止设了盟坛,齐、宋、鲁、陈、卫、许、曹,七国歃(shà)血为盟。誓词明确:凡是入盟的,同心协力共扶王储,匡扶王室,有背盟者,人神共讨。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