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是个怎样的人 介之推与重耳-人生的无奈
老早读过《介之推与重耳》这篇文章,只觉人谋人实在一个利字了得,同患难可以,同富贵不行。今日之夫妻,贫贱时可吵可闹但可同命,而一旦富贵,不吵不闹却不同命;今日之公司,股东可在弱小时同患难,一旦做大则各分东西。再读下文:
历史上功成身退的谋臣,最著名的恐怕要数范蠡和张良。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复国后,为避
免鸟尽弓藏的宿命,悄然隐退,改姓埋名,成了陶朱公。文种走慢一步,果然被勾践赐死
。张良辅佐刘邦统一天下后,急流勇退,遁形于江湖。有人推断,张良隐居避祸的地方便
是现在的旅游胜地张家界。萧何尽管没有引退,但为避免刘邦猜忌,广置田产,故意把自
己弄得像个贪婪之臣。
晋公子重耳,成为晋文公后,褒赏有功之臣。起先,重耳亡命天涯时,饥渴困顿。介之推
知道重耳做惯了公子哥儿,口味高,万般无奈之下,悄悄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煮成汤
端给重耳吃,还骗他是鸟肉。重耳知道了真相后,打心眼里感激。按理,介之推是重耳的
患难之臣,应当得到一等奖赏。但介之推却躲在家里,编织鞋履,侍奉老母亲。邻人解张
,看见城门上的寻赏文告,便来告诉介之推,鼓动他去领赏。介之推听罢,笑而不答。
老母在厨房听到解张带来的消息,便对介之推说:你辛苦效劳十九年,并把自己的肉都割
下来给人吃,功劳自不待言,即使你不想做官,去领些粮食来充饥,不也比织履更强吗?
介之推很诚恳的说:尽管自己有功,但耻于贪功,宁愿一辈子织履,平平安安侍奉母亲。
老母对此很赞赏,说:“汝能为廉士,吾岂不能为廉士之母?”于是,母子俩经过一番商
议,当即起程,隐居于绵山之中。
解张把介之推的情况报告了朝廷,晋文公知道后,深感不安。决定带上大队人马,由解张
引路,亲自访求介之推。绵山绵延,草木繁盛,一连找了几天,仍不见介之推踪迹,重耳
渐渐有些不快,便对解张说:介之推难道这么恨我吗?我听说他是个孝子,如果在绵山四
面燃起大火,介之推一定会背着他娘逃出来。这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山火熄灭后,重
耳又派人四处察看,发现介之推母子相抱,活活烧死在一棵大树下面。重耳看见这情形,
流泪不止,便下令将介之推母子厚葬与绵山之下,并立祠纪念。
对于介之推的做法,历来褒贬不一。个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