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扁鹊见齐桓公》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满分网 满分5

材料一: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桓公”是谁?(2分)材料一说到“管仲相桓公”,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4分)

(2)在桓公之后称霸的国家中,哪一国与桓公称霸的途径是相同的?给你什么启示?(4分)

 

[初中历史]

歌谣中的历史(8分)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的形式,可以生动地重温和再现历史。下面是网上下载的两段历史歌谣:

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歌谣一中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歌谣二中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措施?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条措施(4分)

(3)材料中体现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初中历史]

歌谣中的历史(8分)

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其中通过编写历史歌谣的形式,可以生动地重温和再现历史。下面是网上下载的两段历史歌谣:

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在吟咏品味之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歌谣一中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标志事件是什么?(2分)

(2)歌谣二中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遭到旧贵族反对的是哪一条措施?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哪一条措施(4分)

(3)材料中体现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初中语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服衣冠(早晨)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没有)

C.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D.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与徐公孰美/孰视之 B.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门庭若市

C.皆以美于徐公/皆朝于齐 D. 臣之妻私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启示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B.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C. 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D.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认为邹忌比徐公美,但三人的语气有所不同。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17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乙】曹沫(即曹刿)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③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②柯:地名。③图:反复考虑。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肉食者鄙 鄙 (2)小大之狱 狱

(3)以勇力事鲁庄公以 (4)既盟于坛上 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3.用“/”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停顿一处)(2分)

(1)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

(2)以勇力事鲁庄公。

4.①【甲】文曹刿认为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1分)

②结合【乙】文具体语句,说说文章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曹刿形象的。(4分)

5.【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2分)

 

[初中语文]

阅读古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节选自《公输》)

1.解释下面划线字的含义。(4分)

①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

②义不杀少而杀众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3.甲乙两文有关论战的文字,各自表明了曹刿和墨子的政治主张,请用简练的语言说明。(2分)

曹刿:

墨子:

4.甲乙两文都涉及到战争,在甲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乙文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了攻打宋国的决定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