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郑和下西洋除了有政治目标外,还有非常明显的经济目标

一般人重视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标,强调郑和船队的目标是建文帝和扬威域外。而对郑和下西洋的经济目标,则重视不够,甚至是完全忽略。事实上,郑和船队下西洋的经济目标也是非常明显的。

现在研究经济的人,往往比较重视黄金和白银。郑和船队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没有带回大量的黄金白银,所以他们认为郑和下西洋,在经济是是完全失败的。但是,郑和下西洋,却带回了另外一种东西:香料。在后来西方殖民者到处搜寻金银的地方,郑和拼命搜寻香料。而这些香料,给明朝政府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天然香料的产地是特定的。对于这些产地之外的地方,香料资源非常有限,有些甚至非常名贵,是否拥有氤氲的生活氛围往往是区分皇亲贵族与平民百姓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西方世界而言,香料也是改善基本生活的重要物资。无论哪个朝代对于香料都有巨大的需求,明朝社会也不例外,其用香的名目与数量甚至过之前代。

有时为了某一种香料,朝廷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寻找。龙涎香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香料,宫中所用香料中又以龙涎香为最佳,但库藏不多,寻找多年都不可能买到,最后还是使者在海外购到,其价格昂贵惊人。《星槎胜览》载:苏门答剌国的龙涎香官秤一两,用彼国金钱十二个,一斤该金钱一百九十二个,准中国铜钱四万九十文。嘉靖四十二年四月和八月,福建抚臣两次进献龙涎香只有八两与五两。进献量的单位都是以两来计,恐怕当时全中国的龙涎香也就这么多。为了得到香料,永乐帝还曾命令交趾以苏木、沉、速、安息诸香代租赋。

香料在当时成为价可比金银的硬通货,很多人专门收藏保值,钱宁被籍没时,在其家中搜出了胡椒数千石。

而郑和下西洋,就获得了大量的香料。在能够交易得到的地方,郑和就进行交易。

跟随郑和出使西洋的马欢等人著书记载郑和与当地的香料交易。郑和船队所到达的东南亚、印度洋沿岸、东非诸国在历史上均是香料产地,如印尼马鲁古群岛即称香料群岛,索马里素以香料之角著称,西亚、红海、波斯湾一带则是古代闻名于世的盛产香料之地,有的更是某一种香料的特产地。如:占城国的伽蓝香(沉香的一种) ,惟此国一大山出产,天下再无出处;旧港国的金银香,中国与他国皆不出;柯枝国土无他产,只出胡椒,人多置园圃种椒为业;苏门答剌国胡椒广产。香料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支柱,它们非常欢迎郑和船队到来与之进行贸易。当时明朝在海外进行的香料交易主要以物物交换的形式进行,史载西洋交易,多用广货易回胡椒等物,其贵细者往往满舶,若暹罗产苏木、地闷产檀香,其余香货各国皆有之。西洋诸国对明朝出产的陶瓷、丝绸、钱币等,都极喜爱,郑和利用下西洋之官船,载运这些货品到海外,在返程中,郑和官船又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紧缺的香料、染料、宝石、象牙和珍奇异兽等,获利丰厚。

在当地经济落后,无法交易的地方,郑和就指挥部队,亲自开采。

从马欢、费信等人的记载来看,当时西洋很多国家或地区还处于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阶段,缺乏科学的生产工具,不知发掘自然资源的商品价值,郑和只得带着随从入山采香。例如:与满剌加国接境的九洲山属于雨水充沛、林木茂盛的热带雨林地区,是产沉香、黄熟香的胜地,但此地居民还处于靠渔猎采集为生的原始社会,山中土人不知这些香料的真正价值《,星槎胜览》记载:永乐七年,正使太监郑和等,差官兵入山采香,得茎有八九尺长者、八九尺大者六株,香清味远,黑花细纹,其实罕哉! 番人张目吐舌,悉皆称赞天兵之神,蛟龙走,兔虎奔也。

那么,郑和带回来了多少香料呢?谁也无法统计,只知道在明朝的财政体系中,这些香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明宪宗实录》卷八载:天顺八年八月甲辰,赏京卫官军方荣等,胡椒一千二百四十四斤,以造裕陵工完也;《明仁宗实录》卷二载:永乐二十二年(1424) 九月乙酉,赐汉王高煦、赵王高燧各胡椒五千斤、苏木五千斤; 赐晋王济胡椒、苏木各三千斤《明仁宗洪熙实录》卷二中载:赏旗军校尉将军力士等胡椒一斤苏木二斤,监生生员吏典知印人才天文生医士胡椒一斤,苏木二斤,城厢百姓、僧道、匠人、乐工、厨子等并各衙皂隶膳夫人等胡椒一斤,苏木一斤,甚而外地在京听选及营造的校军并各主府校尉人等各胡椒一斤,苏木二斤,朝贡公差在京的生员吏典胡椒一斤;《武宗实录》卷六载:弘治十八年(1505) 冬十月壬戌,赐隶王沉香片、脑木香、檀香诸药,在显示皇恩浩荡的同时,这种以物代钞的赏赐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家的财政压力。

因香料贮备量太大,朝廷以俸禄的形式将香料分配给官员也长期存在过。史载,自永乐二十年(1422) 至二十二年(1424) ,文武官员的俸钞已俱折支胡椒、苏木,规定春夏折钞,秋冬则苏木、胡椒,五品以上折支十之七,以下则十之六。到宣德九年(1434) 又具体规定,京师文武官俸米以胡椒、苏木折钞,胡椒每斤准钞100 贯,苏木每斤准钞50 贯,南北二京官各于南北京库发给。正统元年(1436) 再把配给范围由两京文武官员扩大到包括北直隶卫所官军,甚至广东、广西的部分官员,折俸每岁半支钞,半支胡椒、苏木。这种以香料折俸禄的形式,不仅减轻了国库压力,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时的货币贬值,对抑制通货膨胀有所帮助。参考前面太监钱宁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明朝相当长时期内,香料事实上是能够起到货币的作用的。明朝从对外贸易中虽然没有得到大量白银,但是得到大量香料,在金融和支持财政方面,作用应该是很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