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现代高考PK古代科举,同样是人生中重要的考试,古代科举更加严苛

今有高考,古有科举,同为人生中重要的考试,古代科举可比现在高考要严苛多了。明朝的科举相比较以前,更为国家所重视,这一点从每次录取的人数上就得以体现。科举扩招,人人都想当官,便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

明朝的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取得秀才称号的读书人参加的考试,是省一级的统考,三年一次。乡试通过的,则获得举人称号,也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至于什么时候,又有什么官职,那就不好说了,基本上都是候补,意思就是说你等着吧,有空位置我们会找你的。

好了,现在你已经是举人了,那么你可以一边复习一边赶路,在明年二月上京赶考参加会试了。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全国参加会试的举人在京城汇聚。朝廷将在这些人当中选出三百人左右,这些人就是贡生。

讲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的考场环境了。当时是没有我们如今这么明亮宽敞的教室的,而是在一个叫贡院的地方建了上万间单间以供考生考试。考生经过搜身后,每人发三根蜡烛,就走进了这个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1.6m*1.3m*2.6m)的单间里准备考试了。自此开始,一直到考试结束,吃饭睡觉答题等所有的事都要在这了,这个连腿的伸不舒坦的地方,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熬到殿试,你差不多算是熬出头了,参加了殿试,你就有机会可以亲眼见到皇帝的龙颜,还有个同进士出身保底。殿试在会试同年的三月,考生自然是这些贡生,考官就是皇帝本人,考试的内容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皇帝会根据考生的表现划分三个档次,分别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只有三人,赐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的第一名皆称传胪。进士榜用黄纸书写,也称金榜,故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接下来讲一讲什么是连中三元。乡试第一名叫做解元,会试第一名叫做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合成三元。而连中三元则是无数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朝思暮想也想得到的称号。连中三元的意思就是你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于一身,先考了你们省的第一,又考了全国第一,然后在殿试上又被皇帝青睐有加,认为你就是第一名。这个困难程度,简直是难于上青天,导致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中,也只出现了两个,分别是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铬。

最后,我们来说科举考什么,它不像高考考这么多科,它只考你写文章的本事,当然不会是让你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这么简单,它要你写的是八股文。那么什么是八股文呢,首先全文要分成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其次每一个观点都要遵循“高考宝典”──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去拟,最后在文章后四个部分,要分四段,每段必须有两段对偶排比句……格式要求非常严格,可谓“戴着镣铐跳舞”。

除此之外,考题数量也非常巨大。以明朝乡试为例,乡试分为三场。第一场,七篇论文;第二场,一篇政论、五篇判词和一篇公文;第三场,五篇时政评论。在如此恶劣的考试环境下,要写如此多的文章,那考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更是意志。夜色袭人,你点着孤灯,望着明月,心中怀着报国的理想,铺纸蘸墨,用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妙笔生花的文章,是很不容易的。

无论什么时候,考试都是选拔人才最主流也是最公平的一种方式。2018年的高考也已经画上了句号,在这里祝愿你们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去到向往的大学,遇见要遇见的人,所有付出所有的汗水,都将变成未来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