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率30万大军反叛清廷,只因一个愚蠢的举动 最终功败垂成
1673年11月,吴三桂诛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掳”口号,起兵反叛清廷。
当时的清廷皇帝是自诩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那一年,康熙19岁,吴三桂并没有把这个“乳臭未干”的皇帝放在眼里。因此,吴三桂起兵后,很快控制了云贵川以及湖南的一部分。吴三桂在全国的党羽部将又纷纷响应,局势一度对吴三桂相当有利。
我们都知道,吴三桂是清朝山海关总兵。明朝覆灭之际,吴三桂引狼入室,将清军放进关内。其后,又“矢忠新朝”,为清廷效犬马之劳,竭力绞杀李自成、张献忠等反清力量,不遗余力斩杀朱明后裔,还残杀永历皇帝朱由榔。
由此,人们对吴三桂深恶痛绝,给他烙上了“汉奸”的烙印。
不过,此次吴三桂起兵,人们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清廷做过一次统计,吴三桂起兵后,各省布政使以下文官中,就有523人投靠吴三桂。由此可见,许多汉人官员,并不因吴三桂杀害永历皇帝一事而介怀。
事实上,后来镇压吴三桂主力部队,如张勇的甘肃绿营和赵良栋的宁夏绿营,其核心力量还是原来明朝边防军。所以,吴三桂起兵后,胜多负少,战绩骄人。有理由相信,只要吴保持这种势头,假以时日,还是很有可能将清廷赶出关外的。
事实上,当时还真有清廷的皇族亲贵动了逃回老家的念头。这也不能说他们胆小如鼠。实在是他们太了解自己的实力了,只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康熙帝坚决应战,并非真的有把握能灭掉三藩之乱,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搏一把的心态。
然而形式大好的吴三桂,吴三桂称帝了。此举一出,哗然一片,举国震惊。这也是导致其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
1678年,就在吴三桂起兵的第5年,时年66岁的吴三桂自知时日不多,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
因为在这之前,吴三桂一直打着“共举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的旗号,这一称帝,就扯掉遮羞布,说明吴三桂起兵,还是为了他的个人私欲。这样一来,因为“兴明讨虏”口号啸聚而来的部将,自然就人心涣散,各自为战了。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这仗还怎么打?几年下来,康熙帝从容整合军政力量,依次扫灭各地反清力量。
1681年,清军攻陷昆明,三藩之乱终告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