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何无外戚
明朝是在元代“法纪荡然”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各项制度“立纲陈纪,法体汉、唐,略加增减,亦参与之典”,后妃制度自不例外。
被撕掉的牛皮书 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由太祖钦定,其相关条款被写进《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世世遵守。后世皇帝虽然在妃嫔名号、编制、葬制等方面作过调整、改变,但对其主要内容都予以严格的执行。
朱元璋起自田亩,对元未政治腐败、法纪荡然导致政权覆亡的教训深有体会,故而十分重视对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经验教训的总结,以此作为自己治国行事的根据。 他经常挑灯夜读《汉书》、《宋史》等史书,和廷臣讲经说史,并且命近侍收集夏桀、商纣、秦皇、隋炀帝所行之事以进,时时警醒自己:“往古人君所为善恶皆可 以为龟鉴,吾所以观此者,欲知其丧乱之由,以为戒耳”(《典故纪闻》卷一)。他说:“小人无忌,不早惩治之,他日或生隙;岂不为其所累?如治病,当急去其 根,若隐忍姑息,终为身害”。在与侍臣论古之女宠、宦官、外戚、藩镇夷狄之祸时,他指出:“汉无外戚阉宦之权,唐元藩镇夷狄之祸,国何能灭?朕观往古,深 用为戒。然制之有道,若不惑于声色,严宫闱之禁,贵贱有体,恩不掩义,女宠之祸,何自而生?不牵于私爱,惟贤是用,苟干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祸,何由而 作?”因此,他对后妃采取了镌铁牌、立祖训、严教育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就是为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朱元璋称帝后,立马氏为皇后,马氏勤于内治,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氏就将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后妃们朝夕攻读。正是由于马皇后的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贤惠的占了大多数,也很少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可以说马氏为明政权的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与前朝相比,明朝的后妃制度直接遏止了外戚专权出现的苗头,其独特之处有:
(1)后妃选自民间,不重门第重品行,而且通过选秀女产生,不准大臣推荐;
(2)妃嫔没有品级,女官的品级也较前代大大降低,到了中叶以后,女官逐渐淡出,其职责大都转由宦官承担;
(3)对妃嫔实行殉葬,其野蛮程度为历朝历代所罕见;
(4)对后妃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外戚的防范、抑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尤其是外戚,在历史上势力最为孱弱。对此,《明史外戚传》评论道:“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其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此外,明朝为防外戚专权,还制定出了“公主俱选庶民子貌美者尚之,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干预”的律法。规定驸马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家庭中选取,而且子弟被选中的人家,近亲中便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做着官的也得退休回家,驸马终生只拿俸禄而不能为官。
个性解放和恣意妄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人为明武宗翻案,认为武宗想打破加在他身上的某些禁锢,想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办事,即使这违背了历朝祖 训、社会习惯,也在所不惜。他甚至给自己封王,这样一个荒唐糊涂的皇帝,很难说有什么个性解放的意识,不过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 武宗生活无节制,拿出大笔的银子为自己兴建别墅,宫里的美女不能满足他的需要,就扮成采花大盗四处强抢民女,并将其安置于自己的行宫宣府。这样的家伙,如 果没有权力依托,早就被判死刑十回八回了。明武宗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欲望与他的豹房、宣府有怎样的故事?他的胡闹究竟给明朝带来哪些灾难性的后果呢? 且容慢慢道来。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也许常人很难想象,武宗一点也不留恋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明武宗继位时,刚刚十四岁,正属于青春叛逆期,需要有人好好管束。奈何生为独生子的他是货真价实的小皇帝,少年天子武宗登临龙廷宝座,凭借皇帝至高无上 的权力,自然不用装样子给别人看,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贪玩好动的本性不久就暴露了出来。首先,他废除了会限制自己出游和胡闹的尚寝官及文书房侍从 皇帝的内官。逃学更是家常便饭,为皇帝而设的经筵日讲,他更是以各种借口逃脱,根本就没听几次。发展到后来连早朝也不愿上了,为后来世宗、神宗的长期罢朝 开了先河。反正不用依靠上朝养家糊口,少年天子心里,只有享乐最重要,工作、责任、义务什么的,不值一文。
皇帝如此,诸位大臣不敢怠慢,轮番上奏,甚至以请辞相威胁,请求皇帝以国家社稷为重,好好念书。小皇帝玩兴正高,哪能听进去这些?不过口头上还要敷衍一下,只说“知道了”,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大臣们也无可奈何,可见少年武宗之顽劣。
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宫中元宵节放烟花,不慎失火,殃及宫中重地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三殿之首,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尊贵的地位。武宗见火起,非但没有下令扑救,反而跑到了豹房观看,谈笑风生,回头对左右说:“好一棚大烟火啊。”这样的皇帝,真是世间少有。
俗话说学好不容易,学坏快着呢。如果武宗身边都是些正人君子,又有人能够及时限制他,也许这孩子还有得救,只可惜武宗身边的“八虎”不教他勤政爱民,而 是顺着他顽劣的性格,引诱他走向歧途。“八虎”是指八个人,确切地说是指八个太监,包括刘瑾、马永成、高凤等人,其中以刘瑾为首。刘瑾为人阴险狡猾,想方 设法鼓动武宗玩乐,每天进奉鹰犬狐兔,还偷偷带武宗出去逛,哄着武宗高兴,因此很受武宗的宠信,并逐渐掌握了大权,人称“立地皇帝”。
“立地皇帝”刘瑾刘瑾,今陕西兴平县人。本姓谈,后依靠刘姓太监进了宫,便改用刘姓。在做太子的时候,刘瑾就在身边侍奉。刘瑾深知只要照顾好太 子,自己就会成为新皇帝身边的功臣,权力、富贵会接踵而至。武宗即位后,深得武宗的信任,被提升为内官监,掌握北京的军队,权力很大。
刘瑾担心其他七虎受到武宗的宠信而导致自己失势,所以常在武宗面前讲七人的坏话。一次,武宗想调张永到南京闲住,圣旨还没下达,刘瑾就要驱逐张永出宫。 张永知道自己是被刘瑾陷害的,跑到武宗面前申诉。刘瑾与之对质时,张永气愤得要挥拳打刘瑾,被谷大用等人费力拉开。武宗令二人摆酒和解,但嫌隙渐深。此 次,杨一清就是利用张、刘的矛盾,游说张永除去刘瑾。八月,张永、杨一清班师回朝。献俘礼毕,武宗置酒慰劳张永,刘瑾、谷大用等人皆在座。夜深时,刘瑾起 身回府。张永见时机成熟,从袖中取出弹劾刘瑾的奏章,奏明刘瑾违法犯纪17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更说刘瑾有反叛之心,欲图谋不轨。武宗已有醉意, 俯下身子问道:“刘瑾果真负我?”此时,周围的马永成等人也都历数刘瑾不法之事。武宗遂下定决心,当机立断派人前去刘宅,自己则紧随其后。刘瑾听见喧哗 声,披青蟒衣出,随即被缚。抄没家产时,得到私刻玉玺一枚,穿宫牌五百以及盔甲、弓箭等违禁物品,又发现他平时所用的折扇里面竟然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武 宗看到此物,更加生气,他一想起平时自己的身后就有两把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武器,不由胆战心惊。
被撕掉的牛皮书 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由太祖钦定,其相关条款被写进《皇明祖训》,要求子孙世世遵守。后世皇帝虽然在妃嫔名号、编制、葬制等方面作过调整、改变,但对其主要内容都予以严格的执行。
朱元璋起自田亩,对元未政治腐败、法纪荡然导致政权覆亡的教训深有体会,故而十分重视对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经验教训的总结,以此作为自己治国行事的根据。 他经常挑灯夜读《汉书》、《宋史》等史书,和廷臣讲经说史,并且命近侍收集夏桀、商纣、秦皇、隋炀帝所行之事以进,时时警醒自己:“往古人君所为善恶皆可 以为龟鉴,吾所以观此者,欲知其丧乱之由,以为戒耳”(《典故纪闻》卷一)。他说:“小人无忌,不早惩治之,他日或生隙;岂不为其所累?如治病,当急去其 根,若隐忍姑息,终为身害”。在与侍臣论古之女宠、宦官、外戚、藩镇夷狄之祸时,他指出:“汉无外戚阉宦之权,唐元藩镇夷狄之祸,国何能灭?朕观往古,深 用为戒。然制之有道,若不惑于声色,严宫闱之禁,贵贱有体,恩不掩义,女宠之祸,何自而生?不牵于私爱,惟贤是用,苟干政典,裁以至公,外戚之祸,何由而 作?”因此,他对后妃采取了镌铁牌、立祖训、严教育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就是为了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朱元璋称帝后,立马氏为皇后,马氏勤于内治,史书记载宋朝的皇后大都比较贤良,马氏就将的家法汇编成册,让后妃们朝夕攻读。正是由于马皇后的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后贤惠的占了大多数,也很少出现外戚专权的局面,可以说马氏为明政权的稳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与前朝相比,明朝的后妃制度直接遏止了外戚专权出现的苗头,其独特之处有:
(1)后妃选自民间,不重门第重品行,而且通过选秀女产生,不准大臣推荐;
(2)妃嫔没有品级,女官的品级也较前代大大降低,到了中叶以后,女官逐渐淡出,其职责大都转由宦官承担;
(3)对妃嫔实行殉葬,其野蛮程度为历朝历代所罕见;
(4)对后妃的教育、管理以及对外戚的防范、抑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前所未有,尤其是外戚,在历史上势力最为孱弱。对此,《明史外戚传》评论道:“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臣称其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汉唐以来所不及”。
此外,明朝为防外戚专权,还制定出了“公主俱选庶民子貌美者尚之,不许文武大臣子弟干预”的律法。规定驸马须从平民或低级官吏家庭中选取,而且子弟被选中的人家,近亲中便不能再出仕为官,即使已经做着官的也得退休回家,驸马终生只拿俸禄而不能为官。
个性解放和恣意妄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有人为明武宗翻案,认为武宗想打破加在他身上的某些禁锢,想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办事,即使这违背了历朝祖 训、社会习惯,也在所不惜。他甚至给自己封王,这样一个荒唐糊涂的皇帝,很难说有什么个性解放的意识,不过是一个被宠坏了的孩子。为了让自己过得更舒服, 武宗生活无节制,拿出大笔的银子为自己兴建别墅,宫里的美女不能满足他的需要,就扮成采花大盗四处强抢民女,并将其安置于自己的行宫宣府。这样的家伙,如 果没有权力依托,早就被判死刑十回八回了。明武宗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欲望与他的豹房、宣府有怎样的故事?他的胡闹究竟给明朝带来哪些灾难性的后果呢? 且容慢慢道来。
细品文化
感悟千年智慧
也许常人很难想象,武宗一点也不留恋象征权力和地位的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明武宗继位时,刚刚十四岁,正属于青春叛逆期,需要有人好好管束。奈何生为独生子的他是货真价实的小皇帝,少年天子武宗登临龙廷宝座,凭借皇帝至高无上 的权力,自然不用装样子给别人看,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了,贪玩好动的本性不久就暴露了出来。首先,他废除了会限制自己出游和胡闹的尚寝官及文书房侍从 皇帝的内官。逃学更是家常便饭,为皇帝而设的经筵日讲,他更是以各种借口逃脱,根本就没听几次。发展到后来连早朝也不愿上了,为后来世宗、神宗的长期罢朝 开了先河。反正不用依靠上朝养家糊口,少年天子心里,只有享乐最重要,工作、责任、义务什么的,不值一文。
皇帝如此,诸位大臣不敢怠慢,轮番上奏,甚至以请辞相威胁,请求皇帝以国家社稷为重,好好念书。小皇帝玩兴正高,哪能听进去这些?不过口头上还要敷衍一下,只说“知道了”,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大臣们也无可奈何,可见少年武宗之顽劣。
正德九年正月十六日,宫中元宵节放烟花,不慎失火,殃及宫中重地乾清宫。乾清宫是内廷三殿之首,象征着皇帝的权力和尊贵的地位。武宗见火起,非但没有下令扑救,反而跑到了豹房观看,谈笑风生,回头对左右说:“好一棚大烟火啊。”这样的皇帝,真是世间少有。
俗话说学好不容易,学坏快着呢。如果武宗身边都是些正人君子,又有人能够及时限制他,也许这孩子还有得救,只可惜武宗身边的“八虎”不教他勤政爱民,而 是顺着他顽劣的性格,引诱他走向歧途。“八虎”是指八个人,确切地说是指八个太监,包括刘瑾、马永成、高凤等人,其中以刘瑾为首。刘瑾为人阴险狡猾,想方 设法鼓动武宗玩乐,每天进奉鹰犬狐兔,还偷偷带武宗出去逛,哄着武宗高兴,因此很受武宗的宠信,并逐渐掌握了大权,人称“立地皇帝”。
“立地皇帝”刘瑾刘瑾,今陕西兴平县人。本姓谈,后依靠刘姓太监进了宫,便改用刘姓。在做太子的时候,刘瑾就在身边侍奉。刘瑾深知只要照顾好太 子,自己就会成为新皇帝身边的功臣,权力、富贵会接踵而至。武宗即位后,深得武宗的信任,被提升为内官监,掌握北京的军队,权力很大。
刘瑾担心其他七虎受到武宗的宠信而导致自己失势,所以常在武宗面前讲七人的坏话。一次,武宗想调张永到南京闲住,圣旨还没下达,刘瑾就要驱逐张永出宫。 张永知道自己是被刘瑾陷害的,跑到武宗面前申诉。刘瑾与之对质时,张永气愤得要挥拳打刘瑾,被谷大用等人费力拉开。武宗令二人摆酒和解,但嫌隙渐深。此 次,杨一清就是利用张、刘的矛盾,游说张永除去刘瑾。八月,张永、杨一清班师回朝。献俘礼毕,武宗置酒慰劳张永,刘瑾、谷大用等人皆在座。夜深时,刘瑾起 身回府。张永见时机成熟,从袖中取出弹劾刘瑾的奏章,奏明刘瑾违法犯纪17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更说刘瑾有反叛之心,欲图谋不轨。武宗已有醉意, 俯下身子问道:“刘瑾果真负我?”此时,周围的马永成等人也都历数刘瑾不法之事。武宗遂下定决心,当机立断派人前去刘宅,自己则紧随其后。刘瑾听见喧哗 声,披青蟒衣出,随即被缚。抄没家产时,得到私刻玉玺一枚,穿宫牌五百以及盔甲、弓箭等违禁物品,又发现他平时所用的折扇里面竟然藏有两把锋利的匕首。武 宗看到此物,更加生气,他一想起平时自己的身后就有两把可以置人于死地的武器,不由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