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鸦片战争呈现的复杂的世相

鸦片战争呈现了复杂的世相。其中,我们最熟悉的一组群像,恐怕是由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冯桂芬、夏燮、姚莹等一批有识之士所组成的阵营。对他们以外的群体,后人则有点模糊。确实,林则徐等一班先进分子,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养料。
不过,一个社会的走向,不是由一部分人决定的,而是决定于这个社会各个集团相互作用形成的强大合力。尤其合力之中那些重权在握人物,起到的作用常常是巨大的。对清王朝来说,社会的主要色彩不是由林则徐一班人描绘的,而与另外的一组群像大有关系,那就是愚昧、保守的势力。否则鸦片战争的结局可能不是现在这样。这组群像的材料公诸于众的虽不多,但报面上偶尔也有一些。
1841 年 2 月英军陷虎门,水师提督关天培等人壮烈牺牲。3 月,大臣杨芳抵达广州。杨芳也算是清朝名将了,可他到那里后却是令人 广收马桶,排列沿河 ,然后视桶口为炮口,去攻打英军。杨氏坚信,英人必有 邪术 相助,中国以邪制邪的传统厌胜术才能对付他们,结果可想而知。英军围攻广州一役,靖逆将军奕山等大臣给道光皇帝的会奏中编造观音菩萨显灵故事欺骗他。道光皇帝居然听信了奕山等人的谎言。仅凭这些事,当然不能就断言杨芳、奕山等一无是处,但此时此地的行为,是可以展现领导层知识水平和思想观念的。
1841 年 7 月 20 日南方刮起了台风,靖逆将军奕山产生了自我陶醉的侥幸心理,他们没有利用这一时机重整旗鼓,反而自欺欺人,大唱喜歌。奕山在给皇帝的信中说台风肆虐,击碎夷匪船只,淹死夷匪汉奸无数,此皆皇上至诚感神,海灵助师,云云。道光接到奏报后,又一次信以为真。读完这些文字后,你不由深深觉得,鸦片战争的失败,只用军事力量不如人来解释,太失于表面化了。对这场战争,朝廷之内的人有如此奇特的行为,那么朝廷之外有怎样的表现呢?据清人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记载,鸦片战争期间,扬州官绅一听到英船入境,竟然 持手版跪于象山足下,迎接夷船,呈送牛羊金币,以为犒赏 ,一副奴颜婢膝的丑态。
从有形的战斗进入到人的思想领域中,一些人面对世界的能力不足,可做起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事来却驾轻就熟。客观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瀛环志略》一书不见容于一般的士大夫, 甫一付梓,即腾谤议。 大部分人认为作者徐继畲张大外夷,有损天朝大国的形象。
1860 年之后,洋务运动已经开始,大臣倭仁仍然觉得中国完全没有必要学习西方,只要发挥固有的文化,就可以在战争中获胜。中国与外国的战争接连失败,不是武器不如人,而是道德没有发挥作用。
从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看,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一百多年之后全方位看这场战争,后人得到的启示应更多。
清代社会的经济落后,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大臣和皇帝的迷信腐败,愚昧无知,不能不说是另外一个因素。中华民族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之一,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把人培养成麻木愚昧,仰 权 鼻息,进而仰 力 鼻息的群体,进入得过且过、胆小怕事的境界。在这种背景下,有见识的人不一定有好的结局,浑浑噩噩的人未必就没有光明的前景。有这样的决策者,有这样的下属,如何不败?后人汲取教训时如果只说当时经济如何如何,先辈的血就算没有完全唤醒后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