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故事

133
吴敬梓生于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吴敬梓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中,18岁就考取了秀才,是个少年得志的贵家公子。父亲吴霖起,是位精于儒学的人,因得罪上司而辞官回家,不久就病死了。父亲死后,吴敬梓独担门户,在家 庭内部财产争夺中又被欺凌侵夺,使他看到这种书香门第表面上讲仁义道德,骨子里却是尔虞我诈。吴家败落之后,族人乡邻都歧视他,把吴敬梓视为吴家的不肖子 孙,受过他慷慨接济的人也渐渐疏远了他。家乡无法存身,不得不移居早就中意的南京秦淮水亭。他感到这里非常平静、舒适,再也不想参加科举考试,下决心要写 一本书,把他们的丑态记录下来。
当时,清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行将崩溃的统治,大力禁锢思想文化。不仅大兴文字狱,还把唯心主义的程朱 理学作为官方哲学,用考试八股文的方法,束缚知识分子的手脚。按朝廷规定,八股文只能写四书五经上的东西,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以朱熹的注疏为标准,文章 的格式刻板,连字数都有规定。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没有真才实学,扼杀了大量人才。
基于这种情况,吴敬梓看透了科举考试的弊病,用辛辣的笔锋,尖锐地揭露了这一制度,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用他那泼辣幽默的巨笔,穷形尽相地描绘了儒林群丑的恶言丑行,绘声绘色地刻画了众多市民官绅的面貌情态,无情地揭露了腐朽的八 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和它所造成了的社会危害,歌颂了敢于冲击封建礼法和自食其力、洁身自好的传奇人物,尖锐地批判了程朱理学的虚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 封建制度的没落衰朽。
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有一个老书生叫范进,就是深受科举考试之苦的人。他只知道作八股文,连赫赫有名的苏 轼是谁都不知道。直到胡须花白了,还只是一个可怜的穷秀才。有一次,他参加乡试回来,看到母亲和妻子已经饿了三天了,就抱着一个正生蛋的母鸡到集市上卖。 没想到这一次他竟然考中了。人们到集市把他考中的消息告诉了他,他开始不相信,愣了一会儿,居然由于兴奋过度,猛地向后一跤摔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被 救过来之后,他披头散发,满脸黄泥,一身臭水,鞋也跑掉了一只。他什么也不顾了,只是一个劲儿地拍手大笑,高喊 中了!中了 后来被自己的老岳父杀猪的胡 屠户打了一记耳光,才恢复了常态。从此人们都来巴结范进,送他房屋、田产、衣服、用具等等。范进科举成名,从一个揭不开锅的穷光蛋,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 耀武扬威的 官老爷 。
吴敬梓笔下的读书人,有的被科举戕杀;有的投机钻营考试之道;有的做官后忘本变质,残害百姓。封建文化人的形 象被揭露得淋漓尽致。吴敬梓用他那犀利的目光、深刻的见解宣告了封建八股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但很可惜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文豪却被穷困潦倒的生活过 早地夺去了他的生命。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在完成《儒林外史》大作后不久,就病死了,仅活了53岁。
除《儒林外史》外,吴敬梓还著有《文木山房集》四卷和《金陵景物图诗》及其它一些诗文。他的《诗说》七卷,未完成的《史汉纪疑》和《文木山房集》十二卷本,都已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