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

清朝吴敬梓是哪里人 吴敬梓字什么

吴敬梓是哪里人

清代著名小说家,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哪里人?关于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后世普遍认为吴敬梓是安徽省全椒县人。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保留下来的吴敬梓手书《兰亭序》中,印鉴犹在,上有“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因此,有关吴敬梓是安徽省全椒县人说法,确实有据可考。

吴敬梓像

由于吴敬梓的家乡地处江苏南京秦淮河畔,因而,他还得了一个“秦淮寓客”的雅号,为吴敬梓是哪里人做了又一重注解。

原本出身名门的吴敬梓少年时颇有才学,祖上出过不少进士及第的才子,然而到了青年时期,吴家陡然家道中落,饱读诗书的吴敬梓不仅功名无望,甚至连生活也日渐窘迫起来。在历经屡考不中的挫折和目睹官场腐败的现状之后,心灰意冷的他索性放弃了求取功名的念头,将后半生的光阴和心血全部倾注到文学创作及书法方面。

吴敬梓晚年自称“文木老人”,相传乃是因为其家有“文木山房”之故。在回家归隐的岁月里,他创作了大量的散文、诗歌,及多部史学著作,有关这些事迹,多被收录在吴敬梓家乡的《全椒县志》中。

据民国时期重新编撰的《全椒县志》显示,吴敬梓晚年所编著的《文木山房诗说》,堪称我国近代史上研究《诗经》的旷世名作,而奠定了吴敬梓安徽第一文豪地位的,则无疑是他倾尽后半生心血所创作的小说《儒林外史》。

吴敬梓字

清代著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还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吴敬梓像

吴敬梓字敏轩。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可谓家喻户晓。

原本出身官宦世家的吴敬梓天资颖聪颖,家学渊源,文章过目即能背诵,自幼便被父亲寄予厚望。相传吴敬梓除了精心研读儒学百家、经史典籍外,还广泛涉猎稗官野史、诗词曲赋,因此小小年纪便学识渊博,行文作诗能一蹴而就,在当时是远近闻名的才子。

可惜吴敬梓成年后,吴家家道中落,他本人屡次科举落地,深感功名无望,加之吴父过世后,族中亲友对族产虎视眈眈,更令他亲身体会到世态炎凉,饱尝人情冷暖,索性放弃了科举之途,离家搬迁至南京,后半生专心于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创作,安心充当起他的“秦淮寓客”来。

这一时期的吴敬梓经济上已陷入窘境,时常需要靠卖书卖文为生,然而他依旧不改交游广阔之习性,因此平日里还是与诸多文人雅士相互来往,品评书画,饮酒作诗,更为了带头修缮祖祠一事,不惜卖掉了最后的祖产――全椒老屋,因此在族人中留下了一句“不善治生,生性豪迈”的评价。由此不难想象,至五十四岁寿终之时,昔日远近闻名的全椒才子,生活上早已清贫到家徒四壁的地步了。

吴敬梓的风格

读过《儒林外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对清代著名小说家,安徽才子吴敬梓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吴敬梓以犀利讽刺的笔法写尽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昏聩与官场的人生百态,堪称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吴敬梓作品

说到吴敬梓的风格,人们往往容易联想到近代史上另一位以“文化刺客”著称的文学巨匠,事实上,那位大文豪亦对吴敬梓的作品赞誉有加,认为其创作“秉持公心,指`时弊”。这位人所共知的近代文学巨匠,便是有“国魂”之称的鲁迅先生。数百年后,鲁迅小说横空出世,其多部著作中贯穿的现实主义精神与犀利批判的锋芒,毫无疑问是从先辈吴敬梓的思想和艺术理念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据说《儒林外史》创作期间,适逢吴敬梓人生低谷,父亲亡故后家境日渐艰难,很多时候甚至柴米都难以为继,不得不以卖文卖书、典当家私为生。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年少成名的才子忽然对人生境遇及官场仕途有了一番全新的理解,因此,后世一致认为,若无成年后的坎坷经历和对清代科举制度的深度剖析,原本出身宦官世家的吴敬梓断不会倾尽毕生心血写成这样一部满含辛辣讽刺意味的《儒林外史》小说,独树一帜的吴敬梓的风格,亦不会给后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及深远的影响。

吴敬梓晚年自称

清代著名小说家,《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关于这个雅号,很多人猜测是因其家有“文木山房”之故。指物为名,吴敬梓晚年的自称倒颇耐人寻味。

吴敬梓像

其实,吴敬梓晚年还曾自称“秦淮寓客”,原因是他的家乡安徽全椒县因故迁移至江苏南京的秦淮河畔,因而以“秦淮寓客”自居,倒也十分贴切。

晚年的吴敬梓历经磨难,饱尝仕途艰辛,已然看透清代官场腐败之现状,再也无心功名,反而安于平静的田园生活,于清贫度日中专心埋首文学创作,也是在这一时期,各类诗歌、散文,及史学著作在他的笔下大放异彩,尤其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的问世,更奠定了他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泰斗”的杰出地位,因而尽管吴敬梓的人生仅短短的五十四年,却为后世留下了辉煌的文学著作和珍贵的史学典籍。

近代研究者对吴敬梓晚年自称“文木老人”之举多有猜测,有人认为此雅号中包含励志内涵,也有人猜测取“文木老人”为号,代表作者已然决心告别仕途,将自己后半生的心血倾注到完成这部深刻揭露官场黑暗的批判类小说《儒林外史》上,是矣非矣,真正的缘由早已随吴敬梓本人长埋地下,今人也只能通过拜读这部不朽的文学名著,用心领略晚年的作者醉心笔耕,看淡名利的超然心境了。

吴敬梓的故事

说起清代著名的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的故事,颇有些传奇色彩。相传他出身官宦人家,年少时饱读诗书,经常随父亲游历各地,因而见多识广。世人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少年时代的吴敬梓无疑是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幸运儿。

吴敬梓像

然而命运有时也无情,到了二十三岁上,吴家家道中落,祖宗福荫渐渐用尽,加之屋漏偏逢连夜雨,吴敬梓的父亲又突然去世,从此,吴敬梓的故事翻开了辛酸的一页。

在其后半生的岁月里,不仅功名无望,且经济状况也日渐窘迫,常常需要卖文以换银钱谷米,甚至连家中珍贵的藏书也不得不送进当铺维持生计,加之原本出身官宦人家的吴敬梓又生性豁达,不善营生,朋友来往间多有银钱接济,往好听了说是乐善好施,慷慨救急,说不好听了,也就是族人时常拿来褒贬他的那句“挥霍无度的败家子”,在安徽全椒县广为流传的吴敬梓的故事中,有关吴敬梓缺乏金钱观的说法,亦普遍被人们所认可。

年过而立之时,吴敬梓迁居南京。尽管家境已十分艰难,依然爱好宾客交游。在此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类名流雅士,也亲眼见证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生活阅历愈发丰富。在与形形色色的达官贵人周旋的过程中,吴敬梓逐渐领悟到科举制度的弊端,饱尝世态炎凉之后的他,终于放弃了曾经醉心的功名,转而将后半生的精力投入到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上,历经多年批阅编修,终于完成了这部不朽的著作。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始建于1959年夏季,该馆坐落于全椒县河湾路88号,地理上南临新襄河,北依走马岗,与大文豪吴敬梓的故居“探花第”隔河相望,占地约五千平米,是当地政府为纪念安徽第一文学名家,名作《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而建。

吴敬梓纪念馆

吴敬梓纪念馆曾在文革时期遭受厄运,直至1984年经历过一次翻修重建,建成后,于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最爱去的休憩娱乐场所与文化体验场所。

据悉,吴敬梓纪念馆周边环境古朴清幽,馆前矗立着吴敬梓石像,布局讲究,气势恢宏。房屋建筑均仿照明清风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曲槛迥廓,外观上尽显古典建筑之意境美。许多文人雅士慕名来此观光旅游,每每来到此处,皆对眼前所见赞不绝口,称这里的建筑既有南方园林之秀美,又有北方古建筑之雄浑,假山回廊,一草一木皆具匠心,不愧为古迹珍藏之所在。

吴敬梓纪念馆所收录的历史臻品中,以吴氏家珍为最,兼有无数学者名流政要留下的墨宝。其馆藏文物数量颇丰富,在管理人员的精心呵护下,这些质量上乘的精品得以完好地保存,目前,光国家三级以上的文物就多达三十六件。

不仅如此,吴敬梓纪念馆建成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充分显现了其不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文物价值,由此,当地县委、县政府亦十分重视纪念馆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维护,此举也为景区建设河招商引资项目带来了良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