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与夏朝图腾
TG小时候读过「汉声版」的《中国童话》全套十二册,记得里头有两段关于夏朝开国二君王的「神话」的改写故事。
第一段是描写「鲧」的事迹U上古中国,洪水泛滥成灾,人民流离失所,于是鲧便从天庭盗取了「息壤」铺设于河堤,成功地抵挡了泛滥的洪水。但由于偷窃一事触犯了天条,因此天帝便下令在极北之地处死了鲧。鲧虽然死了,但尸体却从未腐朽。后来,天帝派人去探看封于冰柱里头的鲧,却发现他的尸体化成一条黄龙从冰柱里头跃出,随后这条龙就变成了一个人――禹。
历史」。但 TG 一向认为,从神话来论历史,虽然有其珍贵的价值存在,但绝不能过度推衍;因为神话里头所出现的人名、对象名、朝代等元素,用来对应出历史上某某特定的人事物是相当荒谬的。就像许多人想从这堆神话时期的记载中来「证明」出U舜架空尧、尧谋杀鲧、禹囚禁舜、启夺益的王位等等,与其说这是「历史」的论证,倒不如说是「演义小说」的创作取材罢了。
不过,如果我们纯粹就「神话上」的意义来看待这整件事,还是有许多范畴之内的有趣题目可以探讨。在神话学的研究中,有种经验归结出的现象,即时代愈晚,神话的「故事性」就愈「完整」。TG 开头所引的两段,当然都是相当晚期才完成的故事了。然而,晚期的神话毕竟不是全然的「重新创作」,只是将许多原始的元素加以重新包装。我们从后期故事向前回溯,还是能够获得某些有趣的东西。
关于本文起头的两篇故事,TG 找得到的最早文字记载有下。
《国语.晋语》中有一段子产对晋平公的话U「……昔者鲧违帝命,殛之于羽山,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山海经.海内经》中U「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楚辞.天问》U「……化为黄能,巫何活焉?」以上是鲧的故事来源,都算是战国时代的记述。
《汉书.武帝纪》中,有一段汉武帝到嵩山游历时,见到一块「夏后石」。唐朝「颜师古」在此引注为U「启,夏禹子也。其母涂山氏女也。禹治鸿水,通S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这是禹到启的故事来源。这是唐代人的记述,虽然颜师古宣称出自于西汉《淮南子》,但《淮南子》本文从未出现如此具体的故事情节。
因此,我们可以见到夏朝开国的两个君王,是与「黄熊」的形象搭配在一起的。民间后来流传的故事(也就是 TG 小时候读的童话版),鲧死化为「黄龙」的讲法,应该是后人为了让神话看来更加符合其时代人们心中的崇高象征,才将鲧死后从「黄熊」再改成「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