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历史上南宋最后一战 崖山之后无中华

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靖康之耻以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

1127年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后迁都临安。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也有过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后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到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腐败,而处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联蒙灭金之后,南宋朝廷虽然一雪靖康之耻,终究难逃亡国的命运。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大败。元军在襄阳之战大破宋军以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宋军节节败退, 从杭州一路退至福州退至广东,直至崖山。祥兴二年,忽必烈派汉人投降大将张弘范进攻赵昺朝廷,开始千古绝唱的崖山海战。忠臣陆秀夫背负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拥有当时最先进科学技术和繁荣经济文化的南宋,亡于蒙古汗国,十余万南宋军民投海殉国。《宋史》载:“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有史学家认为这场战役的标志着古典意义中华文明的衰败。

[page]

古崖山,是以古井镇官冲村一个无名小丘为中心,北起银洲湖,南至崖门口,方圆数十里的水陆区域,约位于现在的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公里,在南海与银洲湖交界之处。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于1279年(即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爆发。参战双方即当时的元朝侵略势力及南宋最后的主力部队。

由于宋军统帅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战术部署的失当,再加上各方面的原因,崖山一役,宋军兵败如山倒,几近全军覆没,南宋所能倚仗的最后一支较为强劲的力量就此毁灭,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崖山一役,虽未直接灭亡南宋,但实为南宋与元朝军队的决战,南宋投入重兵,远较元朝为多,只是最终的结果,却是元军获胜,南宋被打散了根基,史载陆秀夫见败局已定,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以明其报国之志,而效其法的南宋军民,达十万余,致河流阻塞,舰船不行。

崖山海战,是史上少有的惨烈之战,它与史上的各种大战不同,它的惨烈,表现在战后南宋军民集体投海殉国的举动之上,包括官员、士兵、妇女、百姓,甚至包括宋军的统帅、皇帝在内,计十万余人以一腔热血报效国家。

[page]

此战的惨烈犹过于战国时期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人,因为崖山军民,是自杀殉国,是从皇帝到官员,军队到百姓对侵略的表态,对野蛮的反抗。

之后,海上浮尸以十万计……”这是元朝所编写的宋朝历史对此役南宋军民的描述,十万人自杀,虽然只是白纸黑字的一行,但其中包含的意义可谓深远而重大。

南宋军民在国家危亡的关头,本可以苟延残喘,却选择了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态。相传当年张世杰在匆忙之中将杨太后葬在了崖山附近的延安村,但考虑到元朝的压迫,不敢为其立碑,后来人们用蚝壳为她砌起了一座与众不同的墓,来纪念这位在国难之下殊死不屈的太后,并在每年的四月初二来这里祭拜。除此之外,还有着一些忠肝义胆之士,甘冒奇险,暗中将幸存下来的赵室之后保护起来,直到元朝灭亡,才恢复本姓。

中国的历史,再不会有“宋”这样的一个朝代,但它虽倒在了蒙元朝的铁蹄之下,其军民面对外族侵略拼死为国,为了民族大义威武不屈,保持自尊,及富于献身精神,将一直闪耀在中国的历史之上,照耀后人。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不仅仅是一个耸人听闻的言论,也是一个存在着很大争议的命题。从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到南宋崖山之役的亡国,其间共历300余年,宋朝历代君王,为防太祖之事重演,一直对武将有所弹压,而多重文官,亦重点发展经济,虽然不能说是放弃农业,却不像之前的王朝把农业放在立国之本的位置之上,也因此而造就了宋朝军事偏弱的客观事实。不过赵氏江山算是倒霉的,他们遇上了在欧亚大陆上横着走的蒙古铁骑,一群野蛮的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