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揭秘一二八事变起因:女间谍让上海掉入陷阱

台风刚过,一切又恢复炎夏模式。上海虹口与闸北交界处的柳营路、同心路交叉路口,一条溪流蜿蜒而过,横跨溪流的桥不到50米。如果不是两侧装上的黑色围栏,以及当中黑底红色的几个字,或许没多少人会注意到这座车来车往的“八字桥”。

然而,83年前,这里却是“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重要节点。1932年1月28日夜11时30分,日本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一部从四川北路西侧突然进攻八字桥区的中国守军,十九路军156旅即刻还击,“一·二八事变”就此爆发。

挑起事端

女间谍让上海掉入陷阱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初在上海不断寻衅挑起事端。1月28日晚,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

提到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不得不提到臭名昭著的女间谍川岛芳子。为了能在上海这一国际性城市制造事端转移视线,使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和控制能够顺利进行,日本找到川岛芳子,让她具体实施策划。

1932年1月18日下午,川岛芳子唆使2名日本日莲宗僧人与3名日本信徒到毗邻上海公共租界东区的华界马玉山路的三友实业社总厂生事。日方5人在厂外观看厂内工人义勇军操练,并投掷石子挑衅,引发冲突。之前,川岛芳子早已经雇用打手扮成工人模样混入人群。冲突中日方5人遭到攻击,一人死亡,一人重伤。

1月20日凌晨2时许,数十名日侨青年同志会成员趁夜放火焚烧了三友实业社,1200名日本侨民在日本煽动下集会,并沿北四川路游行,前往该路北端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要求日本海军陆战队出面干涉。

八字桥

“一·二八”抗战在此打响

为扩大事端,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村井仓松在当年1月21日向上海市长吴铁城承诺缉拿焚烧三友实业社的凶手之余,提出了无理的四项强硬要求:1.上海市长对日僧事件进行公开道歉;2.逮捕和处罚作案者;3.对被害者进行经济赔偿;4.取缔和解散上海以抗日救国会为首的一切反日组织和团体。

同年1月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限28日18时以前对四项要求给予满意答复,否则采取必要行动。

1932年1月27日,村井向上海市当局发出最后通牒后,上海市长吴铁城在国民政府和上海各界的要求下,于28日13时45分复文村井,全部接受日方提出的无理要求。随后,日方又以保护侨民为由,要中国军队必须撤出闸北。当夜11时30分,不等中方答复,日军即向闸北中国驻军发起攻击,十九路军第78师156旅翁照垣部随即起而抵抗,战争爆发。

当时,八字桥是沟通虹口和闸北的要隘,距离日本海军陆战队本部、上海火车北站和日本人墓地都非常近,也在此后成为中日争夺的焦点。“一·二八”淞沪抗战最终激战一个半月,日军多次打算通过八字桥迂回攻击上海北站,八字桥阵地三失三得,但最终直到停战,日军都没能完全控制八字桥。

[page]

蓄谋已久

一场事先异常张扬的战争

“在今天看来,所谓的五项要求根本就是日本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不到30岁的小徐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担任讲解员已有10年时间,她印象最深的正是这段历史,每次讲到这个篇章,面前的参观者无不愤慨。历史看似遥远,却总会触动每个人的内心。

“就是这么五项要求成了导火的引子,但实际上日本的开战是事先张扬的。”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齐福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日本海军司令盐泽幸一宣称,如果在1月28日晚间没有被接受,就将发动战争。

就在发表宣言之前,日本从1月21日就开始频频调兵遣将。21日日本海军当局派出巡洋舰“大井号”,第15驱逐舰队同日又从佐世保派出航空母舰“能登昌号”。

根据记载,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当时甚至没有感到一点意外。根据他的回忆录,晚上11点10分,在朋友家吃饭的蔡廷锴接到报告日本开火的电话时,他只是平静地说:“那就按计划开始吧!”挂上电话的他还特意跑到朋友家的三楼眺望一下,看到“细密的枪点开始闪起”,才从容地和刚到静安寺路19号的总指挥官蒋光鼐步行前往龙华司令部。

“用步行这样的方式,可见蒋光鼐和蔡廷锴的信心,因为此前早已经安排好了。不意外的原因是,这实际上是一场事先就异常张扬的开战。”齐福霖说。

屡遭磨难

蔚蓝天空平添无数“铁鸟”

关于“一·二八”淞沪抗战,尽管时过境迁,但留存于世的抗战遗址还有不少,而经历那场战争的那些老兵们,国内已经寥寥无几。

留存下来的文字资料更为形象地给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淞沪抗战史料》中,一篇战地新闻《无情的铁鸟蛋》详细描摹了当时恐怖气氛:“在春光明媚的江南天气,蔚蓝的天空,平添了无数银灰色的铁鸟,嗡嗡轧轧的声音,惊破了上海民众的迷梦……只见那些张着白底红十字旗的救护大卡车,车里装着辗侧呻吟的十九路伤兵,和驯服像羔羊般的无辜老百姓。路上的行人,面部都流露一种紧张的表情,大家都像怀着一个鬼胎,恐怕那无情的铁鸟蛋会像飞将军般从天而降。在真如车站的铁道轨上,停有四辆装兵的铁篷车,两辆的铁篷已破毁不复成形,只剩两架骨骸一般的东西。”

“天空有飞机两架,在我们顶上盘旋飞翔,离开我们走的大路右边,有一堵土围墙,飞机便把那个地方做目标,接连投掷炸弹,黑烟迸飞,好似火山爆发一样。路旁一个武装同志告诉我们说,那是吴淞炮台的老火药库。”纪实作品《在吴淞炮火线下》同样记录了当时日军轰炸的情景。

如今,时间的长河已流过了83年,见证当年那场抗战爆发的八字桥已不再是当年那座桥,原来为木结构的八字桥已经摇摇欲坠,后被改修为水泥桥,只是底下虹口港的支流仍在静静流淌。这座桥与这段历史,默默留存在不少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