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秦始皇统一六国,全靠这一战打下基础!

战国中后期,战争越来越残酷,秦与六国既是军力的对决,也是粮食后勤的较量。长平之战,秦国因粮食补给略强于赵国,迫使赵国率先用赵括替换廉颇。到了秦始皇灭六国时期,秦国灭楚国,王翦更是动用60万兵力,跨年度在楚国作战。如此大规模消耗战,若没有庞大的后勤补给,是不可想象的。

秦始皇是秦惠文王的五世孙,而秦惠文王南下巴蜀,让秦国耕地大幅增加几倍,兵员也增长不少,这才奠定了秦国争夺天下乃至统一天下的基础。

我们来看看秦惠文王时期,巴国和蜀国的情况。

巴国,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一个古老的诸侯,春秋时期曾沿着长江东进,与楚国发生过交战。

进入战国时期,巴国西面要防御强盛的蜀国开明王朝,东面要抵御楚国的进犯,国势渐微。

楚怀王即位之前,楚国已经逆长江西进,攻取了巴国的旧都枳(今重庆涪陵)。

涪陵是巴国人心中的圣地,巴国的宗庙陵墓多在这里,若不是实在无力抵抗,巴人是不会放弃涪陵的。

而咄咄逼人的楚国,正谋划着西进彻底灭亡巴国,巴国为了躲避楚国的锋芒,将国都由江州(今重庆)迁移到了北部的阆中。

巴人迁都的举措,等于是给楚国让出了更大的拓展空间,楚人西进灭巴国,然后再灭蜀国占领整个四川盆地,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四川盆地的面积,约为三个关中平原的大小,若是这个天府之国被楚人占领,楚国所占领的面积,就相当于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两国的总和,而曹操的魏国,则被秦国、赵国、魏国、韩国、齐国、燕国六个诸侯所瓜分,楚国一统的趋势,到时候恐怕无人能阻挡。

由于其他诸侯与巴蜀两国不接壤,当下能够直接阻止楚国占领四川盆地的诸侯,只有秦国!

[page]

再看蜀国的情况,自秦惠公晚期秦国夺取蜀国汉中之后,蜀国的实力并未受损多少,汉中对于蜀国来说只是一块难以管辖的编外之地。

实际上蜀国国力强盛,将巴国挤压在东方的丘陵之中,四川盆地的老大无疑是蜀国。

到了公元前368年,蜀王杜尚做了一个事情,封其弟为汉中侯。

与中原的分封一样,蜀国开明王朝也会分封诸侯,得封的同样多是蜀国宗室。

蜀王杜尚在葭萌这个地方,封老弟为汉中侯,还是基于地缘因素考虑的。

葭萌,在蜀国北部,处于蜀国北方唯一交通要道,金牛道的末端,是蜀国的北大门。

蜀王杜尚的意思,是让老弟把守蜀国北大门,这么重要的地方,只有宗室才能让蜀王放心。

而汉中侯这个称呼,意味着蜀王将汉中,也遥封给了老弟。这种遥封,在中原很普遍,周天子就曾经将岐山以西的土地,遥封给秦国,虽然分封的时候周朝并不掌控这块土地。将敌人的土地封给自己人,也算是一种鼓励。

蜀王的本意是很好的,但是到了第二代蜀王和第二代汉中侯,两地巨大的贫富差异,让这两个同根生的国度,产生了剧烈矛盾。

蜀国地处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粮食充足,人口稠密,富足充实。

而苴国地处大巴山脉西段,全国境内尽是险峻山峰,可耕种土地少的可怜,甚至都不能自给自足。苴国国君想不通了,我为蜀国把守北疆,这粮草辎重总要支持我吧。

可是蜀王的想法又不同,你是分封出去的诸侯,还伸手找我要,没有,不给。

于是貌合神离,苴国名为蜀国诸侯,实际上是翻脸了,只是苴国北面是秦国占据的汉中,夹在中间的苴国,两头不讨好。

恰在这时,巴国见缝插针地来与苴国结盟,向苴国提供一些支援。

[page]

四川盆地,呈现了蜀国独大,巴国苴国结盟抗衡的态势。

秦国如果要赶在楚国完全控制四川盆地前进入天府之国,苴国是必经之地,那么与苴国结盟,就是秦国南下的唯一途径。

这个备受大宗歧视的苴国,一下子变得非常重要,巴国和秦国纷纷前来赠送美女和物资,苴国上下与蜀国对立的情绪更深了。

现在秦国朝堂之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声音。

相国张仪认为应该立即攻打韩国,从韩国打开突破口,进军中原。

青年将军司马错则认为应该抢在楚国之前拿下蜀国和巴国,否则让楚国占领了该地,后患无穷。

秦国咸阳,王宫之内。

张仪启奏道:“大王,今岁正值韩国旱灾,出函谷关便是韩国,如此天时地利皆在大秦,大王宜早作决断!”

对面青年将领司马错,语气不急不慢对秦惠文王道:“禀我王,如今楚国对巴蜀虎视眈眈,若让楚人先入巴蜀,威胁汉中,此事关系汉中乃至关中的存亡!”

张仪着急道:“攻巴蜀是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秦惠文王稳坐王位,他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个玉面少年,如今秦惠文王的脸上只有威严和男性的冷酷,他对玉廷下离自己最近的弟弟公子疾道:“爱卿有何建议?”

公子疾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喜欢出主意,号称智囊的公子疾,如今的公子疾,已经是秦军中的一号人物。他不但深有城府,而且轻易不表露主意,除非秦惠文王亲自问。

公子疾脸上不带任何表情地回答:“禀我王,眼下攻取巴蜀,是我大秦迫在眉睫的要务!”

张仪急的要辩驳,却欲言又止,他见秦惠文王两眼中闪烁着睿智,仿佛能把一切看透。

这一瞬间张仪明白了,自己终究是个外人,公子疾平日对自己颇为不屑,他刚才跟秦惠文王说话,连看都不看对面的自己一眼。

[page]

张仪这几年战功不大,合纵连横的收获也不大,虽然贵为相国,在秦惠文王面前逐渐失宠,早已没有了十年前获得爵位时的意气风发。

张仪的身份不比公子疾,就连司马错他都比不上,司马错是公子疾的得力干将,又是土生土长的秦人,颇受秦惠文王喜爱。

事情本身,似乎也是司马错的意见更合理,长远更利于秦国。秦国可以在日后任何时间攻入韩国,但是若错过了入川的机会,等楚国先入川,后患无穷。

秦惠文王雄才伟略,怎能看不透这一点,他拒绝了张仪的提议,决定采纳司马错入川的建议。

司马错曾经派人乔装入川,对入川的地形做过细致的研究,为了入川,司马错早就做了各种准备,这也是日后他在川中屯兵数十年的原因之一。

我们来看看从汉中入川的两条道路。

汉中往南的两条路是“4金牛道”和“5米仓道”。

“4金牛道”得名是因为后来司马错入川前,秦惠文王赠送蜀王金牛,“4金牛道”以前的名称已经失传。“4金牛道”的南面是苴国的关塞葭萌,这里真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米仓道”则是一条异常艰险的道路,可以直通巴国。三国时期占据汉中的张鲁被曹操打败,狼狈中迫不得已选择了从这里逃入巴蜀。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两条路一条是要塞镇守的鬼门关,另一条是野兽出没的峭壁峻岭。

“4金牛道”和“5米仓道”,其中“4金牛道”的两侧有一些河谷,保证了通行中的供水,地势也相对平坦一些,因此“4金牛道”,被当做秦军入川的唯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