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汪精卫的抗战必败论的依据:与张学良的华北冲突

汪精卫是头号大汉奸,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翻开历史这部大书,去认真地阅读它的每一页,每一行。<br/> 作为抗战时期的天字第一号汉奸,汪精卫一直以对日本人奴颜婢膝的形象存在于国人的记忆中。然鲜为人知的是,为人们所不齿的大汉奸汪精卫,也有过一段因抗日被逼辞职的往事。<br/>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陈友仁建议政府采取对日绝交方针,但却在南京中政会上遭到激烈抨击,无奈与行政院长孙科两人集体辞职。在此情形下,1932年1月28日,已下野但仍握军政大权的蒋介石主持召开会议,在几乎没有异议的情况下通过决议:“一、行政院院长孙科辞职照准,选任汪兆铭为行政院长;二、立法院长张继辞职照准,选任孙科为立法院长。”<br/> 不料,就在汪精卫履新的第一天,驻上海日军海军陆战队在鲛岛大佐指挥下,以20余辆装甲车为先导,分3路向闸北进攻,稍后更是在数十架飞机狂轰滥炸支援下占领通天庵车站,并向北站、江湾、吴淞等地进攻。此时的日军兵锋直指南京,“政府倘不迁移随时受威胁,将来必作城下之盟”。有鉴于此,两日后,国民政府迁往洛阳。也就是在行都洛阳,新任行政院长汪精卫发表了其著名的国是主张,谓:“……所以同时并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军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翼不失领土,不丧主权。……”<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80/9A/809AE6798BFF35F321F137B49691037B.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汪精卫的抗战必败论的依据:与张学良的华北冲突"/><br/><br/> 8月8日,汪精卫再度请辞,并指责张学良治下的省份既不上缴税收,又不许中央过问兵额,却屡屡来电催饷。张学良在接到汪电之后,即还汪一电,对其加以辩护和反驳。张学良说华北税收“支抵办法系民国十九年由政府及财政部规定,有案可凭”,声称“余自受命任职以来,对于一切军政事务处处请命中央”,试问“究竟有何事,中央欲加过问,而余不予同意乎”?<br/> 而自“痛恨御侮策划难以贯彻而辞职”电文发表后,汪精卫便称病不见客。行政院副院长宋子文和内政部长黄绍雄都避嫌不肯代理院务,而司法行政部长兼外交部长罗文干随后亦通电辞职与汪精卫同去,中央政局已陷入无政府的危险状态。<br/> 目睹及此,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在接到汪“辞职”电的次日即急电汪,“值此国难日急,断不能任高贤远引。矧国家大政,端赖主持……盼打消辞意,即日回京”,并决定派居正、何应钦为代表赴沪挽汪。蒋介石也急忙“恳切挽劝”,一方面8月7日电汪,称“吾二人既均以共赴国难而来,现在无论有何思想困难,必须共负仔肩,勉渡难关……务望即日返京,主持院务”;一方面于8月8日电国民党中央挽汪代表何应钦及蒋汪合作的桥梁朱培德,“速行赴沪恳切挽留”,声称“如汪决定不干,弟亦辞职不干”。<br/> 不料其后东北军将领和宋哲元等北方将领五十七人公开发表宣言,誓与张少帅共进退,更是将汪精卫逼人绝境。在此情况下,8月22日中常会遂决定:由于汪(指汪精卫)身兼中常会和中政会两会之常委,而两会“又系政治策动中心,端赖汪氏主持策划,职务既极繁重,对行政院之日常政务势难一一兼顾,但行政院又为一切政策之执行机关,院长一职未便常此虚悬”,故以副院长宋子文代理,“院长正式人选问题,留待三中全会讨论”。<br/> 这一场汪张冲突的最后结果,竟是汪去张留:汪精卫称病人院,旋即出国;张学良辞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后,又代理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仍主持华北军政。同样,汤玉麟亦主持热河,依然故我。<br/> 此事对汪精卫影响甚大。待其再度回任之后,便认为中国军人不足恃,战则必败。在遭遇一次次抵抗失败和主政挫折之后,曾经主张积极抗战的汪精卫,终于完全改变了立场,日益转向消极妥协,最后竟在日本“梅计划”劝降之下走上了叛国投敌的不归路,堪为历史的遗憾。<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