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被尘封的'抗战第一大捷:牺牲7人毙敌3500|
提起“抗战第一大捷”,人们往往想到林彪指挥的八路军“平型关大捷”。最近,经过国内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多年考证认为:1932年3月由共产党员李延禄(后任东北抗联四军军长)直接指挥的“镜泊湖连环战”,才是东北以及全国“抗战第一大捷”。<br/>此战发生于1932年3月13日至27日,在东北东部的镜泊湖地区。在东西100里、南北300里的深山野岭里,李延禄调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部队和义勇军等,先后部署5次伏击,5战4胜,基本歼灭了日本关东军天野旅团7000人。特别是第一战“墙缝”战斗,以地下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补充团700人利用有利地形和日军骄狂心态,以手榴弹为主要武器,在10小时战斗中毙伤日军3500人以上,而自己只牺牲7人,从而创造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日军伤亡人数最多、我方损失最小的战斗记录,也为镜泊湖连环战取得了首战和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r/>“九一八”事变后,驻吉林省的东北军王德林营长率全营500余名官兵起义抗日,中共派王德林旧友、共产党员李延禄去帮助他,并担任王任总司令的“国民救国军”参谋长。李延禄在军中建立了由我党秘密领导的700人的补充团并兼任团长(孟泾清任地下党书记)。国民救国军1932年2月连克敦化、额穆和蛟河三县,队伍壮大到5000人,声震远近,引起日军恐慌。关东军司令部急调天野第十五旅团等部,从敦化向镜泊湖进行“征讨”。<br/><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D/7F/AD7FF66675FC91014B2CD8607CFED88A.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揭秘被尘封的“抗战第一大捷:牺牲7人毙敌3500|"/><br/>日军习惯用两面包抄、中间突破战术做进攻,也注意撒开散兵线。但在狭长的“墙缝”,无法两翼包抄,也无法攀登垂直光秃的岩石,撒开散兵线更无意义。无论单兵作战能力还是协同作战能力,在这里都起不到作用,日军唯一的选择就是向30多个缝口冲击,因为只要能突破其中一个缝口,日军就能横向反包围抗日军。<br/>在骄狂的日军指挥官看来,救国军不过乌合之众,只要冲过某个缝隙,胜券就在握,于是按小队、中队建制反复驱赶士兵向上冲。这样一来,等于主动向补充团战士喂食,扩大了手榴弹的杀伤力。据参战村民李长发说,岩石下敌兵一批一批倒下,肢体横飞,成堆成片的“死倒”垛,一片鬼哭狼嚎。<br/>补充团战士由于伏在巨石缝下边投弹,伤亡风险大大降低,伤亡仅7人。“墙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和日军的狂傲,让补充团有效实现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根据战后打扫战场缴获枪支的数量,估算歼灭(含亡和伤)日兵至少3500人。<br/>战斗持续到10个小时,天野终于发现救国军的薄弱环节。他们改向埋伏在西山掩护补充团后翼的“戴营”发动强攻。见“戴营”撤退,为避免被抄后路,李延禄才下令补充团按预定路线及时撤退。<br/>此后,李延禄又在“松荫(乙)沟”组织火烧伏击战,日兵身上和马匹背上的弹药遇火爆炸,毙伤日兵数千。据事后调查,逃出火网的日兵大约400人。这400残兵后来在“关家小铺”战斗中被击毙100多人、在“高岭子”战斗中又被击毙200多人。最后,7000人的天野部队成功西逃的不足百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