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会战的时间和经过:依托石牌血战侵华日军
鄂西会战是1943年夏季日本第十一军为打击中国第六战区部队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日本机动利用兵力,用各个击破的战术重创中国军队第六战区的第29集团军,第10集团军和江防军,将掠获的大批船只下行。鄂西会战历时月余,第六战区以10个军的兵力抗击了日军约5个师团兵力的进攻。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br/> 参加第一期作战的日军各部从4月16日开始集中,至5月4日,分别在指定地点集中完毕,并完成作战准备。5月3日,第11军作战指挥所进到沙市。军主力方面各部队按预定计划在5月5日凌晨发起攻击【注:《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下)》P70】。<br/> 1943年3月,日军第11军在“江北歼灭战”中占领华容、石首、弥陀寺等江南滩头阵地,第六战区反击无效,转为守势,后遵军事委员会的命令重新调整部署,东自洞庭湖西的万林河口,沿长江南岸向左至石牌要塞附近,再至江北,转向东北方向,由南津关经横店至宜城附近冯水,左右依托洞庭湖及汉水,正面凭持洞庭湖西的湖沼地带、长江及荆山山系的险峻地形,以石牌要塞为顶点,西向东南汉水下游,构成V字形阵地。这时,第六战区共辖第29、第10、第26、第33集团军,连同上游的江防军及其他警备部队等,共有11个军(30个师),3个挺进纵队及2个独立旅。军事委员会直属的第32军亦位于战区内。战区司令长官部位于恩施,孙连仲代理长官。第6战区将在洞庭湖以西一带的防御部队。上述防守部队在长江南岸的水网、湖荡地带,依靠诸多的河堤、高地,筑成步兵、炮兵的野战工事。在松滋以西的山区为保卫中央政府所在地重庆的东部门户,筑有较系统的防御阵地,其中部分为钢筋、水泥工事【注:《日军侵华战争》 P1877】。<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AC/F6/ACF66E37F3B30F262AB8AB2D32432CCF.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马良坪、安家集(南漳东南)、宜城之线以南山地,依第二线兵团之机动,与第一线兵团适时将深人之敌歼灭之【注:《抗日战史》 第六册P98】。<br/> 1943年5月上旬,日军在江南滩头阵地的兵力逐渐增强,调动频繁。第六战区判断日军将有所行动,最大可能是:以一部兵力由沙打或松滋渡江南进,策应江、湖三角地带日军主力进攻沣县、常德。居此制订了作战指导方案,向所属各集团军提出如下任务:<br/> 江防军应抽出一部,适时向聂家河〔宜都西南)方面进出,实施机动作战。<br/> 第26集团军以主力向龙泉铺(宜昌东北约7公里)、双莲寺(当阳西南约6公里),第33集团军以4个师之兵力向当阳攻击,以策应江南方面主力之作战。【注:《抗日战史》 第六册P98~P101】<br/>第一阶段 1943年5月5日拂晓,日军按预定计划开始行动:第3师团由藕池口附近向百弓嘴第10集团军第87军新23师阵地进攻;独立混成第17旅团由藕池口东向茅草街第29集团军第73军第15师阵地进攻;小柴支队由石首向团山寺第15师阵地进攻;户田支队由华容附近向三汊河第73军暂5师阵地进攻【注:《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下)》P67】。守军当即进行了坚强的抵抗,双方激战于碑湾、茅草街、徐家铺、团山寺、黄台山、等处。<br/> 1943年5月6日晨,守军第77师与第15师协力反击,与日军激战于梅田湖、芝麻坪、三汊河、黄石嘴、八股头之线,反复争夺,血战竟日,第15师第45团团长陈涉藩、营长李亚安均在反击战斗中英勇牺牲。两日激战,第15师伤亡已达四分之三,第77师亦死伤逾半,形势严峻,安乡、南县已处于半被包围的危境。为了先行击灭从藕池口方面企图深入之敌,第六战区代长官孙连仲已按照预定的计划电令第29、第10集团军坚守和组织反击,同时电令江防军抽出第86军的第67师及第18军2个团策应第10、第29集团军的作战。但于6日21时接蒋介石指令:“1.查三峡要塞扼四川门户,为国军作战之枢轴,无论战况如何变化,应以充分兵力坚固守备。2.江防军不得向宜都下游使用。3.南县、津市、公安、松滋方面,应以现有兵力与敌周旋,并掩护产米区。4.特须注意保持重点于左翼松滋、宜都方面,以获得机动之自由。”孙连仲只得速告江防军,收回前令【注:《抗日战史》 第六册P111】。<br/>[page] <br/> 由于日军集中兵力进攻第六战区沿江防线的右翼,而第六战区又不能抽调沿江防线左翼部队策应,因而在伤亡过重的情况下无力遏止日军的攻势。混战至7日晚,日军主突方向上的安乡首先为日军第17旅团及第3师团一部攻占。第73军与集团军及战区失去联系。第六战区为挽回颓势,8日曾组织第29集团军及第10集团军集中力量实施反击,但由于通信不畅,不少部队又失去掌握,在调整部署尚未完毕之际,日军又集中兵力向南县进攻。暂5师在日军夹击下苦战终日,伤亡极大,当夜突围至沅江地区收容,日军于9日又占领了南县。至此,第六战区第29集团军的第73军已丧失战斗力,转移至常德附近收容整顿。第44军仍防守津市、澧县。<br/> 日军户田支队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第二大队长安村修三少佐即被守军迫击炮弹击成重伤,送往后方。小柴支队在梅田湖及荷花市的战斗过程中,步兵第234联队第3大队(坂田大队)所属的各中队长,全部战死或负伤。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团步兵第90大队大队长舛尾芳治中佐在攻击黄狮咀时头部中弹被击毙。3师团中畑部队第9中队长笹本忍中尉在7日的战斗中也被击毙,他在进攻沔阳、洪湖地区时,曾因“英勇战斗”,而受到11军的嘉奖【注:《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下)》P70~P72】。<br/> 第一阶段的作战,日军损失截止1943年5月30日的统计为:战死168人(内将校13)人,负伤638(内将校32)人【注:《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下)》P77】。<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20/5A/205AD082990DEE701C29837011E31BDD.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鄂西会战的时间和经过:依托石牌血战侵华日军"/><br/><br/> 第13师团担任收容、掩护的后卫部队104联队第2大队被第10集团军新23、第55、第98和第121师各一部包围于磨市。王甲本的第79军开始与其交战。并于当天击毙了包围圈内日军104联队第2大队大队长皆冢义昌大尉。日军第11军得悉战况后,决定令第13师团停止撤退,以全力反击追击的中国军队,同时令独立混成第17旅团立即从公安出发攻击枝江附近的中国军队。第13师团在宜都西端下达了命令,将已经渡过长江的部队全部调回宜都,沿渔洋河南侧向磨市方向攻击前进,救援104联队第2大队。五日拂晓,援军海福支队在磨市东方经过轻微战斗后进入该地南侧,与第2大队建立了联系,并将该部纳入指挥之下。日军第13师团经5日、6日两天战斗,日军救出了被包围的第2大队,又攻占了聂家河、枝江、洋溪、滥泥冲等地。渔洋河下游南岸大部为日军占领。<br/> 独立混成第17旅团,本来准备由大堰垱后撤至公安地区渡江返回原驻地,但因宜都方向情况严重,即根据11军的命令至宜都方向增援,以反击第6战区的尾追部队。当该旅团向枝城开进,途经磨盘洲西南约1}公里的裴李桥(培驴桥)时,突然与74军的第51师、第58师遭遇。激战中,其独立步兵第88大队大队长小野寺实、独立步兵第87大队大队长浅沼吉太郎于6日、7日先后被击毙。该旅团是这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一支部队,5个大队长就战死3个【注:《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下)》P103~p104】。<br/> 当敌侦知“虎”部队王耀武的74军已到达松滋地区时,日军决定尽快将其部队撤离战场。13师团的第11联队长新井花之助大佐,于撤退中在宜都准备渡江时,被中国空军的机枪击成重伤。<br/> 11军鉴于打退宜都附近追击国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再度开始北返。同时准备乘此良好机会急袭并捕捉进入公安南方地区的国军第44军。黎明时分,13师团小柴支队及户田支队山崎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山崎幸吉少佐)向大门土地方向前进,分别开始攻击该地南方及西方。日军的战报中称:小柴支队在甘家厂附近,在直接协同作战飞机配合下,歼灭了敌第162师的主力,于九点前进入该地。接着,支队从当天晚间开始包围攻击了黄山附近的敌人。山崎大队在江波渡附近渡过了九都大河,凭靠很少的民船渡过了众多的河川细流,经过官档附近,于当天晚间进入黄山附近,攻击了该地之敌。及至翌日(九日),两支部队一直夹击该地附近之敌,取得了重大战果。<br/> 小柴支队由于在以该战斗为首的本次作战中立下战功,后来得到了军总司令的表彰【注:《昭和十七、十八年的中国派遣军(下)》P106】。<br/> 各部队都先后返回原驻地。第六战区部队收复了所有曾一度被日军侵占的地方,双方恢复了会战开始前的态势,鄂西会战结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