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战英烈杨靖远:威名震边区的'大胡子司令'

抗战英烈杨靖远(1902-1938),原名赵荣山,又名先周。男,满族,辽宁沈阳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br/> 杨靖远烈士简介<br/> 杨靖远烈士是辽宁沈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时,考入中医专科学校,毕业后在沈阳、锦州一带行医,后到沈阳兵工厂做工,秘密参加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抗日自治联军。到北平后,与党组织接上关系,任华北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中共河北省委负责人,在平、津地区进行革命活动。<br/> 1938年4月5日,受党组织派遣,到冀鲁边区领导抗日斗争,任国民革命军敌后抗日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副司令员。同年秋,任冀南第6专署专员,积极组织建立抗日民主地方政权,经常率领部队在庆云一带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秋,任冀南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兼冀南区第6专署专员。10月下旬,指挥部队攻打反动地主武装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同年12月14日,在盐山县被杀害。牺牲后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肖华亲笔为他题写了“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的挽联。<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22/ED/22EDB02C3A7B7E936FF4FFC22A239189.jpg" class="cont_pic" target='_blank'>刘庄与刘景良的一个营交火,迎头痛击敌军,又在敌军窜经大赵村时,再次设伏截击,奋起追杀,敌人惨败而归。不久,刘景良又分兵两路来犯,杨靖远迂回歼敌,使敌人再次无功而返。后敌人趁支队主力在乐陵一带活动时,突然再次大举来犯,包围了庆云县城。这时城里只有杨靖远率领的224人,217支枪,敌军兵力十倍于我,形势严峻。杨靖远决定组成守城委员会,发动军民共同守城。夜晚,他率队出城袭击敌人,破坏敌人补给线,这让刘景良日夜不安,穷于应付。刘景良急欲拿下庆云,便摆开长蛇阵,全力攻城。这时,杨靖远埋伏在城外的伏兵四起,从背后突然袭击,顿时敌军阵脚大乱,刘景良在混战中被流弹击中落马,敌军大败,急退到距庆云30里的纪王桥。杨靖远趁刘景良喘息未定,夜袭纪王桥,活捉了刘景良的参谋长,一下子把敌军赶回了老巢。经二十余日的连续作战,杨靖远疲劳过度,在军民欢庆胜利时他昏倒了,战士们用担架把他抬回县城。他本来胡髯就重,又由于长期驰骋各地,无暇修整,竟然虬髯丛生,人们曾劝他理一理,他说:“不打败日本侵略者,决不剃须。”为此,人们都亲昵地叫他“大胡子司令”。1938年夏,曾国华率队开进冀鲁边区,抗日力量日益壮大,先后驱逐、清除了许多敌伪武装,根据地一天天的巩固、扩大。为进一步发展根据地力量,杨靖远支队一部,开始向黄骅县以北发展。一次,夜行军百余里,清晨突然出现在雁武庄的敌人面前,一战消灭了刘佩臣部200多人,打了一个漂亮的突袭战,“大胡子司令”的威名遂远震边区各地。<br/> 1938年9月,肖华率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也进入冀鲁边区。三十一支队改编为第六支队,并在津南地区成立第六督察专员公署,统辖庆云、盐山、吴桥等8个县,杨靖远担任公署专员兼第六支队司令。他经常带领机关干部和部队,深入到群众中,先后建立起各县民主政府、县大队、农救会和青救会,津南地区抗日活动生机勃勃。杨靖远为人热情诚恳,尊老爱幼,所到之处群众皆说;“杨大胡子和我们是亲兄弟。”<br/> 津南地区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展,敌人如芒在背,寝食难安。伪河北省主席鹿钟麟收买了盐山四区大赵村的民团头子孙仲文,组织千余人马挖壕沟、垒寨墙,串通附近村庄民团,经常骚扰根据地,抓捕来往人员,活埋抗日干部,气焰十分嚣张。为了打击敌人,斩断魔爪,奉肖华司令员的指示,杨靖远于1938年农历I0月23日夜率部出击,分兵三路进击大赵村。杨靖远决定抄小路出其不意地于天亮前突袭敌人,谁知向导竟是孙仲文派出地密探,那家伙故意转来绕去,直到天明才赶到。此时,孙仲文己有戒备,凭借寨墙,居高临下,以机枪密集扫射,封锁进攻道路。杨靖远发起几次攻击均未得手,许多战士被压缩在开阔地里。杨靖远大怒,转身想再次组织进攻,突然,一颗子弹射穿了他的胸膛,杨靖远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6岁。他身边的支队干部急去营救,亦被击中身亡,周围战士奋不顾身,涌来抢救,敌人集中火力射击,来抢救的战士纷纷倒下,一时间无法接近。敌人在机枪掩护下派出几十人,如饿狼出巢,将杨靖远的遗体抢进寨内。孙仲文命令部下,肢解了烈士的遗体,在寨门顶上悬首示众。<br/> 不久,肖华率领东进抗日纵队彻底消灭了孙仲文这股顽匪。战斗结束后,边区党委举行万人追悼大会,沉痛追悼人民敬爱的抗战英雄杨靖远。肖华痛失良将,悲愤不已,他亲笔为烈士书写了一幅挽联“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