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原因:刘伯承指挥的三个特点

七亘村伏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实施伏击作战的经典战例,也是刘伯承元帅战术指挥的一个亮点。有军事学者归纳了这次战斗所体现出的三个突出的特点:<br/> 第一,从战略全局研判战场走势,详细掌握日军情况,判断准确,料事如神<br/> 刘伯承元帅指挥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作战时具有极强的全局意识,这在七亘村伏击战的策划和指挥过程中也有鲜明的体现。<br/> 在制定作战计划时,时任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并没有把正太铁路沿线的敌人孤立看待,而是把他们在正太铁路附近的军事行动和整个晋北地区的战局 以及日军的全盘战略部署、作战意图联系起来,由此选择了七亘村这个既可以影响El军整个进军计划,同时又是日军进军中的薄弱环节作为进攻点,集中力量,狠 狠痛击,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br/> 同时,刘伯承师长还十分重视对日军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他常说:“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何为“五行”?“五行”,即任务、敌情、我情、地形、时间,掌握这五要素是战争取胜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在每次重<br/> 大战役前,刘伯承元帅都要对这五要素进行认真分析,从而以奇制胜。七亘村战斗也不例外。在日军急于南下、驰攻太原的前提下,两次伏击的战机可谓 稍纵即逝,如果情报稍有延误或指挥员稍有犹豫,都不会有这次战斗的胜利。而刘伯承师长从日军进驻测鱼镇时就对敌人密切关注,还根据敌人进攻部队进军过快、 给养辎重急于前运的特点,判断出日军必然要经过七亘村运送辎重。第一次伏击成功后,刘伯承元帅又根据情报,判断出日军将会在七亘村再次通过,从而大胆地下 定作战决心,再次在同一地点伏击成功,做到了判断准确,料事如神!可以说,战斗胜利的取得,与刘伯承元帅良好的全局观和对敌军情报的准确掌握是分不开的。<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62/41/6241F7415097047CF5A7161C6F3F1310.jpg" class="cont_pic" alt="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原因:刘伯承指挥的三个特点"/><br/><br/> 第二,通过诱敌,惑敌,利用敌人的错觉和不意,反常用兵<br/> 指挥员的胆识和魄力,是影响作战决心下定的重要因素;指挥员的智慧和谋略,则是形成作战战术安排、引导战斗走向胜利的首要条件。刘伯承元帅在指挥中高人一筹的智慧和谋略,在七亘村战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br/> 古人在兵法中强调“战胜不复”,认为重复使用同一种计谋或战术,会使敌人产生警惕,难以收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也就难以取得胜利,这是战争的 常理。然而,当敌人也根据“战胜不复”的道理推测我军行动时,我军偏偏来个“如法炮制”的“战胜有复”,又恰恰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就叫灵活用兵,不 拘常规。<br/> 刘伯承元帅善于打破常规,能够从实际出发活用原则,创造性地用谋施计,对前人的经验“师其意而不泥其迹”,为后人树立了灵活用兵的典范。<br/> 第三,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部队行动隐蔽突然<br/> 战场地形的选择是伏击战能否取胜的关键。七亘村伏击战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该村附近特殊的地形条件,这为我军作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刘伯承 元帅在选择地形时亲历亲为,十分谨慎。经过细致侦察、现场勘测,他们选中了七亘村附近狭长的峡谷地带、日军行进的必经之路。这里路窄、谷深,回旋余地小, 队形调整难,日军经过时,左右无从遮蔽,首尾不能相顾,是我军进行伏击的理想战场。选定地形后,刘伯承元帅又指挥我军伏击部队轻装简行,利用茫茫夜色和太 行山山势的掩护,悄悄潜伏在预定战场周围,给予路过的日军突然打击,最终成功创造了我军在三天之内两次伏击成功的光辉战绩!<br/> 后来,刘伯承元帅亲自把这次伏击战的经验总结为“重叠待伏”战术,为我国兵法的发展添上了光辉的一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