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战英烈黄振亚:海南琼崖纵队的第六大队大队长

庄严的国徽,鲜艳的红旗,大红的公章,金黄的衬底,英俊的面容……这是海南日报记者9月14日在儋州看到的一张《革命烈士证明书》,已颁发了30年仍然崭新。那遒劲的正楷,书写着一个光荣的名字:“黄振亚同志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五日。”<br/> 在这份粤字第0454号《革命烈士证明书》骑缝章那半页,清晰地记录着黄振亚的简历——<br/> 黄振亚,男,出生于1895年,儋县海头区新详乡新坊井村人,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1923年参加革命,入党(团)时间亦为1923年。其牺牲地点及原因为,1940年在儋县抱舍墟与日寇战斗牺牲,葬于抱舍墟边。<br/> 尽管烽火连天的岁月已经远去,但黄振亚抗日救亡的革命事迹永远不可磨灭。<br/> 求学穗沪,出类拔萃<br/> “大伯很优秀,念书时成绩名列前茅,尤其在广州读书时还被推举为学生会主席。”黄振亚的侄女婿吴家让告诉海南日报记者。<br/> 从儋州供电局退休在家的吴家让,他的岳父名叫黄清,又名黄振京,系黄振亚之弟。<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57/BC/57BC94F88B977F876D15040E4A793AE0.jpg" class="cont_pic" alt="抗战英烈黄振亚:海南琼崖纵队的第六大队大队长"/><br/><br/> 吴家让透露,常听岳父讲,黄振亚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儋县新英镇读小学时各科学业成绩优异,深受师生称赞。1923年,黄振亚考入广东省立第一中学,后又到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就读。其中,在广州学习期间,黄振亚带头成立儋县留省学生会并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团结和联络了一大批有志于投身革命事业的热血青年。<br/> 对此,1991年版《儋县革命斗争史》的记载可以佐证:1924年,海南籍学生“于广州成立‘儋县留省学生会’,会员120人,推举黄振亚为学生会主席,并出版了会刊”。1925年6月,他与儋县籍学生30多人积极参加广州“6·23”反帝游行示威活动。<br/> 黄振亚在广东、上海读书时,正值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期。既受《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的熏陶,又受现实风起云涌的革命高潮的影响,黄振亚在校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引领青年学生的排头兵。<br/> 宣传革命,积蓄力量<br/> 为了传播革命火种,暑假期间,黄振亚和琼籍学生从大陆回到家乡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真理。<br/> 儋州市委史志办主任杜建心说,黄振亚等进步学生带回《琼岛魂》、《琼崖旬报》、《新青年会刊》、《新琼崖评论》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和资料,在光村、新州、新英、海头、泊潮、峨蔓、新坊井等多地推广新思想。1926年4月,黄振亚等共产党人在当时的县城所在地新州,成立中共儋县党支部,面向全县发展党员和党组织,发动农民、工人、青年、妇女等开展群众运动。<br/> 杜建心介绍,在中共儋县党支部成立一个月后,黄振亚就在海头组建了党组织,并担任支部书记。同年8月,儋县总工会在新州镇成立,黄振亚任总工会主任。全县其他地区也纷纷成立党组织,到当年9月达到11个。这些分布多地的党组织,刷新了儋县普通民众的思想,使全县农民协会组织猛增到130多个,共有农会会员1.5万余人、农民自卫军3500多人。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为掀起革命高潮积蓄了力量。<br/> 奇攻强敌,屡建战功<br/> 随着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儋县共产党人频繁开展武装斗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黄振亚的军事才能开始显现出来。<br/> 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史学副研究员唐卓昌说,1927年7月中共儋县县委成立时,黄振亚作为仅有的几个委员之一,属核心领导层,他直接参与或领导了多次武装斗争——<br/> 1927年10月10日晚,黄振亚参加了儋县、临高两县共产党人在儋县泊潮村召开的军事会议,次日共有1000多人的革命武装队伍攻占新州,即当时的儋县县城,实现了该县的第一次解放,史称“儋县十月武装暴动”。组建的苏维埃政府,主要领导人包括张兴、黄金荣、黄振亚等12人。同年12月,黄振亚还参加了张太雷领导的广州武装起义。<br/> 1933年3月6日晚,黄振亚和陈振雄率领100多人的革命武装队伍,两面夹击儋县海头警察分局反动头子吴泮清,缴获大量枪支弹药。此后,黄振亚及时组织革命队伍以及打稔、新坊井两个根据地的群众转移,使反击过来的敌军大部队扑了空。此后,反动势力曾悬重赏捉拿黄振亚。<br/> 1939年5月11日上午,国共联合武装力量500多人在儋县洛基到东成公路的黑岭伏击日军,原以为日军只有2辆军车,谁知又陆续开来7辆。日军气焰嚣张地对我军实施反包围。当天中午,琼崖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黄振亚得知战况,立即带领导全大队兵员跑步前进,从背后奇袭日军。此举不但冲垮了日军阵地,而且将其切割成数段,使之首尾不能相顾。天黑后,日军残部狼狈逃窜。此战使黄振亚威震周边日寇,成为其重点报复的革命对象之一。<br/>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940年4月初,当时已调回琼崖独立总队协助冯白驹同志工作的黄振亚,遵照琼崖特委决定赴儋县组建第六大队。途经儋县东成抱舍墟时,黄振亚与日寇发生遭遇战,不幸中弹,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然而,从学生会主席成长为抗日名将的黄振亚,其短暂而壮伟的一生却永远为后世所传颂。<br/> 黄振亚简介<br/> 黄振亚,男,1895年(一说1905年)生于海南儋县海头区新坊井村,中共党员,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大学学历。<br/> 1925年春,当选为儋县留省(广东)学生会主席。1926年秋,任儋县海头党支部书记和县总工会主任。<br/> 1927年7月,他参与组建中共儋县县委,任县委委员;10月,参与组织和领导讨逆军共1000余人,攻占国民党儋县政府所在地新州镇,成为临时革命政府主要领导成员之一。<br/> 土地革命时期,他将中共海头党支部改为新市支部,建立和恢复港口、南港两个支部。1938年12月,他带队参加著名的“云龙改编”。此后调琼崖独立总队工作。<br/> 1940年4月,琼崖特委决定在儋县组建第六大队,出任大队长的黄振亚返回儋县,在抱舍墟与日军发生遭遇战,不幸中弹牺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