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战中国空军纪实:击落'轰炸之王'奥田喜久司

1939年11月4日,中国空军29中队副中队长邓从凯带伤起飞,单机冲入日军轰炸机的密集火网,直扑敌领队长机,一举击落日军航空兵名将,海军大佐(死后 追晋少将)奥田喜久司乘坐的三菱G3M中型轰炸机,自己也在此战中壮烈殉国。<br/> 是役,中国空军邓从凯(2903号机)和26中队段文郁(2609号机)战死,日方承认我军击落日本海航中型轰炸机四架。<br/> 事后,中国方面在奥田喜久司座机中找到了他刻有“轰炸之王”字样的短剑,护身银佛等遗物,我国抗战史研究专家樊建川先生至今保存着奥田座机的一块碎片。<br/> 这个日军大佐究竟何许人也,竟能有“轰炸之王”的美誉?他又是怎样踏上这次死亡的征程呢?<br/> 假如邓从凯中队长晓得,自己击落的这个大佐,不但是日本海军的“轰炸之王”,而且还是日本派驻国际联盟的一名特别代表,不知道他会有怎样的感想。<br/> 这里的礼堂舞台上至今悬挂有一枚浅间号巡洋舰的船钟,这枚船钟就是奥田喜久司当年弄来送给自己母校的。上面还铭刻了当时海军大臣米内光政题写的“报国之钟”字样 – 在日本的纪录中,奥田与很多高官关系密切,更像是一个在政治场合长袖善舞的风云人物而不象个一线军官。<br/> 奥田喜久司,日本兵库县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1914年海军兵学校42期毕业,1922年被派到美国留学,1923年进入海军大学高级研修班学习。他在海军大学毕业论文中大力提倡战略轰炸理论,成为日本海军早期轰炸机部队最重要的领军人物之一。<br/> <img src="http://data.jianglishi.cn/pic/FF/14/FF1446A02380F5F48CB7CE1C24CF6008.jpg" class="cont_pic" class="cont_pic" alt="抗战中国空军纪实:击落“轰炸之王”奥田喜久司"/><br/><br/> 成都之战,王汉勋在简阳上空击落日机一架。<br/> 1944年,王汉勋在桂林牺牲。<br/> 综合各方资料,邓从凯在此战中的表现也有一点争议 – 因为邓所在的第29中队是稍晚到达战场的,他的确曾经冲向日军轰炸机方阵,并将其带队长机击落,但因为奥田所在的第一方阵此前已经遭到第27中队的猛烈打 击,邓从凯冲击的可能是日军的第二方阵,被他击落的日军领队轰炸机应该是鹿屋航空队第三中队中队长细川直三大尉的座机。<br/> 有一种说法认为奥田的座机是被27中队的一架D510战斗机用20毫米机炮击中右翼根部,而后油箱起火而坠落的。而日军的说法更为奇妙,称奥田的死是“自 爆”,也就是中弹起火后向下俯冲,试图撞击中方地面目标。日方飞行员形容他的飞机因为俯冲“自爆”的角度太大,把两个翅膀都飞掉了,机身如同一根铅笔一样 冲向地面。<br/> 这个描述,倒是和目击者所见比较相似,中方称这架敌机坠落时没有落地翅膀就如同树叶一样飞掉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微妙的地方需要注意。<br/> 那就是奥田的座机并不是撞毁在成都的军事或民用目标上,而是撞毁在成都以东八十公里的稻田里。所以,他不可能是所谓的“自爆” – 用自己的飞机撞击稻田,这种死法亏“轰炸之王”想得出来!<br/> 邓从凯的座机,就坠落在它的附近。<br/> 根据这一点,我对此战的看法是这样的 – 奥田很可能是在空战中被27中队的D-510战斗机击伤,而后试图带伤脱离战场 – 以九六式的巡航速度,它可能坚持了十来分钟才能飞到坠机地点,如果考虑到发动机受损,可能飞的时间更长。邓从凯发现了这架负伤逃走的敌机,驾驶他的伊 -15比斯从背后追了上来,用一阵猛烈的扫射打死了奥田机的驾驶员 – 失去控制的奥田机因此才能玩出铅笔加树叶式的坠落动作来。<br/> 但是,因为邓是从敌机后方进入,这里正是九六式背部自卫炮塔的射击范围,邓的飞机也同时中弹坠落,于敌同归于尽。否则,两机很难这样凑巧坠落于同一地点。<br/> 不管当时的细节究竟是怎样,我们只知道奥田的死对日军震动很大。<br/> 日本海军航空兵名将入佐俊佳(后来的大凤号航空部队指挥官)听到奥田的死,黯然摘下了自己的军衔章,说道:“我出击的时候就不带任何表明身份的东西了,死了,就无名地死掉吧。”<br/> 是啊,“轰炸之王”的死,实在是不怎么光彩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