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从孙武的军事思想聊到三国·九变

《孙子兵法》聊到这里,也走进了九变篇。似乎看起来这一篇中阐述的军事思想很杂乱,有指导如何行军的,有指导如何分析情势的,有阐述为将者的素质的。可是我们也不妨都将之看做是将领指挥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来分别分析。

首先,《九变篇》叙述了几个军事地形的名词,圮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这些名词的解释在后面的《九地篇》中会有提到。圮地,指的是山岳、森林、险要、沼泽等难于通行的地方,这种地形不要宿营,应当有警戒地通过;衢地,是占领之可以控制周围军事行动的,三国中,汉中就是这样一个大大的衢地,在衢地,需要扼守地形,但是也要注意和周围的中立势力搞好关系;绝地,是交通、补给方面有困难的地方,这种地方同样不可滞留,应当快速通过;围地是四面地形有险阻、容易被包围攻击的地方,在这种地形无论敌方有没有攻击,都要迅速摆脱;死地,顾名思义,就是后退无路的地形,此种地形必须要激励士气决一死战,死中求生。为将者必须明察地理,对于战场上的各种地形就要有深刻的了解。三国中邓艾对于地理这一方面是相当的擅长,尤其是在其和姜维对抗中,熟悉战场往往是邓艾敏锐观察力和奇思妙智的主要来源。

邓艾刚到陇西执掌军务的时候,就显露出非凡的地理洞察力,陈泰的一句话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吾守陇西二三十年,未尝如此明察地理。”姜维第四次北伐的时候,他设计使得姜维乖乖钻进段谷,将当时处于强势的蜀军一举击败,就是体现出他比姜维在地理方面的高明之处。并且这一成功的战例还得到了魏军将领的称羡。姜维第六次北伐的时候,同样是邓艾,预先挖好地道,正好通到姜维左营,成功偷袭。至于后来的阴平偷渡,更是在熟知地理情况下的有勇有谋的表现。

在行军过程中,除了要善于明晓经过的地形以外,对于路途的选择也同样要有独到见解。上一篇中提到的以迂为直的思想随时都有可能用上,虽然是应当通过的地形,可以不要通过;虽然是可以歼灭的敌人,为了更高的利益,可以放过而不攻击;有些据点、城池可以考虑绕过,诱使敌军弃险出城;有些地方虽然在战略上是很重要,但是为了争取速胜,可以放弃争夺;高层指挥的命令,要参照具体战场情况随机应变,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不执行。只有明晓以上的变化,才能是善于用兵的名将,否则即使是对地形地势再了解,也不可能从中得到利益。同样可以把这个道理引申到治理自己的军队上,如果不能明晓各种权术的变化,就算是有再好的自身条件,也很难从军旅中取得利益。

明智的将帅在考虑问题时必须要正反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到,同时想到有利和不利的状况。倘若表面上看来有利,也要好好想想内中隐藏哪些不利因素,这样在实施行动的时候就会更加顺利而有备无患;如果当前的状况不利,也要考虑一下哪些是对自己来说可以转化不利局面的或者敌军的优势中隐藏着什么不利因素,这样积极地去看问题,才能解除不利的情势。以前文章中这种例子很多,不一一赘述。

在处理各个势力的关系时,也要利用各种手腕,用武力使其屈服、离间之使其内讧、以利益使其归附,都是比关云长“分兵拒之”要高明千倍的方法。相反飞将军吕布在这一方面倒是有出彩之处,《三国演义》第十六回中,袁术贿赂吕布,然后起兵攻刘备,刘备求救于吕布,吕布却对这个局势看得非常清楚:“若袁术并了玄德,则北连诸将以图我,我不能安枕矣:不若救玄德。”吕布没有为袁术的小利所动,却深入洞察了刘备的存在对自己势力存在发展的意义,这是吕布的远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布虽然在计谋上面不行,在这种军政力上面还是颇有见地的。

军事上有很多东西和围棋也是相通的,记得当我小时候学习围棋的时候,老师为了锻炼我们的计算能力,常常激励并告诫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寄希望于对方没看见机会,而要让对方没有这种机会。”由此想到孙子兵法中相似的观点: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前来,而要依靠自己的军队有万全的准备,严阵以待;不要寄希望于敌军不会发起进攻,而要靠自己有着敌人无法攻克的防御力量。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不想让敌人看到自己的破绽的最好方法就是自身没有破绽,唯有这样,才能始终不给敌军的机会,将全局的走向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顺理成章地取得最后胜利,这也就是自己掌握了军事上的“势”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