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马延津之战看曹操袁绍的战略意图
白马延津之战是官渡之战的前哨战,也是官渡之战的第一个阶段。一叶而知深秋,从白马延津之战可见双方的战略意图所在。曹操的战略意图曹袁双方以黄河为界,千里黄河多处可渡。曹操实力远逊于袁绍,面对袁绍号称10万大军,如凭黄河单线分兵把守,则防不胜防,不仅难以阻止袁军南下,且使自己本已处于劣势的兵力更加分散,显然不可取。曹操的战略意图是:以精兵扼守黄河重要渡口;将主力撤至所辖腹地,以逸待劳,后发制人。主动选定于己有利、于敌不利的战场,引袁绍到官渡地区决战。一方面收缩己方阵线,易于集中兵力积极攻防;一方面拉长对方阵线,迫使对方分散兵力、远程作战。待对方师老兵疲,露出破绽,或者说创造出对方的破绽后,相机战之而胜。袁绍作战意图官渡战前,袁绍谋士意见不一。沮授的“万安之策”是: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舰,缮修器械,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也就是说要袁绍进驻黎阳坐守,休养军民,蓄集力量,一面派精锐小股部队侵扰曹操边境,以逸待劳,等待提供的有利时机。审配等则认为:以今日之强,如不及时以定大业,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主张抓住现在已经相当明显的优势,立即进攻,集中兵力,直捣许昌,与曹操主力决战。论者以为,审配的看法不无道理。不能因人废事,也不能因战争最终结果就否定此一环节的正确决策。而袁绍进军黎阳前, 田丰再次劝告:曹操既破刘备,则许都不空。且曹善于用兵,变化无方,众少而未可轻。应以久持之。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其救右则击左,救左则击右,使敌疲于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以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事实上,沮授、田丰等人对袁绍本人的才干和心态缺乏信心,因而不敢冒险正面击之。以袁绍的战略意图,除南击曹操这一点外,似乎并不明确。对审配及田丰、沮授基本相左不合的计谋,都是既采纳,又不采纳。总体上,袁绍采纳了审配之册,斥大军10万,南下进攻曹操,以求决战。那么,既然已决策并开始进攻,就应该全军渡河,以部分兵力监视或围攻白马,以主力迅速向敌重心许昌挺进,“及时以定大业”。这样即使曹操有可能,也决计不敢随意吃掉颜良所部。可袁绍却似乎又依沮授、田丰等人之策,将主力驻扎在河北的黎阳按兵不动。只派偏师万余渡河进攻白马,主力大军没有对曹操施加过多的压力。当曹操虚晃一枪,同张辽、关羽等率精兵火速突袭白马城外的颜良军时,袁绍只能坐拥未能及时投入战斗的大军,眼睁睁看着处于相对劣势,无法得到主力支援的颜良溃灭。曹操迁徙白马居民,沿黄河向西南退却之举,不能说没有诱敌的企图。袁绍盛怒之下使出昏招:命全军从延津渡河追击。此时袁绍军队分布在从延津到白马的黄河北岸,这一命令使原已经拉长的阵线进一步混乱,不但主力大军仍然没有真正投入战斗,反而另一员上将文丑在南阪遭遇战中丧命。论者以为,大战在即,袁绍损失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和几乎十分之一的兵力,可谓惨重。然而,此结果并未根本改变袁绍、曹操的力量对比,袁绍还有机会。注:官渡之战的评议今后将寻时奉上,此文为本人小解,纯属个人意见,如有疏漏差错,请观者不吝赐教。
- 上一篇:水淹七军之新闻报道
- 下一篇:“人中吕布”为什么会落得一身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