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对诸葛亮一生战略思想的分析
我写本文参考《三国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西晋》,主要采取诸葛亮视角,有些冒犯魏派和吴派的言语在所难免,勿怪。
诸葛亮的一生的总战略只有一个,就是隆中对,后期的北伐是对隆中对的延续。隆中对的基本思路就是联合孙权,从东、中、西三路进军。 这个总体思想没有什么问题,是刘备当时唯一可以采用的战略了,若成功取得荆州巴蜀,从汉中荆州2路出兵,西取长安,中取洛阳,再加上孙权东面兵出合肥,量曹操有10倍的才华,也难转乾坤。
隆中对的战略构思是层层相扣的,失却了那个步骤都难成事。
荆州:荆州是进军中原的跳板,长江在荆州中间,不会对进攻造成障碍,只要取下襄阳,度过汉水,就可以直窥宛、许、洛。从汉水北岸起,全部是平原地势,一马平川。但荆州是个四面受敌且不易防御的地方,同样因为长江横荆州而过,荆州南北不易联系,北荆州完全暴露于曹魏的火力之下,南荆州也是如此,情况还更糟,暴露于西蜀和东吴2大火力之下。在有利于己的进攻时期之前,要度过一个很艰难的战略防御期,且进攻期后方也会对己造成牵制。再者若只有荆州一处进攻,要捍动曹操是很难的。东吴已历3世,是取不了的,只有和,所以巴蜀就必须取了,一是断后顾之忧,二是开辟第二战场,若同时取下汉的东西2都,天下已有一半了。
巴蜀:易守难攻,但易守难攻对双方是公平的,易于防守敌人的进攻,也难以进攻敌人;敌人难以进攻自己,也容易守御自己的进攻(我以前的历史老师说过一句不知是不是原创的话:得中原者得天下,得西蜀者仅得西蜀)。而且,刘备去巴蜀主要是为了进攻,这样看来,巴蜀对刘备反而是不利的。无论调兵还是运粮都很难,说实话我觉得巴蜀不适合刘备,但刘备发迹太晚,只好取个最糟糕的地方。所以若像某些人说的弃荆州而取巴蜀,全力从西北进攻曹魏是可笑的――自杀行为。
由此,我认为2地缺一不可,互相补助。再加上东吴攻合肥,曹操算是完了。然后再由具体情况看怎么处理东吴,可以和,要战也容易,从北、西两面出兵,西面可以避开长江,天下算是定了。
看得这里,似乎当时形势下隆中对趋于完美了。但我觉得隆中对有个致命缺陷,近乎于不可弥补。这个缺陷不在于操作层面,在于孙权。刘备的人似乎都很看不起孙权,或者认为孙权会为了汉而和刘备合作。隆中对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孙权的雄心而制订的。其实扬州的战略地位和巴蜀差不多,甚至于优于巴蜀,因为孙权在东的势力已跨过了长江这道进攻屏障,到了合肥以南。他若取下荆州,一样可以完成隆中对的构想,只是这里把巴蜀和扬州,刘备和孙权调了个位置。
这样在刘备顺利夺下巴蜀后就出现了如下形势:若孙刘倾心合作,3路出兵,曹操必亡,而拥有荆州的一方会是进攻的主体,日后可以决定另一方的命运。当时刘备拥有荆州,是主体。
再看,刘备刚攻下汉中,随时可以进军关中,而刘备还未攻下汉中时关羽已攻拔襄阳,现在在围樊城。如果攻下,曹操基本是完了。孙权决定自己命运的时候到了,攻曹还是取荆州。显然孙权是有雄心的人,他取了荆州。然而,这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孙刘联盟不复存在,曹操赢了,孙刘都输了。
这里不好说孙权有错,孙刘都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没有错对的问题,算是历史的无奈吧。
隆中对初期算是失败了。攻南战争算是一个插曲,只是为了北伐作准备,不评论。
直接看北伐。我只取第一次北伐作分析。北伐的基本构想还是隆中模式,只是去除了中路军,改为西东2路出兵。诸葛亮西取雍州、凉,孙吴东出合肥,荆州因为南北被吴魏平分,战略跳板的地位已丧失,不作考虑了。这里矛盾又出现了,孙权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似乎有些反覆,若诸葛亮不成功取得雍州和凉州的控制权,孙权是不会出兵的,而若无孙权的实际出兵,诸葛亮想夺下雍、凉,难!孙权有作一些兵力布置,不过因为没有实际军事行动,被司马懿识破了。司马懿忽略孙权全力对付诸葛亮。
这里我要顺带提一下第一次北伐的2种策略,即诸葛亮策略和魏延策略,我个人完全不支持魏延策略,原因我这里解释一下:
[page]既然孙权不会主动出兵,诸葛亮就必须在西北取得稳且大的胜利,就是全面夺取雍凉。光夺取长安,显然不能让孙权心动。而所谓先夺长安再全面夺取雍凉,显然是一些没看过地图的人说的话,魏延当时说的话也只是说夺长安,没说可以由长安夺雍凉。为什么?看看分层设色地形图就可以知道,长安地处我国第二阶梯和第一阶梯的交接处,在第一阶梯平原延伸到第二阶梯山地的最深处,西南北三面环山,多少算个小盆地,对西既不利守敌也不利攻敌,对东利攻敌但不利守敌,以长安做跳板夺雍凉是做梦。况且马超前车之鉴(西北空虚,被曹操偷袭,造成东西夹攻长安之势),诸葛亮岂会重蹈覆辙(这次若取长安,指不定比马超更糟,这时西北本来就是魏的,要夹攻更容易)。
这我已经是假设能夺下长安,再想糟糕点,子午谷怎么夺长安?汉中和长安貌似很近,中间其实夹着八百里秦川,我查了《中国历史地图集•;三国西晋》所谓子午谷是从沔水边的安阳(现在石泉和汉阴的中间)到长安的一条直线,结合分层设色地形图,这条线确实是谷地,但这个谷地却被高山分成了三段小谷地,在两个三等分处,是秦岭的最东端(高度不低),这似乎不利于快速行军(绕开这两段秦岭是不可能的,东面是魏国,西面是秦岭);而另一条捷径斜道,就想也别想,那是魏的军事重地。
再看看诸葛亮的策略,他是主取雍凉,再取长安。还是分层设色地形图,雍州是东面是平原,站在雍州的位置不是很利于攻敌但利于守敌,凉州西面是高原,没有军事布置,攻下这里雍州的安全就可以保障,可以全力进攻长安。取下雍凉再稳步夺下长安,这样的全盛形势才能确保孙权在东南面的出兵!
其实诸葛亮差一点就可以完成这个军事计划了,第一次北伐,南安郡(凉州西端高原和山地连接处)、天水郡(长安水平向西的一处山地)、安定郡(长安西北的一处山地)三郡投降,已形成了西面和西北面力长安之势,只要守住街亭这条粮道,大事几定!这里说说街亭的位置,它出于三郡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处,是三郡间道路的交叉点,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惜棋差一招,街亭丢了,只有退兵。其实若非从巴蜀运粮太过困难,街亭的重要性不会达到这个地步。可见巴蜀道路之难对蜀汉的限制有多大。
此后多次北伐都没有第一次的成就大,更难做到于东吴的呼应。最后一次取五丈原稳出斜道也是可行的(不比魏延的计划需要急出,稳出可以走斜道),可惜诸葛亮亡于军中,这个计划也不可能实现了。
- 上一篇:爆笑三国之伐四川:刘备得到了四川
- 下一篇:夷陵之战论述和军事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