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华歆的《止战疏》与曹操的《孙子·序》

今年上半年,某省党校的某位老先生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出师表》宣扬了诸葛亮的“愚忠”思想,这在现代社会是不合适的,容易给青少年造成误导,因此,应该将《出师表》请出课本。而同是三国时的人,魏国曾任太尉(宰相)的华歆写过一篇《止战疏》,是上书给魏主曹睿的,劝阻他出兵讨伐西蜀。老先生认为这篇疏的止战思想,正符合现代社会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因此应该将此篇文章选进课本,去取代《出师表》。

老先生的原版论述我并没有看到,我所看到的是报纸上关于此时的一则消息。消息里列出了老先生提供的一个理由,就是《止战疏》里说:“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辑而时动”,这不正好体现了和平思想。老先生的言论自然引起了一阵的轰动,支持或反对之声一时纷纷纭纭,不过到现在,都消声匿迹了。

我有次翻阅《孙子》,看到曹操写的序,里面有这样一句:“圣人之用兵,辑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于是我很好笑,华歆的《止战疏》从年代上看自然晚于曹操的《孙子·序》,那句话自然不会是他的首创了,或者也许曹操在写这句话时,也是引用前人的,到了华歆这里,已是嚼了几遍的东西了。

其实,从所谓的现代观点看,曹操的《孙子·序》更能体现和平思想。你看,《孙子》本身是兵书,曹操是三国时的大军事家,而他在给《孙子》作序时,却强调不得已才用兵,这体现了什么?不比华歆一个文人说的话更有说服力?何况,从文采上讲,曹操的这个序比华歆的疏强的多了。

假如有日我遇到了老先生,我定会劝道:“《出师表》是该请出课本了,可是曹操的《孙子·序》比华歆的《止战疏》更有资格取代它,不知先生意下如何呢?”

附:

止战疏

华歆

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宏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

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辑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也。

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驾,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

(背景资料是,曹睿遣曹真从子午道伐蜀,华歆就上了这疏,曹睿看了说,不错,有点道理,想我爷爷、老子都灭不了吴蜀,我也不一定灭得了,不过我先派兵等着机会,天时不行的话,我就回师了。结果那年秋天下大雨,曹睿就让曹真回师了。)

孙子·序

曹操

操闻上古有弧矢之利,《论语》曰“足兵”,《尚书》八政曰“师”,《易》曰“师贞丈人吉”,《诗》曰“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黄帝、汤、武咸用干戚以济世也。《司马法》曰:“人故杀人,杀之可也。”恃武者灭,恃文者亡,夫差、偃王是也。圣人之用兵,辑而时动,不得已而用之。

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孙子者,齐人也,名武,为吴王阖闾作兵法一十三篇,试之妇人,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后百岁馀有孙膑,是武之后也。

审计重举,明画深图,不可相诬。而但世人未之深亮训说,况文烦富,行于世者失其旨要,故撰为略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