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队以八路为榜样:成美国特种部队鼻祖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八路军和美军,尤其是美军特种部队相比,无论是军服、武器和战法似乎都有着天壤之别,但很少有人知道,美国特种兵的鼻祖卡尔逊当初就是按照八路军的战法和制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特种部队。卡尔逊是一个正直高尚、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军人,1896年出生于纽约,16岁参加美国陆军,曾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度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驻华情报官员,1935年担任罗斯福总统在佐治亚州温泉公寓卫队副指挥,与罗斯福有很好的私人友谊,深得罗斯福信任。1937年他奉命第三次来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美国海军武官处情报官。同时,他还担负着一个秘密使命:直接写信给罗斯福总统汇报他在中国的所见所闻。1937年7月,卡尔逊在上海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阅读了他正准备出版的《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后,卡尔逊决定到延安去。
12月,他到达延安,在延安期间他被看到的事实所征服。在延安他遇到了另一个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她的鼓励下,他决定到敌后根据地晋察冀去。1938年初,他历尽艰辛和危险来到了晋察冀。一路走来,他对看到的一切感到新奇和疑惑,他满脑子都是问号:为什么敌后根据地的人民有着和其它地方截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共产党和八路军凭什么力量把所有的民众都组织起来了?战争本是一种军事力量的较量,可为什么八路军还要努力搞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八路军游击队的后勤是怎么保障的?武器是怎么解决的?
在军区司令部,卡尔逊迫不及待地把他脑子里的疑问提给了聂荣臻司令员。聂司令几乎是花了大半夜的时间耐心细致地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是根据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经验并加以发展而来的,主要就是依靠人民;我们建设根据地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我们的军队有着严格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铁的纪律,军队和人民是鱼水关系和血肉关系;我们的武器弹药全靠从敌人手里夺取……卡尔逊入神地听着翻译的一字一句,但他还是不明白,战争本是军人之间的较量,为什么要“发动群众”呢?八路军游击队的战法究竟是怎样进行的?聂荣臻说:“晋察冀人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可靠的供给部。群众不仅供应部队吃的、穿的,还负责物资方面的储存和保护。
例如,每年我们都通过边区政府,征集一大批公粮。这些公粮,需要多少仓库储存啊!在敌后,我们不可能建立这样多的大仓库,就是有能力建起来,还有敌人经常“扫荡”的问题。敌人对我们是恨之入骨的,“扫荡”时连我们修建的厕所都毁掉了,能允许你的仓库存在吗?部队整日要打游击,也不可能将长年的供应带在身上。怎么办?我们就是依靠群众解决了这个难题。每年征集的大批公粮,我们并不集中起来,就分片储存在某些村子里,部队来了就可以用,走到哪里,哪里都有我们的粮仓。至于公粮的安全问题,也不必担心。敌人的“扫荡”一开始,群众的第一件工作,便是保护公粮,坚壁清野,把公粮藏得严严实实。有史以来,军队的筹粮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句古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在抗日战争中,就不需要“粮草先行”,到处都有我们的供给部,这是人民群众的一大创造。”
卡尔逊这个有着20多年军龄的军官听得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靠群众打仗,他惊讶,但更震撼。至于八路军是怎样打仗的,聂荣臻建议卡尔逊到部队去了解,可以跟随部队行军打仗就明白了。很快,卡尔逊就见识了八路军和游击队战法,见识了军民团结作战的威力。有一次,日军前来袭击一个镇子,游击队在村外阻击,镇里的群众迅速而有序地把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搬走了。日军进镇里后什么吃的也没找到,这时候,八路军和游击队又包围了镇子,并向日军猛烈开火。最后,日军狼狈地饿着肚子丢下不少死伤人员逃跑了。卡尔逊还目睹了另一次战斗过程:八路军根据群众提供的情报准确地伏击了一队日军补充给养的部队,摧毁30多辆日军卡车,缴获一大批武器弹药,打死打伤日军40余人,而八路军仅伤亡4人。虽然战斗规模不大,但这样的战果让卡尔逊吃惊。
经过行程1200多公里、历时50多天的考察,卡尔逊研究总结了八路军的战法,他认为:八路军的游击战并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是和一套既广泛又深入的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教育制度让士兵们明白为之而战、为之而生,必要时为之而死的某种东西。卡尔逊把这种东西叫作“伦理训导”。5个月后,卡尔逊再次考察晋察冀,他看到的是一个比上次更团结、更巩固、更进步的根据地。之后,这个美国军官成了共产党敌后根据地的“粉丝”,他不遗余力地向外界宣传共产党、八路军和根据地,反对美国政府卖给日本钢铁、石油,呼吁美国支持共产党抗战,并预言中国未来属于共产党。卡尔逊的言行招致了上司的训斥,他毫不犹豫地辞去军职,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继续自己的宣传。
1941年5月,卡尔逊再次入伍。珍珠港事件后,他奉命组建海军陆战队第一独立营——卡尔逊飞行突击营。他完全按照八路军的纪律、制度为榜样建立部队,任命罗斯福总统的小儿子担任参谋主任。他们每周给士兵做形势政治报告,让士兵展开讨论。在部队,站岗执勤、排队打饭、行军训练一律官兵平等,卡尔逊还经常给士兵讲八路军的事迹。这支部队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多次以极小的伤亡代价屡立战功,成为美国特种部队的鼻祖,卡尔逊也因此获得他的第26枚勋章——美国海军十字勋章,他也成为美国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英雄和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海军陆战队将领之一。
重庆大轰炸档案公开:日军称八路军令人害怕
今天六月五号是重庆大轰炸的纪念日。六月四号,重庆北碚区档案局向社会披露了关于重庆大轰炸的第一手史料,其中绝大部分属于首次公开。
重庆市北碚区档案局局长冯琰介绍,这次披露的史料绝大多数由日军随军记者、日官方媒体当年所记录,真实再现了日军在重庆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时间跨度:
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5月
冯琰告诉重庆时报记者,此次征集的史料较为完整详实地记录了中日双方所进行的激烈战斗,时间跨度从1937年7月7日到1945年5月,基本覆盖了日军侵华的整个过程。
“特别是这次史料的视角很特别。”冯琰说,照片及文字由日军随军记者、官方媒体或者各侵华部队所记录,真实再现了日本侵略者反人类的法西斯罪行。
“蘑菇云密布,这是爆炸时的烟团”
而照片资料几乎都是日机在轰炸的同时,从空中俯拍下的照片,大部分从南岸方向俯瞰渝中半岛,也有从江北方向俯瞰的照片。“长江和嘉陵江所夹的渝中半岛,地理标志明显。”冯琰说,另外,这些照片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蘑菇云密布,这是爆炸时的烟团,日机不仅对军政机关进行轰炸,还大量地轰炸繁华的商业区、居民区以及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单位,使得重庆人民蒙受了血的代价。”
这些大轰炸的照片,配有日文的说明,这不仅对照片的理解有帮助,也是第一手的史料记录。
此外,此次披露的史料中,也包括日军从空中拍摄轰炸重庆市区的全镜头图景、日军记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最坚强核心”、“日军记录的共产党武装力量不断强大令人害怕”等等内容。
首次披露:这些史料就是铁证
1940年8月9日,日军轰炸重庆繁华商业市区及曾家岩等地区
除了轰炸的照片,日军侵略者记录翻译如下:
地毯式轰炸重庆——海军飞机第二十六次轰炸重庆。昭和十五年八月九日海军飞机总指挥官樋畑部队长以及铃木部队长所率领的轰炸队下午四点四十分在重庆繁华商业区以及外交部附近海棠炼油工厂、弹药工厂投下炸弹,山上部队长所率领的部队轰炸西方曾家岩蒋介石住宅地区以及嘉陵江北岸官山城工厂地区并引发大火,当天四川地区虽然多云,但是重庆市晴空万里。上方照片:上为嘉陵江,下边的河流是扬子江,下方的岛屿是珊瑚坝机场,可以看到一条白色的混凝土跑道。
冯琰说,这对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潘洵的《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轰炸研究》中的记载也是一个印证:8月9日,日海军第一联空33架,第二联空54架及陆侦4架共91架,分两批突袭重庆市区,分别对市区朝天门、行街、储奇门、小什字、大梁子、民族路、机房街、大阳沟、林森路、中正路、民权路、曾家岩、国府路及南岸海棠溪、龙门浩、江北陈家馆、刘家谷等地进行了密集投弹轰炸。
1941年6月5日夜,日军轰炸居民区,酿成较场口隧道窒息惨案
日军拍摄的六月五日前日机空袭重庆图片,所配日军报道原文:
海上航空部队连续空袭重庆。进入六月以来,海军航空部队基本上连续轰炸重庆。截止到五月十五日的空袭已经达到了十一次。尤其效果最明显的是六月五日的夜间空袭给敌人带来了极大的损害。经过三个半小时实施猛烈攻击的结果,在防空洞内窒息而死的人竟然达到一万两千人之多。由于此防空洞内的惨剧,重庆市民的厌战情绪更加浓厚了。蒋介石极其重视此事件。告诫重庆防空司令等。这种狼狈的情形真是悲哀。以中西部队长为总指挥的二阶堂、石原、铃木、石桥、植田、高井的各个部队率领的海上荒鹫部队从五日晚上到六日凌晨,毅然对重庆实行第七次空袭。这是今年的第一次夜间突袭。下午九点半,第一分队猛然冲入重庆上空,第二、第三、第四分队也相继来到重庆上空,猛然开始大规模轰炸重庆西部城内外敌人军事重要地带。被黑暗和雾霭笼罩的重庆,一瞬间成为了充满着巨大的爆炸声响,闪着光,燃烧着熊熊大火的修罗场。
1941年8月11日,日军连续八次轰炸重庆市区
日军拍摄的1941年8月11日日机轰炸重庆图片,并配日军报道原文:
在我军猛烈的炮轰下受重创的重庆 市民都拥挤在壕内全市进入瘫痪状态。就这次的依靠海鹫战队的重庆连续爆击,纽约时报的重庆特派员德尔曼·唐杰氏于十三日,对有关十一日的日本空军重庆爆击的事件进行了如下报道。十一日,日本空军毅然决然地对重庆进行了炮轰。这是自事变以来给予重庆的最大考验。日本空军从十一日早上到十一日下午,对重庆进行了八次爆击。在这之前的八日,日本空军从下午开始对重庆进行了连续六次的爆轰。十一日的爆击是八日的继续。日本空军的这次炮轰,以编队的形式,规定一定的时间,一个接一个地进行爆击。因此,重庆市内几乎没有安宁之日,一直处于空袭警报之下。当地住民不得不在防空壕内度过十一日下午四时之后的二十四个小时。在这期间,蒋介石方面没有出动一架追击机。高射炮的活动也是微之甚微。爆击将重庆与外界完全阻断,旅客航空服务也被迫停止运行。
在一份日本官方媒体记载的日本华中舰队报送的1940年海上空军部队轰炸重庆记录中,详细列明了该海军轰炸次数、时间、指挥官、战果。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1940年4月22日至8月9日重庆所经历的26次屠杀式轰炸。”北碚区档案局局长冯琰表示,凶恶的日本侵略者不仅轰炸军政机关,还大量地轰炸繁华商业区、居民集中区以及学校、医院、供水、供电等单位,使重庆人民蒙受了血的代价。
2011年,由重庆市委抗战办公室、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重庆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正式发布,首次向世界公布了重庆在抗战时期的确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数据。重庆遭受的伤亡和损失,都来自长达五年半的大轰炸——直接伤亡32829人,灾民172786人,财产损失100亿。
东京大轰炸幸存者:安倍根本不知战争有多可怕
1945年3月9日夜至10日凌晨,一支美国空军轰炸机大队抵达东京。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新型地毯式轰炸战略来摧毁日本人的斗志。对于日本人来说,太平洋战争长时间只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小岛进行——现在战争直接来到日本首都。当美国飞机数小时后再次离开东京湾时,它们书写了历史:那是历史上运用常规武器实施的最严重轰炸。
资料图:美国陆军航空队轰炸后的东京地面弹坑
参考消息网3月12日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3月9日发表文章,题目为《轰炸东京:樱花下的集体坟墓》,作者为朱利安·赖亚尔,全文编译如下:
正值东京春天时节,但高木敏子无法忍受目睹上班族坐在小公园的樱花下。这些小公园点缀着她所居住的墨田区。
这些受到悉心看管的公园中的每一个都曾是一处集体坟墓,埋葬着历史上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轰炸袭击的受害者,当时盟国334架轰炸机焚毁了日本首都近16平方英里(1英里约为1.61公里)的区域,造成逾10万人死亡。其中一个公园埋葬着高木敏子母亲和两个妹妹的尸骨,但这位82岁的作家不知道是哪一个。
在那次轰炸之前,高木父亲的工厂受命生产诸如注射器等医疗设备。她的两个哥哥分别在16岁和17岁时参军。
高木说:“我当时太年轻,难以真正理解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我妈妈从一开始就说日本会输掉这场战争。”
当年3月11日上午,高木最早从经过审查的零星广播报道中获悉这一灾难。在她祈祷家人能躲过一劫时,父亲来到她寄宿的家庭,告知了这一消息:他找不到她的母亲和妹妹。
“所有一切都彻底消失了,”高木说,“我们的目光可以穿过这座城市看到上野。什么都没有了。”
高木决意抢救家人的一些遗物,开始在自己家废墟上不停地挖,直到挖到父亲在战争爆发前制作的一只玻璃兔,虽然玻璃兔已在大火中熔化变形。
邻居告诉高木和她的父亲,附近的墨田河被东京居民的血染红了5天。由于受害者被烧得面目全非,军队只是把尸体放到卡车上,然后埋葬在集体坟墓中。
不过,这场战争并未结束。高木的父亲受命前往位于日本北海岸的新潟,开设一家新工厂制造医疗用品。当高木站在父亲身旁等候火车带他们前往新潟时,美国战机扫射了火车站,父亲当场身亡。
10天后,日本宣布投降。幸运的是,高木的两个哥哥均挺过了这场战争,他们在1945年晚些时候团聚。
高木叙述她儿时经历的书于1977年出版,她在书中呼吁反对任何战争,书名为《玻璃兔》。
她说:“我希望全世界了解东京这里曾发生过什么。我还想让人们知道,当一个国家拥有差劲的领导人时,许多人将会死去。今天,这一点与70年前一样确切无疑。”
德国《世界报》网站3月10日发表题目为《留下来,否则你会被烧死》的文章称,二瓶春吉说:“我恨我们院子里的防空洞。”小型掩体让人难以站直。一些邻居已经躲到那里,他们相互推挤。外面的喧嚣声和叫喊声越来越大。她的父亲突然闯了进来,将时年8岁的她拉了出去。一位邻居对他们说:“留下,否则你们会被烧死。”
1945年3月9日夜至10日凌晨,一支美国空军轰炸机大队抵达东京。美国希望通过这种新型地毯式轰炸战略来摧毁日本人的斗志。对于日本人来说,太平洋战争长时间只在人口稀少的偏远小岛进行——现在战争直接来到日本首都。当美国飞机数小时后再次离开东京湾时,它们书写了历史:那是历史上运用常规武器实施的最严重轰炸。
在长达数十年的讨论后,东京至今没有为当时的10万多名牺牲者竖立纪念碑。这段战争历史让日本感到很为难。经历过战争的人往往不想再谈论这段可怕的经历。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等没有经历过二战的人却颂扬这段军事强大的日本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安倍炫耀武力频频引发与中国和韩国的冲突,这两个邻国数十年来要求日本为战争罪行诚恳道歉。
像78岁的二瓶春吉这样经历过二战的人无法理解安倍这样的年轻政治家。她无法理解,为什么二战后出生的政治家想背离战后宪法给日本留下的和平主义烙印。
二瓶春吉说,直到今天,战争岁月记忆一直萦绕在她的心头。她奇迹般地在那场炼狱之火中活了下来。
虽然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一直在讨论建立东京轰炸纪念馆,但却没能就展览理念达成一致。当民族主义分子石原慎太郎1999年当上东京都知事后,建立纪念馆的计划流产了。他反对专家和民众希望展示日本战争责任的理念。
安倍通过“重新解释”战后和平宪法使得日本现在往危机地区输送武器和士兵成为可能,但二瓶春吉却在做相反的事情。她想要和平。她说,像安倍这样的战后出生者不知道战争真正意味着什么。“年轻人只从电脑游戏中了解战争,”她说,“我们必须告诉他们,战争是多么可怕。”
- 上一篇:相比刀剑利器:锤棍的优势在哪
- 下一篇:阎锡山38年的山西土皇帝:军阀“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