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宁死不屈:被拔掉指甲凿光牙 全身针刺
国难当头,共产党人挺起民族的脊梁
——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牺牲品格砥柱中流的启示
引子
回望70多年前,那国难当头的岁月,许多历史瞬间永远不能忘却——
1931年秋,东三省黑土地上最黑暗的夜,有一支队伍昂着头颅向前冲,尽管这支队伍不仅没有精良装备,而且饥寒交迫,但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
这一幕岂止在东北:1934年夏,赣南。一支衣衫褴褛的队伍杀出重围,一路向北,高扬的旗帜上写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1936年春,黄河边。红军万里长征人未歇,刚刚爬过雪山草地,又爬上木船羊皮筏,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兵锋直指热河、察哈尔、绥远……
当山河破碎之际、民族危亡关头,当党派军阀林立之时,是共产党点燃了救亡图存的火炬,是共产党人力挽狂澜,以敢于牺牲担当民族大义,以敢于牺牲赢得伟大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今天,我们来到一处处曾经血染战旗的战场故地,走进一个个述说共产党人流血牺牲故事的纪念馆时,一路见证着一个历史的答案:在国家危亡之际,是共产党人以伟大的牺牲挺起了民族的脊梁,今天传承这种伟大品格,我们才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上拥有磅礴的力量。
1、有谁这样视死如归
当木楔子钉进她的胸膛,当鲜血流到最后一滴,一个个共产党人英勇牺牲于人间炼狱……那是怎样一种“铁骨铮铮”、怎样一种“大义凛然”
你可曾知道?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雏形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军歌《义勇军誓词歌》。在那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以生命发出吼声的,以血肉筑起长城的,正是率先奔赴抗战前线的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义勇军。
一部抗战史,从浸满血泪的黑土地掀开第一页。轻轻翻动这史册,每个字都渗着共产党人的鲜血。1931年,当国民党十几万军队不放一枪逃离东三省时,北上的共产党队伍里,有一位清秀柔弱的女子赵一曼。她是一位3岁孩子的妈妈,她是一位从巴山蜀水走来的女共产党员。5年后,她寄养在亲戚家的儿子8岁,而她壮烈牺牲。
今天走出哈尔滨火车站,迎面就是用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大街。出哈尔滨向东南沿着牛心山、乌珠河行约数十公里,有一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一曼村。79年前,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赵一曼就在村后的山上被捕。
从被捕到牺牲,赵一曼经历了人间炼狱——日寇将她全裸高高吊起,皮鞭抽打,拔掉手指甲,凿光牙齿,粗钢针反复穿刺全身每个敏感部位,电刑器灼透五脏六腑,强心针,樟脑酊,咖啡因盐水,高纯度甲基苯丙胺……一次次死去活来的折磨。这位年轻美丽且极富书卷气的女性,经受着“不是人能够想像出来的魔鬼之下流、变态、残暴、狠毒”的拷打,被摧残成刑架上连施刑者都不敢直视的血肉模糊之躯……
然而,她惨烈嘶哑的声音只有一个字:“不!”她焦糊溃烂的躯体上,是令敌人畏惧的宁死不屈。她弥留之际的恍忽中,脑际闪过什么?林海雪原深处“密营”里的战斗岁月?和儿子在一起的短暂甜蜜时光?
当时日伪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的一份档案记载,主持刑讯赵一曼的日军少将林宽重说:“总之,要慢慢地跟这个女人耗,不能停,不能让她有喘息的机会,直到电刑摧垮她反满抗日的意志,撬开她的嘴。”
日寇没能撬开赵一曼的嘴,驱使狼狗吃掉了她的遗体。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赵一曼没有留下一块遗骨。
何止一个赵一曼,像她一样惨死于人间炼狱的共产党人何止成千上万!东北抗联缝纫队队长安顺花,被敌人砍断双手,眼睁睁看着日寇把4根木楔子一寸一寸钉进自己的乳房、腹部。抗联朝鲜族女干部崔姬淑、朝鲜籍女共产党员李桂顺,宝清炭窑山战斗中被俘的朱新玉、刘英等6名抗联女兵……无不是在日寇狱中被打得遍体鳞伤,抠去双眼,砍断手脚,剖开胸膛,壮烈牺牲。
一曼村的村民轻声告诉我们,刚刚还有人来祭奠一曼。村庄宁静,山花烂漫,今天我们脚下的土地,埋着几多民族泪,几多英雄血。说起抗战岁月,健在的抗联老兵壮怀激烈;说起这些悲壮牺牲的女战友,老兵们老泪纵横——她们是父母的女儿,是儿女的母亲,是我们的姐妹,更是日寇屠刀下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 2、有谁这样血战到底
是共产党军队以一次次全营整连的阵亡拼死杀敌……那是怎样一种“血沃沙场”、怎样一种“还我河山”
山西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我们记录下这样两组数据——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日本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日本年产钢580万吨,中国4万吨;日本拥有年产飞机1580架、重炮740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的能力,中国只能生产一些轻武器……悬殊之大,考验着救亡的决心与意志。
1939年日军在华兵力共38个师团,而在华北就有18个师团,几乎近半。1942年,日军决意“以剿共为主”“彻底地不间断地进行肃正讨伐”……战场上,到处流淌着共产党人的鲜血,讲述着共产党人浴血奋战的壮烈。
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时,只有1万多支枪,每支枪平均30发子弹,还有些战士拿着大刀长矛。然而,平型关大捷、雁门关大捷、百团大战,一次次战役战斗的战场,回荡着共产党军队以弱胜强的胜利凯歌。
胜利背后,是惨烈的牺牲。
关家垴战斗,是百团大战关键一役。1940年10月30日,战斗进入最后的攻坚。战场上空,敌机狂轰滥炸;山口要隘,敌火力凶猛异常。386旅772团一营70多人的一连打得只剩3人,50多人的三连只剩指导员和2名伤员,近70人的四连只剩10余人。到退出战斗时,全营仅余6人。血,染红了关家垴,天地悲怆。战后,附近百姓挖了几个大坑,合葬英烈,焚香大哭……
1942年3月3日,我冀鲁豫边区以一个排扼守马城村抗击千余之敌,激战半日,弹尽血刃,高声呼喊“拼到底,誓死不作俘虏”,全部壮烈牺牲。
1943年3月,新四军三师十九团四连在淮阴刘老庄阻击1000日军12个小时,82名官兵全部牺牲。刘老庄村民含泪安葬烈士遗骨,立即选送82名子弟,重建“刘老庄连”。
数载之间,华北敌寇数易其帅。从香月清司到寺内寿一,到杉山元、多田骏,再到冈村宁次,他们无可奈何地感叹:华北有八路军是不能安枕的!为何日寇兵力如云却频繁换帅?为何激战不停、三光扫荡不断,结果是共产党人星火燎原?因为在共产党人的脊梁上刻着“血战到底”四个字。
每一天都是英雄祭日,每一处皆是忠骨墓地。血火战场已沧海桑田,尸骨遍地已城乡沃野。但血写的历史刻在民族的记忆里:抗日战争8年,共产党军队对日作战12.5万次,伤亡、失踪58.4万人,歼灭日伪军171.4万。
触摸墓碑,诵读历史,我们听到了枪声,看到了鲜血,读懂了牺牲——唤醒民族,唯有牺牲;打败强敌,唯有牺牲。这是牺牲的辩证法,抗战的胜利史,是共产党人血战到底的英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