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网 > 战史风云

战史风云

抗战中的杭州笕桥:中国空军的萌芽之地

杭州东郊有一座古老的小镇,名叫笕桥。1931年~1937年,在笕桥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成为了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摇篮。蒋介石曾亲任该校校长,并与宋美龄数次亲临该校,参加毕业仪式和学员家长的恳亲会。

不过,让笕桥真正走入历史视野的,还是78年前发生在这座小镇上空的一次令人热血沸腾的战斗,这也是中国抗战史上的首次空战。以高志航为代表的中国空军官兵,痛击日寇战机,取得完胜。这场战役被称为“八一四”笕桥空战。

那么,这场空战是如何发生的?中央航空学校为什么会选址杭州笕桥?勇敢的中国飞行员又有哪些浪漫的故事?

中国“战神”穿越凯旋门

1937年8月14日14点50分,日本空军精锐——木更津航空队和鹿屋航空队从台北起飞,两支部队共出动18架“三菱96”式轰炸机,分两批向杭州上空飞来,直扑笕桥机场。温州监视台于第一时间发现,急电杭州友台。

抗战空战资料图

18点10分,杭州拉响防空警报。这时,一架中国战机正好从南京飞回笕桥基地。战机着陆的时候,防空警报已然响起,从战机上跳下一个中等个子的中国空军军官,他不及休息,立刻跑到起飞线前,紧盯天空……

很快,云中钻出一个个黑点,那是中国空军的霍克式战斗机。这几架中国战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准备着陆。这位军官赶忙对着战机一边打手势一边大叫:“停止关车!停止关车!”

其中一架战机的驾驶员看到他的手势后,马上拉起操纵杆,轻巧的霍克机一昂头,又冲上了天空。后面的战机驾驶员见状,立刻跟了上去。刚刚在地面指挥的这位军官长舒一口气,自己也跳进机舱,驾驶战机冲入云霄,准备迎敌。

这个临危不乱、冷静指挥的中国空军军官就是高志航,他是飞行四大队的大队长,曾是东北航校中的佼佼者。

早年的中国空军

高志航,原名高恒久,字子恒,吉林通化人。1920年,他考入东北陆军学校,在1925年被选为飞行员,随后被派往法国学习八个月,出国前他改名“志航”,激励自己。在法国的飞行培训,高志航得到五颗星的优异成绩。据说法国教官因怕中国飞行员技术不过关,而禁止他们驾机穿越凯旋门,但高志航根本不把这种禁令放在眼里,他驾驶飞机轻松地穿越了凯旋门,为中国飞行员赢得赞誉。

1929年,高志航驾驶的飞机因机械故障失事,他本人虽然大难不死,但右腿却完全折断。伤愈后,他的右脚比左脚要略短一截。后来,高志航利用增高鞋底的办法,让左右脚达到了平衡,他凭着顽强的意志留在了飞行员队伍中。

1932年,高志航到南京中央航空委员会报到,随后被分到笕桥当教官,很快又被提升为飞行大队长。1935年,高志航被派往意大利考察一年,同时还肩负着试飞国民党空军所采购飞机的任务。期间,他在航空表演中代表中国完成了高难度飞行动作。墨索里尼曾赞叹他的飞行技术在意大利也是数一数二的。

在八一四空战中,高志航高超的飞行技术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

8月14日是雨天,空中能见度只有500米,并不适合飞行。高志航的霍克3型飞机,机舱上面连篷盖都没有,完全是敞开的。按照原来的计划,高志航和战友们在笕桥集结待命后,要飞往上海执行轰炸任务,这一任务由蒋介石亲自下达,目标是日本军舰。当天参加完南京紧急军事会议的高志航,刚飞抵笕桥就遇上了日军轰炸机偷袭,高志航来不及制定完善的作战计划,立刻率领战机升空迎敌。

在杭州被击落的日机残骸在杭州被击落的日机残骸

拨开云层 敌机被歼殆尽

日本轰炸机扔下炸弹后,就准备返程,当它们发现有中国战机赶来拦截时,急忙利用云层作为掩护。高志航穿云下降时,发现一架日军轰炸机。日机也发现了高志航,炮口已经从枪塔中伸了出来。高志航占据有利位置,沉着操纵飞机, 加快速度,紧紧咬住敌机。他先从日机的后炮塔开刀,扫除了日机尾炮的威胁后,高志航毫无顾虑地向前逼进,突然日机前面出现一块浓云,日机企图钻云逃命。高志航当机立断,手指迅速按下了机枪的按钮,击中日机右翼上的主油箱。瞬间,火光四射,日机像个火球,坠落下去,落在钱塘江畔。

高志航首开纪录,这也是中国飞行员在空战中首次击落日机。在高志航击落首架敌机不久,他的战友梁添成击落第二架敌机。另一位飞行员郑少愚在钱塘江上空,又击落1架敌机。日军想不到中国飞机来得如此迅捷,如此凶猛,随即仓皇逃散。

空战结束后,杭州街头很快出现了“号外”的叫卖声。听到中国空军打了大胜仗,不仅杭州沸腾了,全国同胞都兴奋不已。后来,国民政府将八月十四日定为空军节。

第二天,日本空军报复式的出击又遭到惨败,但中国空军也有伤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敌我双方都有意夸大对方的损失,尽量少说或不说自己的损失。

当时,中国军方宣布,“八一四”空战,中国空军击落了6架日军飞机。后来,有人考证,当天中国空军没有击落6架日机,可能击落3架,也可能击落4架。

早年的中国空军

在档案馆查阅1937年8月15日至8月19日杭州的《东南日报》,文中数据比较谨慎。1937年8月15日出版的《东南日报》,第二版社论要闻的标题是“我空军空前胜利,大队敌机袭杭,为我歼灭殆尽。在笕桥上空大战三小时,我军奋勇围击,损失极微,敌机坠毁五架,余待查明”,这则长标题涵盖了这则新闻的全部要素全。

在较为权威的南京抗日航空纪念馆中,对“八一四”空战的描述是这样的:1937年8月14日晨,中国空军首先攻击淞沪地区的日军阵地和舰船,取得了一定的战绩。下午,中国空军又在笕桥、广德击退了前来偷袭的日本海军航空队,敌机坠毁三架,重创一架。中国空军“八一四首捷”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信心。

其实,当时报纸上所说的“大战三小时”并不准确。高志航的座驾起飞迎敌时,还没有来得及加油,其他的中国空军战机也存在类似情况。但高志航还是强行起飞了,因为在他看来,20分钟就可以解决战斗。

按常识来说,飞机与飞机的空中缠斗,不可能打好几个小时。当时,敌对双方的飞机在空中搏杀,主要利用机关炮和机枪对射。“一战”期间,有的飞行员甚至用上手枪作战。所以,会出现击毙对方飞行员、打中油箱等情况,并不像当下的军事技术,可以利用导弹直接轰炸对方的飞机。

1935年,中央航空学校同学会会员通讯录1935年,中央航空学校同学会会员通讯录

航空救国,中央航校壮大

日本派出轰炸机攻击笕桥,就是想尽快摧毁当时中国空军培养飞行员的基地。那么,国民政府为什么会选择在杭州笕桥来办中央航校呢?

与世界航空强国相比,中国的航空事业起步比较晚,最初基本上是军阀各自为政,训练思想和设备都比较落后。有的飞行员实际飞行训练二三十个小时之后就毕业,完全是一种初级的扫盲水平。当时中国军阀组建空军,主要目的是起到震慑作用,实际作战能力十分有限。

“九一八”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和仁人志士,对发展航空投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民众们纷纷捐款购买“爱国飞机”。例如,位于杭州市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旧址的“醒村爱国馆”中,就保存当时一家味精厂捐赠飞机的照片,这于民族工业不啻为一个壮举。

另外,宋美龄还亲自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凭借其个人的影响力,让人们更多地支持中国空军的发展。事实上,选址杭州笕桥,并非创办航校的唯一选择,当时的备选地还有洛阳和南昌。但那两地在政治地理上均不利于航校发展。

浙江是蒋介石的家乡,杭州交通便利,城市生活条件较好,临近上海, 沪杭铁路及浙赣线都在笕桥设有车站。蒋介石希望能有更多的浙江学子来报考航校,加之笕桥本来就有兵营驻扎,所以是蒋介石最终决定选址笕桥。

早年,孙中山先生偕同宋庆龄在美国观看“中国航空第一人”冯如的飞行表演,并力邀他回国发展祖国的航空事业。后来,孙先生将那架飞机命名为“乐士和”,这就是以宋庆龄的英文名字命名的。孙中山有一个理念,那就是“航空救国”,这也是笕桥中央航校建校的宗旨,这四个字也是印在航校同学录和各类纪念册的最前面。在此基础上,蒋介石提出了“亲爱敬诚” 的校训,并且亲自书写了共计十二条的空军训条。

高志航就是这个航空救国理念的最佳践行者。一个东北航校的人为什么投奔到杭州笕桥?一言以蔽之,就是为了抗日。

飞行教官高志航飞行教官高志航

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奉命率2架霍克飞机,从江苏溧水出发,飞经洛阳去山西支援忻口战役。但因北方日落较早天色已晚,太原机场怕日机轰炸又进行灯火管制,无法降落。他们只能飞过太原拟返回洛阳,但此时汽油已经无法支持飞行。

在紧要关头,刘粹刚不顾自身危险,将最后一颗照明弹投下,引导两架僚机降落,他则继续向前滑飞。到山西高平县时,他为保全飞机,不愿跳伞,想在黑暗中觅地降落,不幸碰撞在城东南角的魁星楼,结果机毁人亡, 时年24岁。另两架僚机的飞行员在他的照明弹的引导下得以生还。

刘粹刚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太知道一架战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当时他所在的南京机场只剩十多架战斗机了,此前他也曾强行迫降成功过。

刘粹刚牺牲后,举国哀痛。当时笕桥航校已迁往昆明巫山坝,那里的航空子弟学校便改名为粹刚小学,时年才22岁的妻子许希麟把政府发放的抚恤金一万元钱投入到办学中,她重执教鞭。后来这个小学又迁往台湾地区,现在台湾地区仍有“粹刚小学”。

多年之后,杭州女子许希麟写给亡夫的信收入台湾地区的国文课本,至今读来仍要掉眼泪,信中这样写道:

粹刚!你平日常说:“将来年老退休后,决以余力办学。”如今你已尽了最后心力,远大的志愿虽未能实现, 可是已有不朽的功绩,不可磨灭的记录,你泉下有知,也可稍以自慰;至于你未了之事、未竟之志,可以由我完成,我决竟你遗志,先从基本教育着手,拿你英武不屈的精神,灌输于未来的青年,使你的精神可发扬光大,我也可借此以报效祖国。

1949年10月1日,参加天安门开国大典的6个梯队17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检阅方阵中,有17名飞行员和指挥员是从杭州笕桥航校毕业的。他们参与驾驶13架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代空军。

在南京紫金山麓有一个国际抗日航空纪念公园。我们的抗日航空烈士大部分都长眠于此。高志航和刘粹刚的墓是相邻的,这两位曾经的战友终于可以永远在一起了。虽然只是衣冠冢,但并不妨碍我们对烈士的怀念以及对那段历史的纪念。